于敏中(1714—1779),清代官员、学者。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出身于诗礼簪缨世家,少时读书勤奋,祖父于汉翔曾任山西学政,亲自授业,年仅15岁时即于江南乡试中举。清乾隆二年(1737),以一甲一名中进士(丁已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与堂兄于振并称“兄弟状元”。因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又通熟掌故,为乾隆帝所倚重。十八年,任兵部侍郎,后改任户部侍郎,其间奉旨编纂《户部则例》。二十五年,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后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清廷开设“四库馆”,受命为正总裁,促成和领导《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此外,还与大学士刘统勋力主搜辑《永乐大典》,担任国史馆、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馆总裁。四十二年,奏准以纪事本末体撰写《钦定临清纪略》。四十四年病卒,谥文襄,入祀贤良祠。其在军机处任职近20年,交通内侍,广收地方官员贿赂。死后数年,被撤出贤良祠,剥夺子孙世职。著有《素余堂集》《日下旧闻考》等。(来源: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