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应节(1517年~1591年),明山东潍县(今潍坊)人,字子和,号白川。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二十九年(1550),俺答围北京,单骑护车饷援军。四十二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四年(1570)进兵部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修筑边墙、台堡。万历元年(1573)以功进右都御史。五年官至刑部尚书。不久遭劾致仕。著有《沿边军筹》、《蓟门奏议》等。(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李东阳(1447—1516),明代诗文作家。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4岁即能作径尺大字,一时有神童之称。天顺八年(1464)进士及第,年仅18岁,选为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四年(1491)进太常少卿。次年,旱灾求言,东阳上书议时政得失,帝称善,擢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入内阁专典诰敕。阁中疏草多出其手,疏出,天下传诵。弘治八年(1495)以本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弘治十八年,孝宗临死,他与刘健、谢迁同受顾命。武宗立,太监刘瑾用事,内阁形同虚设。次年,他与刘健、谢迁同日辞位。中旨去刘健、谢迁,独留李东阳。其时,老臣、忠直士放逐殆尽,而李东阳却依附周旋,颇为气节之士所讥仪。但他尚能或明或暗地保护、营救了一批遭到刘瑾迫害的官员。正德五年(1510),刘瑾伏诛,他上书求罢,慰留。后2年,以老疾乞休。家居4年而卒,年70岁。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文续稿》20卷。 其诗作主要有3方面内容:1、拟古乐府诗。共有101首。对这些诗歌,他自视甚高。在其《拟古乐府引》中,对汉魏以还的历代乐府颇有微辞,认为自己的乐府是“间取史册所载忠臣义士、幽人贞妇奇踪异事,触之目而感之乎心,喜愕忧惧愤懑无聊不平之气,或因人命题,或缘事立义,托诸韵语,各为篇什,长短丰约,惟其所止,徐疾高下,随所会而为之,内取合意,外求合律”。其实,诗中甚多封建说教,体现他的历史观与伦理观,只有少数几首尚有意义,如《筑城怨》悲叹丁夫筑城之困苦,《文成死》讥讽欲成神仙的愚妄,《三字狱》感慨奸臣误国之可恨。2、馆阁时期所写的咏怀、唱酬、题画诗。这类诗较多地抒发了个人的情思,较为完整地表现一位官高事闲、雍容华贵者的形象。《院中即事》描写冬日的生活,《雨后与文明游城南马上和鸣治韵》描写春日出游生活,写淡淡的幽愁,写生活中的情趣。温雅和粹是这类诗的主要特点。3、几次外出京师的写实诗。这里有对官府弊端的揭露,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如《白杨行》描写“出没无完裈”的饥民,觅得一点“可代盘间餐”的“沙中蚬”,竟然欢腾跳跃,境况相当凄惨。这类诗作,说明李东阳是一位头脑较为清醒、具有一定民本思想的封建官吏。其诗论强调学习盛唐,要从“法度音调”上入手。 他亦善作古文,《记女医》讥讽庸医的可恨和人们信奉庸医的愚味,《黎文僖公集序》能较准确地刻人物的内在个性,表现了他那“放言高论,不少为迁就”的可贵精神。这些都是较好的篇章。(来源: 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 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17页)
杨兆(?—1587),明陕西肤施(治今延安)人,字梦境,号晴川。嘉靖进士。累迁都御史,巡抚顺天,总督蓟辽等处军务。万历十一年(1583)以边功进工部尚书。十五年致仕,病死。(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李贤(1408-1466 ),字原德。明邓县(今属河南)人。宣德进士。景泰二年(1451)上正本十策,超擢兵部右侍郎,转户部,复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是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与徐有贞被诬下狱,后得释,复尚书,直内阁如故。石亨事败,乃进言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谥文达。曾奉命编《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古穰杂录》、《天顺日记》。(来源:中国历史辞典·第二册, 2000-09)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杨荣(1372年1月15日-1440年7月30日 ),原名道应、子荣 ,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朝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杨荣受其赏识,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任首辅。在朱棣去世后,帮助明仁宗朱高炽顺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后随从明宣宗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乱。宣德十年(1435年),进升少傅。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1438年),升任少师。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杨荣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史称其“挥斤游刃,遇事立断” ,被比作唐代的姚崇。 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好诗文,他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为“台阁体”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
王振(?-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朝初年宦官。 王振,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又自阉入宫。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被称为王伴伴。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等齐心辅政,故而不能干预政事。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死,“三杨”亦相继老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绰罗斯·也先(1407年—1454年 ),清朝时期译作额森,蒙古族,瓦剌首领马哈木之孙、脱欢之子。向明朝朝贡被封为敬顺王,同时被脱脱不花封为太师,在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极盛。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也先在明正统四年(1439年)继承成为瓦剌的首领,他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势力到达朝鲜北境,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并包围北京,明朝形势危急,后围攻不成,退回蒙古,并释回明英宗。他统治时,致力于加强大汗的统治力,控制各部酋长,明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在击败岱总汗脱脱不花后僭称“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年号”添元“,但也引起一些不满和反抗,后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攻杀。去世后瓦剌逐渐衰微。后分为其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噶尔部两部分。(来源:百度百科)
孙瓒(1562~1632),字邦珍,号新宇,山东兖州府寿张县申明门亭村(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孙楼)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出生。生而聪颖,过目成诵,尤喜读《左传》、《史记》;九岁,入邑庠;二十三岁,考中明万历乙酉科(1585年)举人。初任江西赣州府宁都县知县。未三月,再任山西汾州府介休县知县,授文林郎,上任之始,裁羡余,去陋规,传木皂,省冗夫,重农桑,兴学校,一时政简刑清,役息民安;性喜种植,广招介民,植树造林,介境路旁,村隙坡地,花木茏葱,驿道路旁,树荫森然,居民固爱如甘棠,凡觐风景上者有“河阳花县”之咏。后升任陕西平凉府同知,分署中卫。离介休之日,合境百姓号泣以留。越十五年后,介休人民感念难忘,为之建生祠,祷祝之人咸曰:此吾前任父母孙公也!孙瓒进入平凉后,时黄河堤决,久未堵复。孙瓒督治三月,安澜如故。两台荐其才华,旋升凤翔府知府,莅任亦施善政,感化庶民,亦如治介休时而尤,留意重囚,开释无辜,世风焕然。任时经属郿县,乃张载夫子故里,庙圯失传。孙瓒捐金重修,使其后人世奉其祀其彰,善复古勤忠教孝。如此类者不可枚举。 崇祯五年,病故,享年七十。山西、陕西旧任之地百姓,有来山东贸易经商者,皆到故里墓前致祭。(来源:百度百科)
朱见深(1448~1487)即明宪宗。英宗朱祁镇长子,初名见浚,后改名见深。明正统十四年(1450)立为皇太子。代宗即位后,景泰三年(1452)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复立为皇太子,八年即帝位,建元成化。重用宦官汪直,置西厂,纵厂卫官校横行,致使民不聊生。后罢西厂,贬汪直,然祸害已深。善画,成化十七年(1481)作《柏柿如意图》,亦能山水小景。(来源:安徽人物大辞典, 19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