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
慈荫楼是清宫内的藏经楼,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位于故宫慈宁花园北端、咸若馆后。
水木明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在映水兰香东北。
本景为仿扬州水竹居。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的先例。
北为文源阁,是清廷在全国范围兴建七座藏书楼之一,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坐石临流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坐石临流位于后湖东北,由西北部的兰亭、西南部的抱朴草堂、北部的舍卫城、东南部的同乐园及中部的买卖街五部分组成。
金銮殿是太和殿的俗称,属于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
金銮殿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顺治帝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今名的“太和殿”。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八条垂脊共饰有八十八个仙人。
延庆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部阳白乡善文村,该寺在建筑形制上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手法同境内佛光寺文殊殿相似。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慧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1957年,大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宣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全国各地有许多桥梁名叫“玉带桥”。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其它的如江西省信丰县玉带桥,等等。
渊鉴斋是清康熙帝的书斋名,在畅春园内。康熙帝以“渊鉴斋”为名,命人编纂了《渊鉴斋御纂朱子全书》、《渊鉴斋古文选》。
顺贞门位于内廷中路北端,为御花园之北门。始建于明初,原称坤宁门。
近园是一处兴建于清朝的乾隆年间坐落于常州的古典园林建筑,又名静园、恽家花园。
浴德殿是建筑物名。即重华宫之西庑, 位于紫禁城内西六宫之北。殿内匾额为“抑斋”。据清高宗《圆明园长春仙馆抑斋》诗注:“长春仙馆,予为皇子时居也,颜书室曰抑斋,与重华宫西厢同。
清高宗即位后,凡园亭行馆有可静憩观书者,率以抑斋为名额”。又据清高宗《抑斋记》内有:“予向居重华宫,洁治西厢为书室,而名之曰抑斋”  。
无尽意轩位于颐和园养云轩之西,为一组四合院形式建筑,背依万寿山,门临荷塘,园西为国花台。院内墙上装饰有造型各异的什锦灯窗。院内正轩五间,东西各有3间厢房,东西北环闭,面南敞开,背山临水,极为幽静。
文华殿后面是主敬殿。
翠云馆在重华宫之后。
武英殿,是一组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现为故宫博物院的典籍馆和书画馆的所在地。
万方安和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是一处以卍字轩为主体的风景园林。建于雍正初年,旧称万字房。万方安和轩,造型独特,风景秀丽,四时皆宜择优居住。
万方安和建筑平面呈“ 卍 ”字形,整个汉白玉建筑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的殿宇。
玉华岫景区位于芙蓉馆南侧,建筑包括玉华寺,玉华岫,皋涂精舍,邀月榭,绮望亭,溢芳轩等建筑。[[明代}明]]正统九年(1444年)建玉华寺,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寺旁增建玉华岫等建筑。玉华岫是一处精巧别致的园中之园,是小憩、品茶的好地方。由于此处视野开阔,是园内观赏红叶的最佳处。玉华岫于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焚毁。
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西部恒州镇北岳路2号,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间(500—512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总占地面积为173982平方米。 
北岳庙建筑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  庙内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在中轴线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御香亭、朝岳门、牌坊、石桥等。北岳庙是一座内涵丰厚的文化艺术殿堂,集古建、绘画、书法、石雕、定瓷等艺术于一身。 北岳庙碑刻对研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82年2月23日,北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月10日,北岳庙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