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蔡元培、蒋智由、章太谈、黄宗仰、林獬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以便借办教育之名,鼓吹革命。同年冬,中国教育会正式成立于上海,蔡元培被推为会长。该会下设教育、出版、实业三部,揭橥其宗旨为“编订教科书,改良教育,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会员共计一百余人。该会为收容南洋公学退学青年,曾创办爱国学社(南京陆师学堂退学学生亦来就学)、爱来女校、镜今书局、军事讲习会、同川学堂、女子俱乐部,编辑过《中国白话报》。该会的常熟支部办有后塔小学,同里支部办有自治学社。该会员亦经常为《苏报》撰稿,还曾在张园组织演说,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苏报》案发生后,该会重要成员章太炎被捕,会长蔡元培逃离上海,该会的活动基本停顿。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经管学大臣张百熙推荐,清政府任命吴汝纶为北京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夏季,吴汝纶被派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育考察。在日本期间,吴汝纶写下《东游丛录》一书。吴汝纶归国后,其弟子又根据他带回的资料,编成《东游日报译编》一书。两部书均详细记述和介绍日本的学制、教育现状以及日本文字语言使用等内容,对清末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变通科举。谓科举阻碍新式学堂的兴建,请按年递减中额,在数年之后,彻底停止科举,呈入后未经覆议。同年底,张之洞与张百熙、荣庆复奏重定学堂章程后,又联衔重申“递减科举,注重学堂”。奏称“时势阽危,非人莫济,除兴学堂外,更无养才济时之术”。请自下届丙午科起,乡、会试每科分减中额三分之一,俟三科后中额减尽,即停止乡试;学政、科试取进学额,于乡试两科年限内,计两次岁考,两次科考,每次各减四分之一,俟学额减尽,即停止岁、科试,以后生员尽出于学堂。清政府允其所请,宣布递减科举中额。然而至光绪三十年(1905),列强侵凌日重,国内危机四伏,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南巡抚端方,于八月初四日联衔奏请立即停止科举。该奏折谓:“现在危迫情形,更甚曩日”,即以递减科举中额,期以三科减尽之法,已缓不济急。清朝廷“宸衷独断,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清政府接受袁世凯等人呈请,于当日谕告全国,“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光绪二十九年(1903)闰五月,因钦定学堂章程很不完善,清政府命张之洞同张百熙、荣庆重新厘定学堂章程。光绪二十九年(1904)十一月二十六日,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复奏重订学堂章程。重定的章程规定:“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重订章程包括各类学堂的章程及译学馆、进士馆章程。另附有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考试章程、奖励章程等,是一份更全面的教育体系及管理的规定。清政府于当日即颁布该章程,谕即次第推行。该章程遂被称为《奏定学堂章程》,亦称为“癸卯学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初四日,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后,山西学政宝熙随即于九月上书朝廷,谓学制“变更伊始,造端宏大”,欲令全国整齐划一,断非补苴罅漏之计所能为,一手一足之烈所能济,所以奏请于京师设立学部,以为“总汇之处”,专管学堂事务。经政务处会同学务大臣议覆,清政府于十一月初十日谕令设立学部,位在礼部之前,并将国子监归并学部。荣庆被任命为学部尚书,熙瑛、严修被任命为侍郎。第二年(1906)三月初一日,学部奏准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规定“无论大小学堂,宜以经学为必修之科目”。
光绪三十四年(1908),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派遣体育干事爱克斯纳来华,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开办了“体育干事训练班”,组织了一些体育活动。为了扩大影响,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决定发起组织较大规模的运动会。宣统二年(1910)九月十六日,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在南京举行。这届运动会分三组比赛:一是全国高等组分区比赛;一是全国中等学校组分区比赛;一是圣约翰书院等六个学校的比赛。前两组以华北、华南、上海、吴宁(苏州、南京)、武汉五个区为参加单位。竞赛项目包括田径、足球、篮球、网球四大项。田径有五十码、一百码、二百二十码、四百四十码、八百八十码跑,一百二十码低栏,八百八十码接力,跳高,跳远、撑竿跳高,铅球、链球等十二个单项。经过四天角逐,上海区获高等组田径、网球两项冠军,总分第一。华北区获中等组总分第一。圣约翰书院获六校比赛总分第一。这是中国全国规模的第一次体育盛会,所以辛亥革命后称这次运动会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共有一百四十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赛事,但没有女运动员参加。
宣统元年(1909),容闳自传《西学东渐记》由美国纽约亨利·霍尔特图书公司出版。容闳是广东香山南屏镇(今珠海)人,生于道光八年(1828)。容闳家庭贫寒,幼年被送入澳门外国人开办的学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赴美国,入麻省孟松学校。道光三十年(1850)考入耶鲁大学,旋入美国国籍,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大学毕业生。咸丰五年(1855)回国,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曾到太平天国天京(南京)访问,试图通过农民政权实现其振兴近代中国的设想。同治二年(1863),他入曾国藩幕,并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选购机器。后说动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派学生赴美留学,于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元年(1875)受命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后任留学学生监督,旋又任清政府驻美副公使。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变法维新活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上海张园参加“中国国会”,被推为会长。宣统二年(1910)容闳邀孙中山赴美商谈,表示支援革命。该书原用英文写成,英文书名为《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共二十二章。从其出身之时写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比较详细地记叙了他经历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热心参与的教育、政治、经济活动。该书后由徐凤石、恽铁樵节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改名《西学东渐记》。
宣统元年(1909)十一月十六日,宪政编查馆参议劳乃宣奏请清政府推行其“合声简字”。早在光绪十八年(1892),福建同安人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创“中国切音断字”字母,开始了近代中国人创制汉语拼音的活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与戊戌变法的王照,受日本片假名启发,创制汉字笔画型拼音字母“官话合声字母”。后以被通缉钦犯身份在北京悄悄办塾推行,在京津一带得到传播,袁世凯亦赞成用官话合声字母对北洋军进行启蒙教育。劳乃宣征得王照同意后,在官话字母基础上补充方言字母,拟成宁(南京)音、吴(苏州)音、闽、广音等方言拼音方案,统称“合声简字”,“以方言为阶梯,以官音为归宿”,在南方推行。他任江宁提学使期间,曾在南京设立“简字半日学堂”,两年间教授学生数百人,这些人又“转相授受,推于江浙各属,通晓者甚伙;素不识字之妇女村氓,一旦能阅书报,能作函札,如盲者之忽尔能视”。他进京任宪政编查馆参议后,遂有建议清官方推行其汉语拼音方案奏折。
宣统元年(1909)三月二十六日,清学部奏准《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变通中学堂课程》两项文件,咨行各省,遵照办理。《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分初等小学为三种:一为五年毕业的完全科;一为四年毕业的简易科;一为三年毕业的简易科,并规定了完全科、二种简易科的学科课程、授课时刻表。《变通中学堂课程》中将中学堂分为文科、实科两类。文科课程以读经讲史、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为主课;以修身、算学、博物、理化、法制、理财、图画、体操为通习课。实科以外国语、算学、物理、化学、博物为主课;以修身、读经讲史、中国文学、历史、地理、图画、手工、法制、理财、体操为通习课。文、实二科学制均为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