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道光十九年(1839)十一月初一日,林则徐奉旨停止中英贸易,但仍规定凡遵令具结、查无鸦片的外国商船准入口贸易。时各国商船具结进口者六十二只,其中美国商船四十五只。可是,道光帝和一些朝廷大臣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该夷等自必畏慑投诚,呼求免死”,有人甚至提出“封关禁海”,“无论何国夷船,概不准其互市”。不久,道光帝下诏永远停止英国贸易,驱逐船只,不必取结。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宣布广州正式“封港”,中英贸易正式断绝。
道光十九年(1839)九月二十八,中英“穿鼻之战”爆发。先是,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传谕外国商人,凡愿出具“永不挟带鸦片”甘结的外国船只,允许入口贸易。此谕一下,大受守法外商的欢迎,许多外国船只,包括一些英国商船,纷纷准备具结入口,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一面百般阻止英商具结,一面不断派兵船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七月二十八日,义律率兵舰一艘、武装商船十只,在九龙海口突然向广东水师开炮。水师官兵立即在参将赖恩爵的指挥下发炮还击,激战五小时,英舰败退。九月初九日,英商船“担麻士葛号”遵令具结,林则徐派水师护其入口。九月二十八日,另一艘英国商船“撒克逊号”也申请具结进口,被义律得知,恼羞成怒,亲率兵舰两艘至穿鼻洋将其截回,并炮击为其护航的广东水师船,挑起穿鼻洋海战。广东水师在提督关天培率领下英勇反击,激战两小时,装有二十八尊大炮的英舰“窝剌疑号”“被提督船上放炮打伤船头并绳索事件”,数十名英军受伤落水。义律见事不妙,率兵舰逃走。中国水师也有三船受伤。以后,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盘踞九龙尖沙嘴一带的英国兵舰,接连六次向官涌一带中国炮台发动攻击,均被广东水师击退,毙伤英军多人,并将全部英国兵船逐出尖沙嘴洋面。穿鼻之战及其与之相关的九龙之战、官涌之战等是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前哨战,由于以林则徐为首的中国文武军民团结一致,坚决果敢,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道光十九年(1839)五月二十七日,一批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嘴白昼行凶,殴伤当地村民多人,其中林维喜伤重于次日死亡。案发后,林则徐严令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犯抵罪,但义律玩弄手段,以一千五百银元收买死者家属,要他们证明林维喜是“误伤致死”,拒不交凶,还公然侵犯中国主权,擅自在中国境内一艘英舰上自行设庭审讯,并通知中国方面派人赴英船观审。审讯结果,以“罪犯不发觉”为词,对五名凶犯仅处以三至六个月的监禁与六十到八十元的罚金。七月,林则徐为捍卫中国主权,下令停止英船的食物等供应,撤回为英商雇佣的中国买办和工役,直到将英船逐出澳门。林维喜事件充分暴露了英国侵略者的强盗本性和企图从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的野心。
道光二十年(1840)十二月十三日,接替乔治·懿律为英国全权代表的查理·义律,因其所提十四项议和条款未能得到圆满答复,突然通知琦善,要“依照兵法办行”。琦善自接任两广总督以来,一反林则徐所为,尽撤江防,裁兵遣勇,使广州一带防务大为削弱。十五日,英舰十余艘从正面轰击沙角炮台,另以轮船、舢板运兵,绕至背后强行登陆。面对强大敌军,沙角守将、副将陈连升率所部六百余人坚决抗击。终因敌众我寡,琦善又不肯发兵援救,战至下午,陈连升父子战死,沙角炮台陷落。大角炮台同时也被英军占领。琦善闻知,竟下令将各炮台守军撤退,连夜写信派心腹鲍鹏向义律乞和,英军因而得以长驱直入虎门。
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十四日,英国舰队抵达天津海口,扣留、抢劫海面上中国粮船。直隶总督琦善不但不予反击,反派员犒送英军饮食。十九日,英国统帅乔治·懿律向琦善提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致清朝宰相的照会,攻击中国禁烟使英国人蒙受损失和污辱,林则徐逼夺了英国的“货物”。因此,英国要求赔偿“货价”即烟价、割让沿海一岛或数岛、赔偿军费等等,否则必将“相战不息”。八月初四日,琦善与查理·义律等在大沽口海滩帐篷里开始会谈。谈判中,琦善在答复英人照会上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又表示只要英船返回广东,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还以皇帝的名义向英军赠送大批牛、羊、鸡、鸭、蛋、粮食等物,以示“羁縻”。八月下旬,英军见压迫清朝屈服的目的已基本达到,天气逐渐转冷,恐北方海港冬季冻结,兵船不宜久留,加以军中疾疫流行,遂同意返回广州继续谈判。八月二十二日,道光帝任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同时传谕沿海督抚,英船经过,不必开枪放炮,又裁撤兵勇,“以节糜费”。另外,在查理·义律琦善等谈判的同时,乔治·懿律却亲自带领兵船,分成数股,前往渤海湾各地、辽东半岛及山东沿海一带进行侦察、测量,绘制地图,搜集了大量情报,为以后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做准备。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初,英国侵略军在进犯广州、厦门未能得逞后,转而攻击浙江定海。六月初二日,两艘英船开至定海海面测量水道,进行侦察活动。对此,清定海总兵张朝发不但不作任何准备,反认为是“夷船被风吹来,恒有之事,无足深讶”。定海镇兵额原定一万余人,后减至二千余人,其中半数是从“栉工、修脚贱佣”等贫民中临时雇募而来,“操防巡辑,视为具文,其废弛亦非自张始”。六月初六日,大队英舰驶入定海港,向定海县知县姚怀祥发出照会,限其半个时辰内投降,交出定海及其所属岛屿,遭姚怀祥拒绝,英军遂发起进攻。知县姚怀祥与总兵张朝发急忙布置抵抗,无奈“兵不习战,仓促应变,闻炮声多畏缩”,结果张朝发受伤退走,姚怀祥投水自尽,典史全福大骂英国侵略者被杀,县城陷落。英军任命传教士郭士立为伪知县,纵兵在定海大肆奸淫杀掠。十二日,英军封锁宁波及长江口,浙江巡抚乌尔恭额、提督祝彭彪束手无策。二十二日,清廷命福建提督余步云赴浙江会办洋务。二十六日,又命闽浙总督邓廷桢派水师赴浙会剿。七月初九日,素来反对禁烟的两江总督伊里布以钦差大臣身份来到浙江。
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二十九日,英国军舰封锁广州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林则徐广州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内阁召开会议,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同时,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里兹、格拉斯哥、布里斯特等大城市商会纷纷要求政府采取坚决有力的行动。著名鸦片贩子查顿上书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提出详细的作战计划。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议会发表演说,声称禁烟事件使英国利益蒙受损失,英王尊严受到影响。英国政府任命曾任印度总督、英国好望角舰队总司令的乔治·懿律和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负责对清朝进行军事和外交讹诈。道光二十年三月,英国议会经过三天辩论,以九票多数通过支付军费案,建立起一支由四十八只舰船、五百四十门大炮、四千名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以乔治·懿律为总司令、伯麦为海军司令、布尔利为陆军司令。计划第一步封锁珠江口,然后占据舟山群岛,进而北上天津,胁迫清政府接受赔偿烟款、割让岛屿、开埠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侵略要求,如得不到满足,就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五月二十二日,英国军舰齐集澳门,二十三日,伯麦宣布自本月二十九日起封锁广州。是时,林则徐已任两广总督,大力整军经武,在虎门、横档两岛横亘木排、铁链,添置炮台、战船,购买西洋大炮,还招募当地渔民、疍户五千余人编为水勇,宣布如英军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痛杀。懿律等见广州防备严密,遂率军北上,六月初三日炮击厦门,又为闽浙总督邓廷桢率金沙兵备道刘曜春督师击退,不久,兵犯浙江。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八,道光帝诏革林则徐、邓廷桢职,着交部分别严加议处,林则徐留粤备查问差委。二十五日,林则徐接到革职上谕。在此之前,林则徐已屡遭皇帝申斥,被迫自请处分,但仍密切注视着战争全局。他一方面继续大力加强广东海防,一方面派人到定海一带密探敌情,并数次上奏朝廷,指出定海英军“病死者甚多”,补给困难,已处于“进退维谷之势”,不但“伙食无多”,“即炮子火药,亦不能日久支持”。因此,他主张利用民心民力,组织、奖励军民杀敌。还建议,趁定海英军招诱居民回城之际,将兵勇扮做乡民,隐藏于定海城乡各处,“约期动手,杀之将如鸡狗”。对林则徐的正确意见,道光帝等不但不予采纳,反而急不可待地将其革职。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十二日,龚自珍病逝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朝中叶以后,龚自珍鉴于社会危机逐渐加重,不甘埋首考据之学,先后创作《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一系列文章,揭露当时社会黑暗,抨击专制制度,大声疾呼“更法”、“改图”,对土地占有、八股取士、官制职掌、币制税制、西北边防、东南海防等问题提出改革主张,开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事”之风气。龚自珍强调改革是历史之必然,他忠告清朝统治者,“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道光十八年十一月,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龚自珍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痛斥英国鸦片走私,激励林则徐坚决禁绝鸦片,决不能“游移万一”。对破坏禁烟的官吏绅商,应杀一儆百;对侵略者更要“修整军器”,加强防御。龚自珍善诗文,为文博奥纵横,诗词风格清新,自成一家,号称“龚派”。哲学上既反对孟子“性善论”,又反对荀子“性恶论”,主张“性无善无不善”。在历史观方面具有变易、进化观点,所以对许多问题的探求、研究中能注重其发展变化情况。后人将其所留二百多篇文章、五百余首诗词辑成《龚自珍全集》。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二十六日,英军在攻下定海后,又向镇海发起进攻。驻守在镇海前线,负责浙江海防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一贯主张坚决挤占,反对投降。战前,裕谦集众宣誓,表示决不退却,决不议和,誓与镇海共存亡。广大爱国官兵在裕谦的激励下,士气极为高涨。面对英军疯狂的进攻,裕谦亲自登城,指挥守军重创敌人。但是,扼守镇海城外招宝山的浙江提督余步云却贪生怕死,不等英军来攻,先挂起白旗,英军一登岸,余步云立即丢弃炮台,西逃宁波。镇守金鸡山的总兵谢朝恩战死。英军居高临下,俯攻镇海,裕谦见事不可为,投水自尽,为亲兵所救,次日至余姚服毒殉职。镇海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