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一月,康熙帝将皇子及满汉大臣等召至乾清宫东暖阁,宣布遗诏。他说:此谕已备十年,如果有遗诏,也就是这些话,披肝露胆,今后将不再谈。康熙帝遗诏已经准备十年。康熙四十七年冬,他得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即回顾过去,草拟遗诏,随笔自记,十年来从未间断。这次他向皇子、大臣口述的遗诏,就是十年间所记而准备说出的话。五年以后他去世时发布的遗诏,就是在这次口谕基础上删节而成。康熙帝遗诏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享年高,在位久。他总结说,自秦始皇元年以下,称帝而有年号的总计二百一十一人,而在位时间最长的,就是他自己,为此他感到无比欣慰。第二,殚心竭力,勤于政事。康熙帝说:他从政数十年来,有如一日,孜孜汲汲,小心敬慎,不敢怠慢。因为,一事不懂,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第三,用兵临戎,统一国家。康熙帝认为,他自幼经常狩猎习武,所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等事从为畏惧。对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进军西藏等业绩,他感到非常自豪。第四,力戒骄奢,节用爱民。康熙帝说,他自幼龄读书,就知酒色可戒,小人宜防;平生未尝妄杀一人;时刻注意节俭,认为均是小民脂膏,未敢妄费。第五,不尚虚文,力行实政。康熙帝指出,他即位以来,从不许人说祯符瑞应,如同史册所载景星庆云麟凤芝草的祝贺,以及焚珠玉于殿前,天书降于承天等事。他说:这些都是虚文,实不可取,只应当日用平常,以实心行实政。
康熙五十六年(1717)正月二十五日,兵部等衙门会同在京的广东将军管源忠、闽浙总督觉罗满保、两广总督杨琳等议海防事,规定了商船出洋贸易法。主要内容包括: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噶喇吧等处不许前往,于南澳等地截住,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今后海船初造时,应报时海关监督,地方官亲验印烙,取船户甘结,并将船只丈尺,客商姓名,货物往某处贸易填写船单,沿海口岸文武官员照单严查,按月册报督抚存案。出海时,每日每人准带食米一升及余米一升以防风阻,如有超额之米,查出入官,船户、商人一并治罪。以小船偷载米粮运至大船者严拿治罪。把船卖给外国者,造船与卖船人立即斩首。留外国不回的,将知情人同船者枷号三个月,该督行文外国,令其将留下人解回,立即斩首。沿海文武官员如遇私卖船只、多带米粮、偷越禁地等事隐匿不报,要从重治罪。此后,经提督施世骠题请,又补充规定了以下内容:凡康熙五十六年以前出洋之人,都可返回原籍,免予追究。清政府还将上述规定行文山东、江南、浙江等地将军、总督、巡抚、提、镇等官员,要求他们一并严格执行。早在康熙五十五年十月,清政府就曾规定:出海船只不许多带口粮,在海坛截留出南洋船只。定商船出洋贸易法是康熙五十五年规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康熙五十六年(1717)五月,河南宜阳知县张育徽横征暴敛,苛虐百姓。该县民人亢珽、亢珩等联合渑池人李一临聚众神垢寨起义,劫永宁知县高式青入寨。阌乡县民人王更一也因知县向澄预征钱粮,聚众围县城。八日,清政府得到河南巡抚张圣佐题报,知亢珽所部已直抵宜阳县城附近,张圣佐已发抚标兵三百名,会同镇标兵前往剿捕,康熙帝命张圣佐,要严拿惩处。七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就河南亢珽等聚众起义事晓谕大学士等:此盗案要源,因宜阳县丁忧知县指称军需科派,预征明岁钱粮,又以道官瘦马分给逼养等情由而激变。亢珽等将知县拿去,官兵往战,攻城破寨,始将知县救回。擒贼兵丁贻累于民,又将村庄放火,此皆原任巡抚李锡任内之事。李锡居官固属不堪,但此贼不尽拿获,断乎不可。著刑部尚书张廷枢、内阁学士勒什布乘驿急往,严加查获详审。一面正法,一面奏闻。二十九日,河南巡抚张圣佐疏报拿获王更一等。康熙帝又谕示勒什布:此事起端缘由,如何渐致滋蔓,要尽行详察。借口军需科派,预征来岁钱粮之丁忧知县,如果属实,即行拿问。八月二十四日,河北总兵官冯君冼疏言:宜阳、阌乡、渑池等处“奸民”聚众拒捕,官兵破寨,“贼首”亢珽逃匿,“党恶”王更一已获,余众俱散。十月二十三日,就河南亢珽起义之事康熙帝又谕示大学士、九卿等:今天下承平日久,民生疾苦,事无大小,尔等都要留意。不可认为太平之时,区区小事无妨碍。凡事都是由小孳大。自古以来,无不以蒙蔽偾事。今河南“盗”亢珽所据神垢寨,就是李自成据以“作乱”之地,枪炮兵器都在。亢珽事总由巡抚李锡、知府李廷臣、知县白澄等居官不善,行止不端,逼迫人民,以致于此。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十一日,清政府处理河南亢珽起义案。经尚书张廷枢等审理,刑部议复,除亢珽自缢外,王更一、李一宁等十五人照谋叛律立斩,为从梁必贵等十五人绞监候,协从尚可务等二十四人及亢珽之弟亢珩发三姓等处给披甲人为奴。十二日,清政府又对河南科派激变各官进行了处理:阌乡县令白澄以火耗等项派取银六万五千两,宜阳令张育徽以马价等项派取银四千零五十两,均拟绞监候;河南府知府李廷臣私派滥征,出兵时伤良民,拟斩监候;原任巡抚李锡激变地方,应斩立决。以上诸人均已发往甘肃效力,事完后另结。现任巡抚张圣佐未将情形及时奏闻,布政使张伯琮、总兵官冯君洗缉捕不力,均革职。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二十八日,康熙朝理学名臣李光地病逝,终年七十七岁。李光地,字晋卿,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朝初年,他考中进士后,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耿精忠叛乱期间,他正回乡省亲,为平定三藩之乱,特上蜡丸密疏,被康熙帝称为忠臣。在统一台湾过程中,他推荐内大臣施琅为取台主帅,并认为只有施琅才能胜此重任,施琅后来果然不负厚望,终于统一了台湾。李光地的正确主张受到康熙帝高度赞赏。康熙帝对李光地的学识非常欣赏,有时几天之内就多次召问。他任会试考官,与其他考官一起革除弊政;奉命视察河情,便绘图呈进,提出治理办法;康熙帝重视人才,他便推荐陆陇其等人。他在任直隶巡抚期间,从安民为要,勘治漳河,宁息水患,亲督官吏,扑灭蝗灾,对于各地灾民,贷以牛种,请免赋税。特别是兴修水利,政绩突出,曾经带病工作,受到康熙帝嘉奖。除直隶巡抚外,李光地还曾任职通政使司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吏部尚书等。康熙帝为巩固清初的统治,亲自提倡程朱理学。李光地深明其意,所以在侍讲和修书等场合中都分外卖力。他称朱熹之功可以和日月争光,对康熙帝信仰朱子,索性不发朱子书回非常高兴。他所校理的《御纂朱子全书》、《周易折中》、《性理精义》成为清代官方书籍。康熙帝经常召他进入便殿,相互探讨程朱理学。李光地死后,康熙常曾伤感地说:大臣中了解朕心思的没有人能比得上李光地。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鉴于河南地接六省,十分重要,清政府决定派兵驻防,设八旗满洲蒙古马兵六百名,鸟枪兵二百名驻扎开封府,设城守尉一人,满洲、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八人,蒙古佐领、防御、骁骑各二人。从康熙朝中叶始,清政府对八旗驻防已有重大改进,一方面增加新的驻防地,使八旗驻防在全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另一方面是利用少数民族增强北部和东北的防务。在京畿、长城驻防线,至康熙三十四年,增设了喜峰口、冷口、罗文峪、山海关及右卫(今山西右玉)驻防点,其中右卫一度形成强大的阵容,设将军一人,护军统领二人,副都统四人,下设相应的护军参领、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和护军校。在运河、黄河驻防线,增加了从德州经开封到西安的黄河驻防线,加强了开封驻防点。在长江驻防线,为适应进兵西藏、巩固西南边疆的需要,在康熙五十七年八月,派副都统一员,率满兵二千六百名驻防成都。在东南沿海驻防线,在福州、广州等地分设将军、下设副都统、协领、参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统率兵丁两千名、三千名不等。在东北三省驻防线,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将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瑗珲、墨尔根等地也设官派兵防守。此外,还将锡伯族、巴尔虎蒙古族编入八旗,驻防盛京、齐齐哈尔等地。在康熙朝中叶以后,遍及全国的八旗驻防点和驻防线已经基本形成(甘肃、新疆等地尚未驻防),巩固了清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康熙五十七年(1718)三月,清政府派侍卫色愣和西安将军额伦特各自率兵数千人,从青海出发进兵西藏。准噶尔军袭扰拉萨后,清政府一直密切关注西藏动荡的局势。康熙五十六年七月,驻守巴里坤的靖逆将军富宁安首先向朝廷报告了准噶尔兵侵藏的消息。康熙五十七年初,康熙帝收到了拉藏汗的奏疏,疏中报告了准噶尔进扰西藏的情况,请求朝廷发兵援助。这时,清政府还不知道拉藏汗已不在人世。二月十一日,康熙帝召集议政大臣会议,决定派兵前往西藏,援救拉藏汗。不久,清政府得知拉藏汗阵亡,康熙帝又发布谕旨,立即令色楞统率军兵,前往西藏。五、六月间,色楞和额伦特两军先后渡过木鲁乌苏河(即金沙江上游之通天河),分道前进。色楞主张迅速进军,拒绝额伦特诱敌之计,结坚果轻敌冒进,孤军深入。闰八月,色楞、额伦特两军在喀喇河(即黑河)北岸会合准备抢先渡河占领狼拉岭。不料准噶尔军已派精兵据守河口,阻挡清军渡河。准军自清军入藏之日,即佯装屡败,诱敌深入,而以精兵埋伏在喀喇乌苏严阵以待。同时,准军在喀喇河口与清军对峙过程中,还分兵潜往清军背后,堵截清军饷道。清军遇准噶尔伏兵后,突围不成,相持一月有余,最后终因弹尽粮绝而全军覆没。
康熙五十七年(1718)三月初五日,康熙帝谕示大学士等:历观从来帝王,设立起居注,多有更张。其间也多有裁革,朕在位日久,设立多年。近见记注官内,年少之员很多,都不是经历事体之人。他们尚且自顾不暇,又怎能详细记述朕的谕旨?况且官职卑小,不识事之轻重,有人对于事关重大事情不能记忆,以致将朕谕旨多有遗漏,不能全部记录下来。甚至如记注官赵熊诏,还曾私自抄下谕旨,带往宫外给别人看。记注事情,关系重大,似这样做怎么能行?朕设立起居注,时间长远。在位五十七年,一切政事,现在各衙门档案,何必另行记载。随后,康熙帝命大学士会同九卿议奏,起居注衙门如何裁革。十九日,大学士、九卿等遵旨会议:皇上手书谕旨,及理事时所降之旨,并转传之旨,各处都有记载档案。又如本章所批谕旨,六科衙门既经记载发抄,各部院又存档案,都可稽查。现在记注官多是年少微员,有人对事关重大事记不下来,以致将谕旨舛错遗漏,还有的私自抄写给别人看。如果这些人记下的谕旨彼此不同,相互矛盾,那么后果将不可设想。应将起居注衙门裁去。康熙帝表示同意。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二月初五日,从福建浙江总督满保疏言,为加强海防,修葺福宁州沙埕等处炮台、城寨,在浙江平湖乍浦等五十处安设炮位四百六十门,添造营房,派兵分防巡守。此外,为加强沿海稽察,还将客商责之保家,商船水手责之船户、货主,渔船水手责之澳甲同舟宗,各取保结,限定人数,出入盘查。严禁渔船装载货物,接渡人口。凡往台湾之船,必须经厦门盘验后,一体护送前往,而澎而台;从台湾回者,也须盘验护送,由澎而厦。往来台湾者,须由地方官给照,无照偷渡者严加治罪;哨船私载者将该管官一体参奏处分。
康熙五十七年(1718),河南南阳总兵官高成标下兵丁,因地方官查拿赌博人等,到知府署内争闹,将知府沈潮抬到教场围辱,看守三天。对此,巡抚随即奏闻,御史杨汝谷也随即题参。康熙帝命刑部尚书张廷枢、内阁学士高其卓前往察审。七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就南阳镇标兵丁闹事谕示:传闻此等人皆诡冒营兵,伙同二三百人诈扰百姓,不独河南一省,别省亦有。他命各省严查,九卿等议禁约。八月十九日定例,嗣后营兵如生事扰民,挟制官长,其假冒兵丁分别首从照光棍例治罪,食粮兵丁也照此例一体治罪。该管官革职,兼辖、统辖官、提督、总兵官分别降级调用。文官知情不报者降级留任。康熙五十八年五月,清政府对南阳闹事兵丁做出判决:首犯王爵斩立决,从犯刘长子等绞监候,游击王洪道斩监候,把总罗士英杖责充发,总兵官高成革职。
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月十二日,康熙帝以皇十四子、固山贝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率领大军援藏。十六日,康熙帝又命护军都统吴世巴等率领第一路于十一月十五日起程,驻扎庄浪;副都统赫石亨等率领第二路于十一月二十九日起程,驻扎甘州;抚远大将军允禵率领第三咱于十二月十二日起程,驻扎西宁。二十六日,康熙帝又命:允禵既授为抚远大将军领兵前去,该旗纛,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凡不出兵之王,名选护卫三员,贝勒、贝子各二员,公各一员,随允禵军前往。允禵任抚远大将军以后,诸皇子夺嫡斗争更加激烈。其同党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兴高采烈。允禩多次去允禵家,嘱其早成大功,得立为皇太子,送银两供允禵使用。能禵也表示:“皇父年高,皇太子这个差使想来是我的。”允禟又告诉其亲信秦道然等说:“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得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还说:“十四爷若得立为皇太子,必然听我几分话。”十一月十五日,因允禵率军西征,康熙帝亲往堂子行礼,鸣角、祭旗纛。出征之王以下,俱戎服相从。十二月十二日,抚远大将军允禵率军起程。于太和殿前行颁给大将军敕印仪式。十七日,允禵率部抵上花园;二十八日,抵代遥;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初八日,驻扎保德外;二月初十日,到达宁夏,折奏军情。允禵任抚远大将军后,自认皇太子非己莫属,一些文武官员也百般迎合。陕西临洮府知府王景灏在康熙五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嘱算命人张瞎子到西宁为允禵算命,称:“文武当权,贵不可言,将来定有九五之尊运气。”允禵大喜,赏银二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