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嘉庆二十一年(1816)十二月间,湖北省传习白莲教的三百六十四人,在地方官劝令下,纷纷交出经卷,具结呈悔。嘉庆二十二年正月初五日,该省沿习天主教的,又有三十七名将经卷、十字架、图像等交到官府,还有十余名交出大乘经卷。为此,嘉庆帝谕军机大臣: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向来信佛教者最多,这些省的督抚应仿照湖北作法,明白出示晓谕,凡向来习教之家,如真心悔悟,将经卷及有关教书到官投缴,出具改悔甘结,州县官将所缴经卷申详督抚验明销毁,即将投悔人奏明,免其治罪。嘉庆帝还强调,对于白莲教,所以严拿务获者,系是从逆者,不是习教者。
嘉庆二十一年(1816)七月初八日,嘉庆帝颁布谕旨,责令英使回国。乾隆五十八年时,英国遣使来到中国。由于英使恪恭成礼,不愆于仪,受到乾隆帝接见。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又派遣使节前来中国。嘉庆帝以英国国王笃于恭顺,深为愉悦,循考旧典,爰饬百司,在英国使臣到来之日,瞻觐宴赉,都要仿照乾隆朝礼仪举行。英使到达天津后,嘉庆帝派官吏前往赐宴。不料英使在谢宴时,并不遵照清朝礼节行事,即不行三跪九叩礼。嘉庆帝先是以远国小臣,未娴仪度,可从矜恕,后又特命大臣在英使将要抵京之时,告以乾隆五十八年英使所行三跪九叩礼,并强调英使必须行此礼。清廷安排会见英使的日程是:七月初七日,令英使瞻觐;初八日,在正大光明殿赐宴颁赏,再于同乐园赐食;初九日,陛辞,并于是日赐游万寿山;十一日,在太和门颁赏,再赴礼部筵宴;十二日,遣行。谁知初七日瞻觐之时,英使已至宫门,嘉庆帝也将御殿,才知英使拒绝行三跪九叩礼。清朝大臣不得不以英国正使、副使都患急病,不能移动为由,上奏嘉庆帝。嘉庆帝遂责令英使回国,还强调说: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又命将带领英使误事的工部尚书,镶红旗汉军都统苏楞额,理藩院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和世泰,礼部尚书、镶黄旗汉军都统穆克登额,给予降职处分。
嘉庆二十一年(1816)十月二十九日,御史罗家彦上奏《筹画旗民生计章程》。该章程内强调指出,八旗老幼男妇,皆以纺织为业,可以缓解旗民生计艰难问题。嘉庆帝览奏后,就认为其事不可行;交八旗都统讨论后,他们也以为事多窒碍,共同驳回。十一月初九日,嘉庆帝谕示内阁:我八旗满洲,首以清语、骑射为本务,其次则诵读经书,以为明理治事之风。若文艺即非所重,不学亦可。是以皇子等在内廷读书,从不令学作制艺,恐类于文士之所为。凡以端本务实,示所趋向。我朝列圣垂训,命嗣后无改衣冠,以清语、骑射为重。圣谋深远,我子孙所当万世遵守。若如该御史所奏,八旗男女皆以纺织为务,则骑射将置之不讲。且营谋小利,势必至渐以贸易为主,纷纷四出,于国家赡养八旗劲旅,屯住京师本计,岂不大相刺谬乎!近日旗人耳濡目渐,已不免稍染汉人习气,正应竭力挽回,以身率先,岂可导以外务,益远本计矣。即如三年一次阅选秀女,寒素之家,衣服尚仍俭朴;大臣官员之女,衣袖宽广逾度,竟与汉人妇女衣袖相似,此风渐不可长。现在宫中衣服,悉依国初旧制,乃旗人风气,日就华靡,甚属非是。各王公大臣之家,皆当力敦旧俗,倡挽时趋。不能齐家,怎能治国?罗家彦此折若出于满洲御史,必当重责四十板,发往伊犁。念该御史系属汉人,不识国家规制。但他想更我旧俗,已不能胜言官之任。于是,罗家彦被革退御史,仍为编修。
嘉庆二十一年(1816)六月,京师铸钱工匠罢工。本年五月初旬,工部宝源局因将增复料钱只发给炉头,众匠役不服,便在贾喜子等人领导下,关闭厂门,扣留司员、监督,停炉罢工。六月六日,户部宝泉局工匠亦相继行动,包围炉头,并在大厅前喧聚。对于这些情况,钱法侍郎佛柱并不上奏,准备将料钱分给匠役,以图将就了事。嘉庆帝召见佛柱等人了解工局情况,佛柱等都以安静无事回奏,并不提及匠役罢工等事。后来,御史萧镇经过访求,上《工部宝源局匠役停炉误铸,挟制官长,请严行惩创,并钱法侍郎因循不奏,请旨查办》奏折,嘉庆帝才了解有关情况。于是,二十七日,嘉庆帝命将佛柱等人交都察院严加议处;监督马禧、马瑞辰、周维垣等著军机大臣传讯具奏;铸钱匠役中目无法纪者,著英和派兵前往镇压。不久,贾喜子等人被捕。佛柱、吴炬等即行革职,以为满、汉侍郎不实心任事者戒。
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月十六日,哈尼人高罗衣起事报闻京师。最初,江西、湖广等处汉族商人,前往云南省临安府贸易,取利过苛。嘉庆二十一年冬,哈尼人高罗衣等,借驱逐汉人为名,聚众万余人起事,自称窝泥王,并将附从汉人授以官职,还以汉人章喜为军师,攻略江外土司。嘉庆帝闻报后,命云贵总督伯麟率师往击,不可靳惜小费,迁延时日。不久,高罗衣及章喜先后被歼俘,起事失败。嘉庆帝也谕示,嗣后禁内地裔人私往该地贸易,侵夺土人生计。
嘉庆二十二年(1817)五月,福建布政使李赓芸被总督汪志伊勒逼自缢。李赓芸为官清廉,但汪志伊固执苛求,索要银两,李赓芸不给,汪志伊便以势参奏。承审署道涂以輈迎合汪志伊,对李赓芸勒供凌逼,厉声拍案,李赓芸不堪受辱,自缢而死。福建土民得知李赓芸死,纷纷莅灵祭奠,捐资建祠,赠匾表扬,联合呈诉。嘉庆帝遂遣派官员调查,终于弄清了事情真相。二十四日,嘉庆帝命将总督汪志伊、巡抚王绍兰革职,知府涂以輈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到配之日再加枷号三个月。几天后,嘉庆帝还表示:李赓芸之死,虽由于涂以輈勒供凌逼,但李系藩司大员,缘事逮问,如果实有罪愆,自当静俟国法;若此心(白敫)然,横遭冤抑,亦应据实控诉,朝廷必为昭雪。乃率效匹夫满渎之谅,性情殊为偏急。李赓芸不宜特予旌扬。
嘉庆二十三年(1818),诗人、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六岁。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选庶吉士,再授编修,后官至内阁学士。翁方纲精研经学,长于考订,认为多闻、阙疑、慎言三者为考订之道。他还精于金石、书法。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主张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创始人。著有《两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复初斋文集》等。
嘉庆二十三年(1818)孙星衍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后任山东布政使。他为官清廉,不谀权贵,法王宽恕,曾平反冤狱多起,又治理黄河水患。后因病返籍,博览群书,勤于著述。他治学范围广泛,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金石碑刻,都有涉及,且取得显著成就;还工篆隶,擅诗文,精考据,喜藏书。孙星衍曾积二十二年之功,撰成《尚书今古文注疏》,集《尚书》研究之大成。此外,他还有《周易集解》、《金石萃编》、《尔雅广雅训韵编》、《史记天官书考证》等著作传世。
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18),嘉庆帝宣谕,蒙古各部落禁止演戏。漠南蒙古(内蒙古)土默特贝勒贡楚克巴勒桑在世时,曾挑动幼丁四十名,终日演戏,家中设有戏台。贡楚克巴勒桑去世后,济克默特扎布袭职,又挑选部落幼丁四十名,派当蒙古音乐差使,实际上就是教演戏班。热河都统伊冲阿经理藩院把上述情况奏报后,嘉庆帝极为恼怒。他指出:近日蒙古王公,渐有此风,豢养优伶,大改敦朴旧习,实为忘本逐末。二十五日,嘉庆帝命将济克默特扎布罚俸二年,所有两次挑取幼丁,俱撤归各佐领下当差,嗣后各蒙古部落挑取幼丁演戏之事,永远禁止。此外,嘉庆帝还斥责办理此事过程中,伊冲阿糊涂冒昧,理藩院率行议准,俱属非是。
嘉庆二十三年(1818)十一月二十六日,嘉庆帝颁布谕旨,严禁州县官交结豪富。此前,御史李远烈上《敬陈管见》奏折,指出直省州县官遇有公事下乡,应择清静庙宇暂寓,不得借居富家别业,彼此结纳,以致千万汇缘请托等弊害,有的书役滥充保家,唆讼串供,从中渔利,实为地方之害。至于相验人命多带书役需索酒食,吓诈银钱,更属大干法纪。二十六日,嘉庆帝通谕各督、抚严行饬禁,如所属州县中,有与富家子弟结拜师生及认为义子、请托公事,并纵令书役把持词讼,相验人命不轻骑减从,骚扰闾阎者,一经查出,即严参惩办,勿稍姑息,以肃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