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民风民俗
全部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妆。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 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是月,分菊花、牡丹。凡花 木之窖藏者,开隙放风。清明之前,收藏貂鼠帽套风领、狐狸等皮衣。 食河豚,饮芦芽汤以解其热。各家煮过夏之酒。此时吃鲊,名曰“桃 花鲊”也。《酌中志》

二月二日,因荐韮之余,家各为荤素饼啖,以油烹而食之,曰“薰 虫儿”。十五日曰“花朝”,小青缀树,花信始传,市所卖花,出自窖 藏,已烂熳矣。《康熙大兴县志》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王鸿绪三伏叹:“长安三伏苦午热,日赤尘红气酷烈;闲曹谢客 不出门,汲水磁缸贮清冽。平头摇扇尚挥汗,一卷横看肱欲折;五侯 潭潭甲第深,湘帘梧槛留浓阴。水晶屏侧冰作岫,寒光四射锋嵚崟; 邻家苍蝇暗飞入,疑是白璧可遗迹。鼓翼而上冻欲僵,附炎得冷良何 益。君不见暑往秋来事如换,人生凉燠常参半,覆雨翻云垂古谚。”《横云山人集》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市都城,旧日如勾栏胡同何 家布,前门桥陈内官家首饰,双塔寺李家 冠帽,东江米巷党家鞋,大栅拦宋家靴,双塔寺赵家薏 酒,顺城门大街刘家冷陶面,本司院刘鹤家香,帝王庙街刁家丸药, 皆著名一时,起家巨万。至抄手术胡同辛家专煮猪头,内而宫禁,外 而勋戚,皆知其名,蓟镇将帅,置走马传致,亦见当时太平胜概。(菊 隐纪闻)
市上专门名家者,指不胜数:如外城日俭居之熟肉、六必居之豉 油、都一处之酒、同仁堂之药、李自实之笔;内城长安斋之靴、启盛 之金顶,皆致巨富。《燕京杂记》
凡列市籍,各以其业自占,而人旌其善以名其家者,其见于今, 镊子张、梭布刘、槟榔陆,名亦噪于京师者也。(证俗文)
酒肆饭馆,所在多有,然烹调之法,各有特长。若泰丰楼之清炖 燕菜,锅烧鸭,烩爪尖,醒春居之粉蒸肉,糟熘鱼片,致美楼之红烧 鱼翅,四炸鲤鱼,致美斋之烩鸭条,红烧鱼头,及萝卜丝饼,天和玉 之软炸鸡,锅贴,金钱鸡,百景楼之软炸鸭腰,烩肝肠,万福居之高 鸡丁,桃李园之锅烧鸭,罗汉斋之生扒鱼翅,正阳楼之烤羊肉,东升 楼之酱汁活鱼,小有天之炸胗肝,高丽虾仁,宾宴春之辣子鸡,浣花 春之川笋汤,便宜坊之挂炉鸭,南味斋之糖醋黄鱼,虾子蹄筋,颐芗 斋之红烧鱼唇,烩海参,通商饭庄之虾子笋,杏花春之熘鳝片,东兴 楼之清蒸小鸡,同福馆之红焖豕蹄,四喜丸子,皆脍炙人口者也。而 山阴人所设杏花春、颐芗斋之绍兴花雕,味擅上林,口碑尤胜。年来 颇有仿效西夷,设置番菜馆者,除北京、东方诸饭店外,尚有撷英、 美益等菜馆,及西车站之餐室,其菜品烹割虽异,亦自可口,而所造点饥物,如布丁、凉冻、奶茶等品,偶一食之,芬留齿颊,颇觉耐人 寻味。《京华春梦录》
北平昔为皇都,豪华素著,一饮一食,莫不精细考究。市贾逢迎, 不惜尽力研求,遂使旧京饮食,得成经谱。故挟烹调技者,能甲于各 地也。平市著名食物,如月盛斋之酱羊肉,六必居之酱菜,王致和之 臭豆腐,信远斋之酸梅汤,恩德元之包子,穆家寨之炒疙疽,灶温之 烂肉面,安儿胡同之烤牛肉,门框胡同之酱牛肉,滋兰斋之玫瑰饼, 同和居之大豆腐,二妙堂之合碗酪,新丰楼之芝麻元宵,都一处之炸 三角,正阳楼之螃蟹,东来顺之涮羊肉,西来顺之炸羊尾,兰华斋之 蜜糕,金家楼之汤爆肚,便宜坊之烤鸭,致美斋之萝葡丝饼,福兴居 之锅贴,虾米居之兔儿脯,聚仙居之灌肠,沙锅居之白肉,冬日之菊 花锅,夏日之冰盌,均极脍炙人口,喧腾一时。《旧都文物略》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一岁货声“摇镗鼓儿”注云:“背箱卖一切梳、篦、骨簪、刷抿、 顶针等物”。(见通年条)
卖梳妆品的,(俗呼摇铃鼓的),以鼗鼓一具,上安小锣,摇之, “为太儿冬(是注音符号,详见原本)。”作响。《民社北平指南》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赛利马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 成,味极美。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王瓜,五月生黄花,花下结子,形似小瓜,今京师名为“赤雹子” 是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清代北京俗语,谓人之阘茸者曰“八代半”。(竹素园丛谈)(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会,具柬遍召同年寅好乡亲,假馆设席,延宾至,具货金,主 人受贺,演戏终日,谓之“请分子”。每分多至八金以上,少至一金以 下,每会可数百金,除费计赢若干,以为主人之得。(识小录) 都门竹枝词:“分子于今事更新,央人到处杂要宾,但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见时尚门)(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春明交游之盛,实为行省所无,举凡穷乡僻壤,海角天涯,平素 不能相见者,一旦合并,而阁部院寺职守,判然不相猜忌,今日定文 字饮,明日践花月场,畸人高士,可以傲睨王侯;老师宿儒,可以倾 动朝野。筵陈丝竹,而未闻议其侈靡;会号车轮,而方且病其阔疏。 沽春买夏,欢聚友朋,送抱推襟,忘形尔汝,顾又非泛滥而鲜有区别

也。 长安为万人海,富者不能傲贫,贵者不能骄贱也。往往公宴之场, 有敞车羸马而来,延为上宾者矣;有鲜衣怒马而至,反居末座者矣。 而京朝官职事之暇,脱略衣冠,就酒家饮,月上忘归,酣嬉达旦,赏 花观剧,任其所之,礼法可以勿拘,猜忌于焉皆化,称雄大户,债帅 弥豪,顾曲广筵,愁魔顿却,此掌生之梦华琐簿所由作也,自出国门, 此乐岂可复得哉?(以上梦园丛说)(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顺治壬辰,禁良为娼,以丧乱后良家子被掠,转辗流落乐籍,故 世祖特有是命,其误于娼者许予价赎归,都下甚快之。(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孔尚任肩上舞行注:“燕儿靓妆,能在肩上舞”。(孔东塘集) 说白说 夏五月正阳门看做戏法,与说白说的喜怒哀乐之发,亵狎诡怪之状,皆有一般真恳气象,所以动人,以是益信不诚无物。(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都门杂咏赊点心云:“麻花烧饼债难偿,钱数门旁画几行,但愿 连朝霖雨大,好求房主抹新墙”。买物而缓偿其值曰“赊”。赊早点,京师贫家往往有之,卖者辄 晨至,付物,而以粉笔记银数于其家之墙,以备遗忘,他日可向索也。丁修甫有诗咏之云:“环样油条盘样饼,日送清晨不嫌冷,无钱偿尔 聊暂赊,粉画墙阴自记省”。(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口琴来,卖口琴来”,注云:“明卖口琴,暗卖骰子、纸牌、 骨牌,各种赌具”。(见元旦条)(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茅地经冬,烧去枝梗,至春取土中余根,白如玉者,捣汁煎之, 至甘,可为洗心糖。(幽燕纪异)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每年秋冬之季,有售此种。法以白水煮羊头,切成薄片, 以盐末洒肉上。又兼卖羊蹄筋、羊蹄、羊眼、羊脑之类,味鲜不腻。(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叔呼其嫂为“姊”,嫂呼其叔为“弟”,伯呼其娣为“妹”,娣呼其 伯为“哥”。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睥睨一切,谓之眼界大,即京师云「眼眶大」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看京报云:“惟恐人疑不识丁,日来送报壮门庭,月间只费钱 三百,时倩亲朋念我听”。(以上同治都门纪略)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张肇崧西山游记云:“予因振策,依麓行,原阜参错,过广、太 乙、何各、北辛、石厂诸村墟,约十余里,频觏牲畜,重负篓囊,蹭 蹬于沙砾陂途,往来甚苦。土著顽黠,肮脏行歌。时也暑气渐蒸,讶 彼䩄涂粉胭,短衣纤足者,辄在林闼,裸露胸怀,或坦率便,就道旁 显臀蹲踞,若沿惯习,恬莫知惭”。(燕京纪游)(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朝市丛载饭庄请客诗:“宴客开筵设饭庄,熏猪烧鸭各争尝,酒 阑人散无他事,带醉分寻傅粉郎”。(见时尚门) 宴请官长,或初交,或团体,须于大饭馆,以整桌之席饷之,(若 知己朋友即可不拘)。届时,主必先至以迎客,客至奉茶敬烟,陪座 周旋,客齐入座,次序以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 右为四座,以下递推,主人与首座相对, 举杯邀饮,客起立,举杯致谢。就坐,且饮且餐,先冷荤,后热荤,继之以最贵之肴。谚云:“雁 窝鱼翅咸鸽蛋,小炒点心果满盘,鱼盘鸭池酱咸菜”。此等菜一上, 即吃饭终席矣。惟每进一肴,主人必举杯劝酒,举筷劝食。当食时, 饮酒随量,宾主猜拳,或行酒令。饭毕,略用茶,即向主人致谢而去。(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