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民风民俗
全部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成化初,京师语曰:“和尚普度,秀才拘数”。(韵鹤轩笔谈)(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方土厚水深,故其民性质,厚朴而无佻巧之习,其诈也亦愚而 易辨,抗粮舞弊,起灭讼端,聚众械斗,堪舆迷惑诸弊,比南方差少, 而其有害于民之身家者,赌也,盗也,私宰也,其有害于民之风俗者, 居丧演戏也,同姓为婚也,女流跑街也,男女进香宿庙也。(畿辅见 闻录)(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大鼓诗云奏带簧,书最场,调无 腔偏入妙皆因子弟异寻(近书俱尚弟而无一人尚生 不知何”(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渴处,得水便欢。安定门外五里,有满井,初春士女云集。予与吴友张度往观之,一亭函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故名。满 之貌,泉突突起,如珠贯贯然,如蟹眼睁睁然,又如鱼沫吐吐然。藤 蓊草翳资其湿。游人自中贵外贵以下,巾者帽者,担者负者,席草而 坐者,引颈勾肩、履相错者,语言嘈杂。卖饮食者,邀诃“好火烧, 好酒,好大饭,好果子”。贵有贵供,贱有贱鬻。势者近,弱者远,霍 家奴驱逐态甚焰。有父子对酌,夫妇劝酬者;有高髻云鬟,觅鞋寻珥 者;又有醉詈泼怒,生事祸人,而厥天陪乞者。传闻昔年有妇即此坐 蓐,各老妪解襦以帷者,万目睽睽,一握为笑。而予所目击,则有软 不压驴,厥天扶掖而去者;又有脚子抽登复堕,仰天露丑者;更有喇 唬恣横,强取人衣物,或狎人妻女;又有从旁不平,斗殴血流,折伤 至死者,一国惑狂。予与张友买酌苇盖之下,看尽把戏乃还。《文饭小品》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抔土窖藏之,蕴火坑晅之。十月中旬, 牡丹已进御矣,元旦进椿芽、黄瓜。所费一花,几半万钱,一芽、一 瓜,几半千钱。(以上帝京景物略)
施闰章都下岁首见盆桃作花诗有云:“层冰暮皑皑,燕市繁花开; 辇入列侯第,欢倾上客杯。花时尤未至,火力竞相催。拍手笑春风, 待汝奚为哉!人巧凌节序,熏炙移根荄。芳菲岂不早,咄嗟随雕摧。”《愚山先生诗集》
京师灯市已有牡丹。(松泉诗注) 今京师花肆,争先献早,秋天开梅花,冬天开牡丹,春天开栀子,郁气熏蒸,早荣先悴,利其速售,不顾根伤,名为花之催妆,实乃花 之受厄也。《晒书堂笔录》
花匠于暖窖中,正月灯节烘出瓜茄等菜,叶上各有草虫,巧夺天 工矣。《燕都杂咏注》
今京师唐花有牡丹,岁龠将新,取以进御,士大夫或取饰庭中, 及相馈送,有不惜费中人之产者。《光绪顺天府志》
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 金橘垂红,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冶,尽在一堂,故又谓之为 堂花也。《燕京岁时记》
元旦日,小民以鬃穿乌金纸,画彩为闹蛾,簪之。《帝京景物略》 燕地上元节用乌金纸剪成飞蛾,以猪鬃尖分披,片纸贴之,或五或七,下缚一处,以针作柄,妇女戴之,名曰“闹蛾儿”,此古之遗俗 也。(璅谭)
今京师凡孟春之月,儿女多剪采为花,或草虫之类插首,曰“闹 嚷嚷”。〔余氏辨林)
查慎行《凤城新年》词:“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 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敬业堂诗集》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每至元旦,凡内廷行走之王公大臣,以及御前侍卫等,均赏八宝 荷包,悬于胸前,部院大臣,不预此例。(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旧都的工商两界,数百年来,几乎全是山东和山西人的势力,劳 工以山东为多,买卖则山西较盛。山西的大字号汇兑庄,偏在前门以 东打磨厂,山东的大字号绸缎店,偏在前门以西大栅栏,亦趣事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王鸿绪燕京杂咏:“易酒当垆斗十千,南人下马口流涎;尽教 白思吞海,况有燕姬夸数钱”。《横云山人集》(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都竹枝词“头名架子(近时妇女以双架插髪际,挽髪如双角形, 曰架子头)。甚荒唐,脑后双垂一尺长,袍袖直如弓荷袋(近因袍 大宽,无褂不甚雅相,故皆将袍袖头移于褂上,直无袍矣)。可能 敬放挖杭?(清语袍袖也,旗礼妇女见尊长必放袍袖,今则亡矣)。”(见妇女门) 

旗妆髻,后横两角,名“如意头”,罗巾护领,以御风寒。《燕都杂咏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之太平车,较寻常坐车深而阔,可以坐卧自如,携眷远行者 尤便之。(风月余谈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今京师倡家东西苑,隶籍教坊,犹是古宜春遗意也。东苑以筝, 西苑以琵琶,皆藉名勋戚,以避名客贵游之扰,亦有文物点染,藉公 卿名士以得名者,然京师五方杂处,倡家献笑,颇各不同。秦吴易俗, 楚晋分路,人殊其方,方殊其好,倚门者各以意求之,而诸方之好,无所不厌,则倡家之大都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伶人早起,必大声习六字,先为合口呼三字,曰“咿(音伊),哑(音亚),呜(音婀);”后为开口呼三字,曰“嘻,哈,呵”。软红竹 枝词所谓鸡,鸭,鹅,是也。)都门杂咏喊嗓子诗云:“袅枭娇莺响更高,梨园子弟不辞劳,若 非日出东方亮,隔巷分明是鬼嚎”。宣南杂俎试喉诗云:“晓鸡未唱发清讴,面壁声声试玉喉;一曲 漫歌儿技熟,耐寒怜煞五更头”。(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小药王庙在东直门内路北,北药王庙在旧鼓楼大街,自正月起, 每朔日望日有庙市,市皆妇女零用之物,无甚可観。(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二月,时至花朝,小青缀树,花信始传,骚人韵士,倡和以诗。(舆地记)(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七月,人民多用竹床露宿。《京兆地理志》 
 立秋戴楸叶 立秋之日戴楸叶,吃莲蓬藕,晒伏姜,赏茉莉、栀子、兰、芙蓉等花。《酌中志》 立秋日戴楸叶,七夕穿针乞巧。《燕都杂咏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冬至月数九天,当头月儿圆,风筝带风琴,锣鼓响连天,怕的是在空中抽咕冷子断了线。踢毽抖空钟,琉璃喇叭欢,手打太平鼓,口 琴满街串。买米的走马灯,点上滴溜转。(北平俗曲十二景)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钱谦益饮酒诗有云:“长安多美酒,酒人食其名;酒旗蔽驰道, 车毂相摩争。刁酒非沼水,味薄甜如饧;易酒酿(天坛,市沽安得清? 魏酒销芬芳,劲正乖典刑”。《初学集》

酒,白甘最烈,玫瑰露味酣而香,茵蔯色浅碧,五加皮酒极醲浊, 与茵蔯皆带药气,绍兴酒本以京庄为上,然真陈年者亦不易得,席间 所用酒,祇此数种。有所谓都一处者,专卖酒,酒品极多,非真能饮 者,不敢入其座。若食蕃菜,则用外国酒,亦惟葡萄酒、啤酒、进之 则香槟、白兰地而已,啤酒为小麦及槐花所制,宜暑时饮之。《都门琐

记》

北地驰名之酒,绍酒而外,惟有汾酒,产于山西,今旧都海味店, 家家有块代售真正老汾酒招牌(因海味店都是山西老板)。此中 风味,作何比较,想喜欢 喝几盅的先生,必能细细品题。《旧都百话》(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时人服饰之讲新式者,帽结多用蓝色,腰巾多用湖色,白色,总 以浅淡为主。帽结宜小,腰巾长与袍齐,摇曳风前,颇饶恣态。(以上《京华百二竹枝词》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灵济宫讲学,莫盛于癸丑甲寅间。是时大学士徐阶,礼部尚 书欧阳德,兵部尚书聂豹,吏部侍郎程文德主会,皆有气势,缙绅可 攀附得显官,故学徒云集至千人。(世庙识余录)(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妆。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 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是月,分菊花、牡丹。凡花 木之窖藏者,开隙放风。清明之前,收藏貂鼠帽套风领、狐狸等皮衣。 食河豚,饮芦芽汤以解其热。各家煮过夏之酒。此时吃鲊,名曰“桃 花鲊”也。《酌中志》

二月二日,因荐韮之余,家各为荤素饼啖,以油烹而食之,曰“薰 虫儿”。十五日曰“花朝”,小青缀树,花信始传,市所卖花,出自窖 藏,已烂熳矣。《康熙大兴县志》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