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元旦,凡内廷行走之王公大臣,以及御前侍卫等,均赏八宝 荷包,悬于胸前,部院大臣,不预此例。(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五城普济堂功德林,冬月发帑散棉衣,施粥。(以上燕都杂咏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酤酒,最下名梨花春(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京炮羊肉,的是小吃妙品,总以煤市街一带近倡寮者为最佳, 惜白昼闭门,上灯始卖,岂专为品花者作夜宵消耶?(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蚕丝上等贡南来,定织江绸用大裁,褂是天青相衬托,合 心袍子要银灰”。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旌表柏舟苦节当,诰封又请到姨娘,旧时邻舍倶争贺,翠 袖红裙到戏庄”。(以上见风俗门)(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春明交游之盛,实为行省所无,举凡穷乡僻壤,海角天涯,平素 不能相见者,一旦合并,而阁部院寺职守,判然不相猜忌,今日定文 字饮,明日践花月场,畸人高士,可以傲睨王侯;老师宿儒,可以倾 动朝野。筵陈丝竹,而未闻议其侈靡;会号车轮,而方且病其阔疏。 沽春买夏,欢聚友朋,送抱推襟,忘形尔汝,顾又非泛滥而鲜有区别
也。 长安为万人海,富者不能傲贫,贵者不能骄贱也。往往公宴之场, 有敞车羸马而来,延为上宾者矣;有鲜衣怒马而至,反居末座者矣。 而京朝官职事之暇,脱略衣冠,就酒家饮,月上忘归,酣嬉达旦,赏 花观剧,任其所之,礼法可以勿拘,猜忌于焉皆化,称雄大户,债帅 弥豪,顾曲广筵,愁魔顿却,此掌生之梦华琐簿所由作也,自出国门, 此乐岂可复得哉?(以上梦园丛说)(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世祖至元七年,以帝师八思巴之言,于大明殿御座上置白伞盖一 顶,用素缎,泥金书梵字于其上,谓镇伏邪魔护安国刹。自后每岁二 月十五日,于大殿启建白伞盖佛事,用诸色仪仗社直,迎引伞盖,周游皇城内外,云与众生祓除不祥,导迎福祉。岁正月十五日,宣政院 同中书省奏请,先期中书奉旨移文枢密院卫,拨伞鼓手一百二十人, 殿后军甲马五百人,抬舁监坛汉关羽神轿军及杂用五百人。宣政院所 辖宫寺三百六十所,掌供应佛像、坛面、幢幡、寳盖、车鼓、头旗三 百六十坛,每坛擎执抬舁二十六人,钹鼓僧一十二人。大都路掌供各 色金门大社一百二十队,教坊司云和署掌大乐鼓板、杖鼓、觱篥、龙 笛、琵琶、筝、蓁七色,凡四百人。兴和署掌妓女杂扮队戏一百五十 人,祥和署掌杂把戏男女一百五十人,凤仪司掌汉人、回回、河西三 色细乐,每色各三队,凡三百二十四人。凡执役者,皆官给铠甲、袍 服、器仗,俱以鲜丽整齐为尚,珠玉金绣,装束奇巧,首尾排列三十 余里。都城士女,闾阎聚观。礼部官点视诸色队仗,刑部官巡绰喧闹, 枢密院官分守城门,而中书省官一员,总督视之。先二日,于西镇国 寺迎太子游四门,舁高塑像,具仪仗入城。十四日,帝师率梵僧五百 人于大明殿内建佛事。至十五日,恭请伞盖于御座,奉置宝舆,诸仪 卫队仗列于殿前,诸色社直,暨诸坛面列于崇天门外,迎引出宫。至 庆寿寺具素食,食罢起行,从西宫门外垣海子南岸,入厚载红门,由 东华门过延春门而西。帝及后妃公主于五德殿门外,搭金脊五殿彩楼 而观览焉。及诸队仗社直送金伞还宫,复恭置御榻上。帝师僧众作佛 事,至十六日罢散。岁以为常,谓之“游皇城”。(元史祭祀志)
燕都杂咏:“白伞迎诸佛,皇城几度游。帝师多福利,膜拜遍王 侯。”注云: “元每岁白伞迎佛,名游皇城。”(见历代旧闻)(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燕京春咏有云:“春店烹泉开锦棚,日斜宫树散啼莺。朝来慢点 黄柑露,马上新茶已入京。”故事,茶纲入京,各衙门献新茶,今尚循 故事,每值清明节,竞以小锡瓶贮茶数两,外贴红印签,曰“马上新 茶”,时尚御皮衣啜之,曰江南春色至矣。(西河诗话)(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王鸿绪三伏叹:“长安三伏苦午热,日赤尘红气酷烈;闲曹谢客 不出门,汲水磁缸贮清冽。平头摇扇尚挥汗,一卷横看肱欲折;五侯 潭潭甲第深,湘帘梧槛留浓阴。水晶屏侧冰作岫,寒光四射锋嵚崟; 邻家苍蝇暗飞入,疑是白璧可遗迹。鼓翼而上冻欲僵,附炎得冷良何 益。君不见暑往秋来事如换,人生凉燠常参半,覆雨翻云垂古谚。”《横云山人集》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北京管着收生婆呼为姥姥,其实正名儿就是稳婆,门口儿挂着个 小幌子,上写“快马轻车,某氏收洗”,一般无知的愚人,信如天神,细一问他,连达生编都没念过,(不认字),那种野蛮举动,实在叫我 难说,只好说说洗三这天吧:姥姥一进门儿,就要挑脐簪子,围盆布, 缸炉,小米儿,金银锞子,(如没有用黄白首饰),甚么花儿、朵儿、升 儿、斗儿、锁头、秤锤、镜子、刷牙子、刮舌子、青布尖儿、青茶叶、 梳子、笼子、胭脂粉、茶盘子、葱姜、艾球儿、烘笼儿、香蜡、钱粮、 娘娘马儿、床公、床母、生熟鸡蛋、棒锤等等,槐条蒲艾水,是早就 熬得啦,余外要凉水一碗,喜果儿若干,样样儿预备停妥,这再听他 造謡言,先把孩子抱起,请本家儿添盆,所为给来的亲友们,作个领 袖,本家儿得子的高兴,自然是多添钱啦,亲友忍着肚子疼,也得随 喜,听啵,你往盆里搁甚么,他有甚么词,你要添凉水,他说“长流 水,聪明伶利,早儿立子,(枣栗借音)连生贵子,枝元桂元,连伸三 元”,等把亲友的钱挤对干啦,拿棒锤往盆里一霍弄,一边霍弄着一 边说:“二搅二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 淘气,希里呼鲁都来啦”。不管多冷天,把孩子打开苦这们一洗,孩 子难受一哭,名为向盆,(可怜),必得“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 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没有那们些 缺)。等把孩子弄个半死儿,还得炙脑门儿,又甚么“三梳子,两笼 子,长大了,戴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寻个媳妇就四衬。鸡蛋滚 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儿的。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 丑”。把孩子捆好,用葱往身上三打,说“一打聪明,二打伶利”。然 后把葱扔在房上,拿起秤锤,说“秤锤儿小,压千觔”。用锁头三比, 是头紧,脚紧,手紧,(我都不信服,就信服手紧,不然,我这辈子为甚么老没钱花)。又把孩子托在茶盘儿里,(不结实就摆弄死啦)。说 “左掖金,右掖银,使不了,赏下人”。拿镜子“照照定,白天拉屎黑 下净”。再把花朵儿搁在烘炉里一筛,说:“枝子花儿茉莉花,桃杏玫 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的”。全都生意完啦,把所有的东西, 敛把敛把,兜在一块,剩下这床公床母他没用,把他一烧,说是:“床 公床母本姓李,(多咱哪),孩子大人交与你,多送儿,少送女”。这才 讨赏要钱。中国人最爱说瞎话,大概就许是从小洗三之过。此种野蛮 现像,怎么人人会深信不疑呢?怪道!(燕市积弊)
旧式产婆,随地皆有,凡住户门上悬有小木牌,上书“吉祥收洗”, 或“快马轻车”字样者皆是。请其收生者,通例约在产妇临蓐前三四 星期,谓之认门,认门时亦有费用,惟无一定,目下情形,中常之家, 须给一元左右,至临蓐时,再请其来家接生,其费用亦须一元左右, 富足之家,亦有与以数元者,无定例也。《民社北平指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茅地经冬,烧去枝梗,至春取土中余根,白如玉者,捣汁煎之, 至甘,可为洗心糖。(幽燕纪异)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豌豆来,干的香,赛过榛瓤儿豌豆”,注云:“肩负细长柳条 圆笸箩,多于雨后卖”。 燕都小食品杂咏煮豌豆云:“沿街雨后喊牛筋,豌豆新蒸趁夕曛。 浸透五香堪细嚼,未经吹绉已成纹”。注曰:“雨后各街巷多有儿童携 小篮卖五香豌豆者,吆喝必曰,“赛牛筋的豌豆。””(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