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渍果脯,按有杏脯,桃脯,频婆脯。(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棉花糖云:“沙糖经火运轮机,顷见纤维釜外飞。白絮一团棉 彷佛,只堪适口不成衣”。注曰:“棉花糖者,以蔗糖入能转之釜中, 下炙以火,使釜旋转,糖经热而融,藉旋转之力,遂成絮状之糖丝, 由釜旁出,望之真如棉絮也”。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捐输强半少年郎,楚楚衣冠是档房,冷署久沉无兴致,堂 期俱用矮提梁”。(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郊外香车锦作帏,顺城门下马争飞;独怜贫女无颜色,拾 得残蔬首戴归”。(以上聪山集) 盛夏时有跑热车之戏,贵介公子,疾驰为乐,以骏马驾轻车,使 仆夫痛棰之,瞬息百里,猝不及避者立毙于道。《燕京杂记》 京都竹枝词:“意气扬扬坐热车,逢人便碰势堪夸,一朝遇着吃 生米,(性傲而不肯吃人者,京师谓之吃生米)。充发还须扛大枷”。(见市井门) 都门竹枝词: “义兴天德厌喧哗,小有余芳问酒家,不是春光 解领略,南西门外跑飞车”。 道光都门杂咏南顶诗云:“南城一出最无涯,倦眼时醒眺望赊, 多少少年归去晚,天桥一路跑飞车”。(道光都门纪略) 梁绍壬燕台小乐府跑热车云:“雷声砉砉长安街,九逵大路扬尘 霾,忽然到眼疾如驶,奇肱之车飞而来。车中之人美如玉,锦带吴钩 新结束,车旁之仆秀且明,窄襟秃袖双貂缨。执鞭者如齐越石,意气 骄人殊自得,此时可有阖门妻,窥见夫郎好颜色?试问轿蹄尔许忙, 来从何处去何方?却由罗绮开筵地,会向氍毹选色场。色围香阵销魂剧,镇日笙歌喧不绝,锦上焚花火里蛾,此车亦复因人热。热场热客 自营营,冷眼看花褦襶行,直为炎官效奔走,非关汗马博功名。缁尘 我亦驰驱客,敝车代步聊栖息,相看肥马气扬扬,自笑蹇驴行得得。 若风从,若云从,骋而先者毛羽丰,真不愧车如流水马如龙。为鸡口, 为牛后,跂而及者牛马走,未免叹车如鸡栖马如狗”。(燕台集) 都门杂咏跑车诗云:“路过天桥石道傍,朱轮绣幰气扬扬,群殴 多为开车急,狗血喷头闹一场”。(同治都门纪略) 光绪都门纪略女子跑车诗云:“驰骋香车石道旁,女儿也自意扬 扬,催鞭赶过天桥去,鬟髻都成堕马妆”。(见时尚门) 天桥南北,地最宏敞,贾人趁墟之货,每日云集,更有金张少年, 扶风豪士,夕阳未下。黄尘正繁,轮雷乍惊,驹电交掣,飘风一过, 忽已远逝,洛阳青门之犊,不足斗其捷也,而仲夏南顶之游,驰骋尤 众。《天咫偶闻》 马车飞行,迅如疾电,车铃一响,已到眼前,每见撞倒行人,不 顾径去。(京华百二竹枝词注) 燕市少年,好夸身手,有于车四面之玻窗,増前后左右为十三方 者,曰“十三太保”。自坐车辕,御骏骡,驰逐天桥一带,曰“跑车”。 竞技争先,而不失整暇之态,以表示其倜傥不群。(旧都文物略)(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曲院艳姝,偶有藏秘戏图像者,酒酣忘形,昵所欢坐床头偷玩之, 亦温柔乡之趣事也。闻此作俑,出于明之唐寅,继唐而擅名者,为十洲仇英,然真迹不多见,率以伪作搪塞耳。今如廊房头条之灯画铺, 皆有出售,上者绣以纺巾,次者图以素纸,价虽不昂,特非熟谂,虽重金勿予,顾尚不足称佳品。其最精贵者,则产于津沽所属之杨柳青 镇。是镇擅此盛名,垂数百年未替,大都出自闺秀手绣,故能工细蔑 伦也。又有来自法夷之巴黎者,则皆铜版印像,价值更贱,第皆蜡制 偶像,非摄自真人者,厥状修伟,往往失实,且穷形尽相,绝无温柔 姿态,较诸中华旧品,雅俗判若霄壤。
蒸锅铺的买卖儿,发明最早,凡在北京开设的,全是山东人多, 早先他门口儿,还摆着个斛食楼子(就是木头做的小酆都城儿),遇 有买斛食的,(俗名施食饽饽),得架弄上那个玩艺的,(两家儿买, 就赶不及啦),配合着仿佛透火炽。后来人越来越机灵,谁都不上那 个当,所以近年这种楼子,算是消灭啦。并且这个买卖儿,切摹儿是 真不少,(似乎近于生意),他必得在窗户上或幌子上,写点子戏出儿, 远远儿一看,直同前几年彩票行一样,也是红一条儿,黄一条儿,上 头写点子甚么牧羊圈咧,四郎探母咧,辕门斩子咧,走马荐诸葛咧, 其实说的可是江米人儿,并有个放生大桃商标,我可没见谁做过(不 开眼)。(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铜子票诗:“行使方便有元铜,五色票子更无穷,一朝价落无 人要,一卷空拿饿不充”。(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故老言,京师九门皆有神物镇之。正阳门城楼有仙狐,常幻作白 衣老人,出而拜月。崇文门有灵龟,尝修理街道,探至崇文门下,深 丈余,忽露龟甲,急以土掩之。宣武门为神獒,每当西市刑人,夜深 出而吸其血,目光如星。余尝于夜半赴宴归,忽见群犬奔走,若有所伺,御者曰,神獒出矣,停车道左,然未睹其状 也。其余六门,不可考矣。(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梁尚书上元席上,出窝丝糖供客,其形如扁蛋,光面,有二塪, 若指掏者,啮之粉碎,散落皆成细丝,座客无识者,尚书云:“此崇祯 末宫中所制,今久无此矣,惟西山净室有老宫人为比丘尼,尚能制此 糖,每岁上元节,必以银花椀合子相饷”。真罕物也。(以上西河词话)(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高粱酒谓之干酒,绍兴酒谓之黄酒,高粱饮少辄醉,黄酒不然, 故京师尚之,宴客必需。《燕京杂记》
土酝、旧称苡薏酒,双塔寺赵家所造最佳,又有金澜酒,盖用金 澜水所釀者,今皆不行,时尚惟绍兴老酒,良乡高粱烧酒。《水曹清暇录》
京师酒肆中,亦以越酿为重,朋友轰饮,日在醉乡,然求所谓“女 儿酒”者,不可多得。(梦园丛说)
光绪都门纪略酒楼诗:“陈绍斟来色似茶,高楼午酌胜仙家,藕 心莲子冰初侵,嚼得寒香沁齿牙”。(见食品门)(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素饭馆诗注云:“包办素席,佛前素供”。(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汤爆肚云:“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 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注云:“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 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 经煮熟,自成极硬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已”。(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朝市丛载印花洋布诗:“印花洋布制精奇,颜色鲜明价又低,可 惜一冬穿未罢,浑身如蒜拌茄泥”。(见服用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弹花弓:按弹棉花有弓,弓上有弦,又有捶,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