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咸丰三年(1853)六月,太平天国正式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钱,设专官司其事,共四人,职同指挥。试制多时未成,直至次年五月以后方才成功。太平天国钱币分金币、银币(两者非通用品)、大钱、中钱、小钱诸种。金状若铜钱,中间方孔未穿透,银币分大小两种。,小者如小铜钱。大钱似为开炉钱或镇库钱,又有如吉利钱者,重八点一二五公两。中钱有当百钱、五十钱、十钱多种,轮廓与外国银圆相似,每枚重五钱至一两不等。小钱当一文,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各种钱币一般为圆形方孔(间有圆孔),正面为“太平天国”四字(初期作“天国”,也有作“太平”者),背面为“圣宝”二字,间有作“通宝”者,还有不刻者,种类较杂。太平天国早期曾以锡造金田起义钱,面文为“太平通宝”,背上刻云龙、风虎,且有“会风云”三字,后期在地方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也有铸造,不如前期严整划一。太平天国铸钱不计工本,讲求质佳工良。大钱量重,尤为精美。因其质量远较清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为佳,故不论清廷如何严禁,仍多有流至清朝统治区者。
咸丰三年(1853)五月,清政府为解财政拮据之急,开始发行当十钱。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连续不断的内忧外患,使清王朝财政日益困窘。为解燃眉之急,遂开始实行通货膨胀政策。首先是减重小钱的出现。按雍正年间定制:每枚制钱应重一钱二分,每千枚应重七斤八两。道光年间开始出现不足重量铜钱,每千枚仅重四、五斤,工部宝源局与户部宝泉局所铸之钱也大小不一,且有掺铅过多现象。咸丰三年五月,清廷批准铸造发行当十钱,每枚仅重四钱四分。以后,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相继出现。皆远远不足规定重量,其中当千大钱每枚仅重二两。咸丰七年又出现铸铁制钱和铅钱。后这些新钱因币值不足,难以流通,不得不停止铸造,但因此而造成币制败坏,金融混乱,财政拮据问题不但未能解决,反而愈加严重。
咸丰三年(1853)四月十二日,太平军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殿右八指挥林启容等,奉东王杨秀清之命,统帅战船千余只溯江西上,大举西征。十八日,西征军进占安徽西梁山、裕溪口、雍家镇。五月初一日占池州,初四日攻克安庆。赖汉英、曾天养、林启容等继续西进,初七日占江西彭泽,十二日占湖口,十六日占南康府,人民缚知府恭安、知县罗云锦近迎太平军。十七占吴城镇,十八日围攻南昌。清江西巡抚张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等顽强固守,赖汉英乃决定先攻占附近州县,断其接济,再全力攻城。于是丰城、瑞州、饶州、乐平、景德镇、浮梁、都昌等地先后为西征军攻占。五月二十七日,太平军国宗石祥祯、韦俊等率军进援江西。六月十八日,曾国藩亦遣知州朱荪诒率湘勇一千二百人自长沙援江西、训导罗泽南,编修郭嵩焘等率军数千驰援。七月二十四日,西征军攻湘军罗泽南、朱荪诒、郭嵩焘等于南昌附近。后杨秀清以西征军攻南昌三月不下,命撤围北上,八月二十七日占九江。后西征军分兵两路:一路由石祥祯、韦俊率领,沿江西上攻入湖北;一路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自安庆经略皖北。赖汉英以攻南昌不力,革职调回天京。
咸丰三年(1853)四月初一日,太平军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太平军精兵两万,自扬州出师北伐。随后,春官正丞相吉文元、殿左三检点朱锡琨亦分别自浦口、六合相继统军北上。北伐军本着“师行间道,直趋燕都”的战略方针,一路过关斩将,连克仪征、浦口、滁州、凤阳、怀远、蒙城、毫州等地。五月初六日大败清河南巡抚陆应谷部,于初十日占领归德(今商丘)。本计划在此渡河,因清军封锁了一切船只,遂西进攻开封。不克,继续西进,于汜水、巩县一带觅船渡过黄河。七月二十八日,自济源入山西、克垣曲、绛县、曲沃、平阳、洪洞,经屯留,占潞城、黎城,折回河南,自涉县、武安入直隶,击败清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万余人,乘胜占沙河。八月十一日,进兵距保定六十里之张登店。清廷大震,京师设巡防所,宣布戒严,咸丰帝准备逃往热河,三万多户官民逃出北京。但北伐军并未直接北上,而是东进克献县、交河、沧州,前锋直达杨柳青,进攻天津。由于天津布防严密,且时近冬令,太平军不惯寒冷,攻天津受阻,乃屯兵于静海,独流一带,过冬待暖。是时,清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钦差大臣胜保等屯兵于杨村一带,与太平军形成对峙局面。咸丰四年正月,北伐军在既缺粮草,又断音信的情况下,主动放弃静海、独流,步步为营地向南撤兵,希望与援军会合,但这一计划始终未能实现。
咸丰三年(1853)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英国香港总督兼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访问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先是,当太平军沿江东下时,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文翰建议,由英国出面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并借此向清廷索取更多的特权,但当文翰赶到上海,准备找两江总督陆建瀛谈判此事时,陆建瀛已死,南京已为太平军占领。于是,文翰改变计划,派翻译密迪乐至前线了解太平军情况,得出结论:清朝在南中国的统治权已不复存在,如果外国进行干涉,只能无限期延长兵灾与混乱。六月,英、法、美先后宣布“中立”。十五日,文翰自上海前往天京,考察太平天国实况,探寻其领导人对外国的态度。当文翰一行的座舰驶入太平天国水域时,太平军镇江、瓜洲炮台开炮示警,英舰被迫停驶,说明原委,始得通过。二十日,文翰及其随行人员翻译密迪乐、“哈尔士”号舰长费尔班、帮办事务吴德格等抵达天京。先派密迪乐等拜会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表示英国将“绝对保守中立”。对此,韦昌辉等明确回答:“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又表示,只要英国不助满人,彼此可以相安无事,甚至成为亲密的朋友。次日,文翰书面照会太平天国,要求承认中英《南京条约》及英国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二十三日,东王杨秀清复照文翰,表示如其中心归顺,愿为藩属,则许其“头人”及“众弟兄”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悉听其便。二十五日,文翰离开天京,行前再次声明英国在华之条约权益,希望太平军进抵上海时,不要侵犯英人生命财产,若遭侵犯,必将引起与鸦片战争相同的结果。二十六日,文翰抵镇江,派密迪乐会见守将罗大纲。罗大纲警告英人勿助清兵,勿售鸦片。二十八日,文翰回到上海,此次访问,使文翰了解了太平天国对外政策,虽令其大失所望,但也亲眼看到太平军强大的实力,不敢冒然公开帮助清政府,决定暂时采取观望的态度。
咸丰三年(1853)三月,雷以諴奏请在河南、江苏等地推行厘捐。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税收减少,军饷激增,部库储存渐趋枯竭。咸丰三年二月底,帮办扬州军务刑部侍郎雷以諴采纳幕客钱江建议,在扬州里下河地区仙女庙、邵伯、宜陵等镇劝谕米行“捐厘助饷”,随即奏请朝廷于河南、江苏等地府县广泛推行“抽厘”。抽厘亦称“厘捐”,是对运销过程中的日用必需品抽收百分之一税款,作为临时性筹款措施,实为变相捐输。厘捐分“活厘”(亦称“行厘”,抽行商之货物通过税)、“板厘”(亦称“坐厘”,抽坐商交易税),又分“从量抽厘”与“从价抽厘”。后经胜保奏请推行于其他各省,咸丰五年,湘、鄂、川、新、奉、吉、皖、闽等省相继仿行。咸丰七年,胜保复奏请于全国各省一律办理。后名目日见繁多,如统税、统捐、产销税、铁路货捐等等,且税率极不一致,并不限于值百抽一。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清政府并未将厘捐撤消,继续征收,直到清末。民国二十年(1931),民国政府始将其正式裁撤。
咸丰三年(1853)二月二十日,太平天国正式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何云何从?又在太平天国两位主要领导人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产生了分歧。天王洪秀全主张分军镇守江南,主力直趋中原,取河南为基业,直捣北京。东王杨秀清却计不出此。认为攻克南京标志着革命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产生了“建都即成,天下大定”的思想,假借“天父下凡”,压洪秀全同意建都南京。于是,太平天国“奉天体天之意”,将南京改名“天京”,并发布《建天京于金陵论》,正式建都于此。
咸丰三年(1853)正月初二,太平军自武汉出发,水师战船万艘,顺流东下,陆军于两岸屏障水师,长驱直捣南京。先是,太平军连克武汉三镇,威胁苏皖,震撼豫蜀,使清廷大为惊慌。咸丰帝将钦差大臣署湖广总督徐文缙革职拿问,以向荣为钦差大臣,专办两湖军务,又破例增设两钦差大臣:一为署河南巡抚琦善,率军进防信阳、新野;一为两江总督陆建瀛,督师扼守江皖。是时,在太平军内部,针对今后战略,产生三种意见,争论十分激烈:一为北进河南,问鼎中原;二为西入巴蜀,“再图四扰”;三为东下江南,占领南京。最后,杨秀清人心所向“天父下凡,令其直犯江宁”,确定了顺江东下,取南京以为根本,徐图进取的战略方针。其时清廷的长江下游一带防御薄弱。钦差大臣向荣跟在东进的太平军身后,只知尾随,不敢追击。太平军在文济老鼠峡下巢湖一战,阵斩清寿春镇总兵恩长,击溃所部清军约三千人,两江总督陆建瀛闻讯逃回南京。太平军连下九江、安庆、芜湖,正月二十九日直逼南京城下,陆军占据雨花台,水师扎营于水西门外。南京城内一片惊恐,文官“茫然不知守御”,武将“原不知武为何事”。守城清兵五千,半数为驻防八旗,外加乡勇万余,“皆市井无俚”,城未破已四散逃命。太平军兵临城下,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宣传革命宗旨,动员群众支持。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太平军于二月初十日以地雷轰塌南京北城仪凤门,攻破外城,斩陆建瀛;次日分别从南城聚宝门及水西门、旱西门入城,破内城,杀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等。前后不过十二天,整个南京遂为太平军占领。
咸丰三年(1853),湖南爆发朱九涛领导的天地会起义。朱九涛本名邱昌道,湖南郴州人,天地会大首领,假托朱明后人。咸丰元年改名为朱九涛,以“广东老万山”为本堂堂名,组织群众,准备起事。咸丰三年,朱九涛与王大才、黄中环等率众数千人在郴州发动武装起义,自称“太平王”,击败知州戚天保,击毙团总喻德拉,活动于郴州及永兴一带,以油榨墟为基地。湖南巡抚骆秉章闻报,派悍将罗泽南率湘勇前来镇压。咸丰四年,油榨墟失守,朱九涛率起义军突围,次年在郴州周源山被戚天保捕杀,起义失败。
咸丰三年(1853)十一月二十四日,东王杨秀清借口洪秀全苛责女官,假托天父附体,杖责天王洪秀全。杨秀清本为紫荆山烧炭农民,在当地据有一定号召力,经冯云山介绍加入拜上帝会。道光二十八年三月,杨秀清借营救冯云山之机,取得“代天父传言”的特权。太平天国起义后,杨秀清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成为地位仅次于洪秀全的太平军实际领导人。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杨秀清借口洪秀全苛责女官,假托天父附体,要对洪秀全杖责四十。北王韦昌辉等再三恳请开恩宽恕和代为受杖,均遭拒绝,直到洪秀全俯首听命,接受杖责,方才罢休。事后,洪秀全忿,借杨秀清上朝劝慰之机指桑骂槐,杨秀清针锋相对,隐约警告。双方假戏真做,彼此心照不宣,最终以相互妥协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