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五日,清政府将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考察政治馆改为宪政编查馆,直属于军机处。宪政编查馆下设编制、统计两局。各局置局长、科员若干人,另设提调二人。以后又陆续增设了译书处、图书处、官报局等机构,负责办理宪政、编制法规、统计政要以及翻译东西各国宪法等事务,以研究利用最有利的宪政形式来保持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宣统三年(1911)四月初十日,清政府诏废内阁、军机处,颁布新内阁官制,宪政编查馆随之撤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月,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退还大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宣统元年(1909)五月,清政府在北京成立游美学务处,专营向美派遣留学生事宜。九月,游美学务处决定设立一个留美预备学堂,遂选定在海淀清华园建立游美肄业馆,规定办学宗旨为在国内招考学生,经过培训,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深造。宣统三年(1911),肄业馆建成,改名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四月初一日正式开学。学堂第一任总办由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担任,学部郎中范源廉任会办,胡敦俊任教务长。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随即更名为清华学校,早期留美学生唐国安任校长,周诒春任副校长,张伯苓为总务长。清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生活习惯等都仿效美国,校内活动和教学大都用英语,被称为“一个由美国移植来的大学校”。学生从入学培训到搭船赴美,一般要经过八年的学习。
光绪三十四年(1908),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派遣体育干事爱克斯纳来华,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开办了“体育干事训练班”,组织了一些体育活动。为了扩大影响,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决定发起组织较大规模的运动会。宣统二年(1910)九月十六日,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在南京举行。这届运动会分三组比赛:一是全国高等组分区比赛;一是全国中等学校组分区比赛;一是圣约翰书院等六个学校的比赛。前两组以华北、华南、上海、吴宁(苏州、南京)、武汉五个区为参加单位。竞赛项目包括田径、足球、篮球、网球四大项。田径有五十码、一百码、二百二十码、四百四十码、八百八十码跑,一百二十码低栏,八百八十码接力,跳高,跳远、撑竿跳高,铅球、链球等十二个单项。经过四天角逐,上海区获高等组田径、网球两项冠军,总分第一。华北区获中等组总分第一。圣约翰书院获六校比赛总分第一。这是中国全国规模的第一次体育盛会,所以辛亥革命后称这次运动会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共有一百四十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赛事,但没有女运动员参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清政府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宣统元年(1909)初,摄政王载沣又诏示重申“预备立宪”宗旨,命令各省在年内成立咨议局,并开革了几位阻碍立宪的官吏。立宪派人士感到兴奋,纷纷热衷于咨议局议员的选举活动。九月初一日,各省咨议局宣告开会。与此同时,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张謇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书》。极言清政府若不速开国会,将导致众叛亲离,立宪派只能“袖手旁观”,眼看着革命党推翻清王朝。他要求务必缩短预备立宪时间,于宣统三年召开国会,组成责任内阁,准许召开临时国会,并呼吁各省组织起来联合请愿。随后,江苏咨议局致函各省咨议局,请各局推派代表齐集上海,洽商进京请愿问题。十月初,江苏、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十六省咨议局代表五十五人陆续到达上海。十月十五日,代表聚于预备立宪公会事务所,举行“请愿国会代表团谈话会”。众推福建咨议局副议长刘崇佑主持会议,前后集会磋商八次,决定组成三十三人的“请愿国会代表团”,举江苏方还、湖南罗杰、奉天刘兴甲及刘崇佑为干事,赴京请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初十日,清政府颁布《调整户口章程》十一章四十条,对全国人口地普查,经一年多调查统计,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六月公布了人口普查结果,当时全国人口为三亿二千零六十一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十八日,清廷颁布谕旨,罢袁世凯职,命其回籍养病。庚子之役后,袁世凯屡获升迁,并通过训练新军,开办军事学堂,使京畿一带六镇新军都控制在他的亲信党徒中,同时袁买通权臣奕劻,巴结慈禧太后,逐渐成为政治上炙手可热的人物。立宪运动声势日涨之时,袁又观测风向,附和立宪。清政府宣示改革官制之后,觊觎内阁副总理地位,企图进一步左右朝政。袁氏所作所为,引起朝廷内守旧派的不满,也深为满族王公贵族的忌恨,溥伟、载沣、载泽、铁良、良弼、善耆等少壮贵胄,更急于削弱袁世凯权势,将国家政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后,少壮贵胄们便迫不急待地要将坐拥重兵,勾通宫闱的袁世凯锄掉。载沣、载伟、载泽等本欲将袁杀銕,但奕劻、世续、张之洞等军机大臣力言不可,认为如此作法,可能导致北洋军被逼采取行动,祸起萧穑;西方列强也将出面干预。于是,十二月十八日清廷发布谕诏,谓“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命其“回籍养病”。谕诏下发当日早晨,袁氏已知罢斥经过,异常惊恐,怕还有后命,慌忙由张怀芝保驾,微服逃到天津直隶总督杨士骧处。后经奕劻、世续等能风,保其无事,才返京晋见摄政王,“谢恩”辞行。二十二日,袁仓皇出京,先在河南卫辉住数月,后于宣统元年(1909)四月迁到京汉铁路经过的彰德,购下原天津盐商何炳莹一座别墅,改建扩充,定名养寿园居住。他在园中安设了电报房中,与亲信党徒保持联系,并写下“楼小能容膝、檐高与老树齐,开轩平北疛,翻觉太行”一诗,窥测时机,准备东山再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中旬,光绪皇帝病入膏肓,御医已下“恐将猝脱”诊断。慈禧太后遂于福昌殿召见军机大臣张之洞、世续、醇亲王载沣商议立嗣。慈禧太后欲立溥仪继嗣,其生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张、世怕出现光绪皇后垂帘听政局面,主径立载沣。慈禧太后以为同治、光绪已是兄弟相继,再立载沣,三代均兄弟传承,史无前例,定立溥仪。二十日,正式谕诏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其子溥仪入宫读书。二十一日,光绪皇帝死于瀛台涵元殿,慈禧太后颁懿旨以溥仪为嗣皇帝。次日,慈禧太后亦病死。二十五日,载沣等定建元年号为宣统。十一月初九日,举行溥仪登基大典。先由载沣抱着在中和殿接受侍卫大臣们叩拜;续而由载沣扶着坐在太和殿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定明年为宣统元年。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以后,自戊戌变法失败即丧失权柄与自由的光绪皇帝,因长期抑郁寡欢,且一直患有痨瘵痼症,病情日趋恶化,终于当年十月二十一日心力衰竭而亡。当年九、十月间,慈禧太后亦有咳嗽、肋痛、口渴、舌干及肢体软倦无力等症。光绪皇帝病逝之后,慈禧太后开始不思饮食,翌日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醒后,太后自知末日将至,遂急召光绪皇后、监国摄政王,重新发布懿旨,赋予摄政王载沣有裁定政事之权。末刻,慈禧太后死于中海仪鸾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七月间,各省绅、商、学界代表、预备立宪公会成员纷纷到京请速开国会,外省部分封疆大吏也具奏附和,清统治者被迫于八月初一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核准宪政编查馆拟定的九年为期,逐年筹备宪政,期满召开国会的方案,以此平息一浪高过一浪的速开国会请愿。这个大纲的主旨,并不是赋予臣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力,而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至高无上的君权。在大纲中明文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总揽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率陆海军;亲自裁决对外宣战、媾和、签订条约等外资事项,议院不得议决或参预等等。实质是假立宪之名,强迫国民继续忍受君主专制制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初,预备立宪公会会长郑孝胥、副会长张謇、汤寿潜电请召开国会后,各省绅、商、学界代表纷纷赴京,请速开国会。先是湖南代表到京,催问都察院何以不将雷光宇以全湘士民名义写的请愿书转递清朝廷。随后,河南、江苏、安徽请愿代表联翩而至,一封封请愿书投进都察院。清政府于七月十七日查禁积极鼓动开国会请愿的政愿社,严拿其成员,企图杀一儆百,但京师请愿人员更是络绎不绝。七月中下旬,直隶、京师、八旗代表连日上书。吉林、山东代表接踵进京。在京已递请愿书的各省代表,又联合上书宪政编查馆。此后,山西、浙江代表也到北京,在京山西籍官员驱车乘轿往正阳门车站迎接本省代表,声势颇大,哄动京师。湖广总督陈夔龙、两江总督端方、清驻德公使孙宝琦等也先后上奏清廷,请开国会,或者速定开国会的期限,以免人心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