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乾隆十年(1745)六月初六日乾隆帝以御极以来,所有解部钱粮,除去八旗兵饷、官俸、工程费用外,尚有余积。故直省偶有水旱灾,加恩赈济,多在常格之外,因思海宇父安,首在足民;况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聚于上,则聚于下。因此特降谕旨,拟将乾隆十一年(1746),直省应征钱粮,通行蠲免。经大学士和户部拟定,并报乾隆帝旨准,照康熙五十一年(1712)例,将各省分作三年,全免一周。查地丁钱粮银额,共二千八百二十四万余两。将直隶、奉天、江苏、西安、甘肃、福建、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省银一千四十二万九百余两;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等省银八百六十二万七千三百余两;山东、湖北、江西、山西等省银九百一十九万二千二百余两,分别于丙寅、丁卯、戊辰三年内全行蠲免。
乾隆十年(1745)四月十八日,从贵州总督张广泗疏请,清廷决定开凿贵州毕节县属赤水河。张广泗奏疏中称:黔省威宁、大定等府州县,崇山峻岭不通舟楫,所产铜铅,陆运维艰,合滇省运京之铜,每年千余万斤,皆取道于威宁、毕节,驮马短少,漕运不前。查有大定府毕节县属赤水河,下接遵义府仁怀县属猿猱地方。若将此河开凿通舟,即可计应开修大小六十八滩,约需银四万七千余两,以三年之节省,即可抵补开河工费。再黔省食盐,例销川引,著开修赤水河,盐船亦可通行,盐价立见平减;大定、威行等处,即偶遇丰歉不齐,四川可以运济,实为黔省无穷之利。
乾隆十年(1745)正月十五日,乾隆帝命江南督抚更替巡阅海防。他在上谕中说:江南地居腹内,无深山穷谷藏奸聚匪之薮,所最应加意者,莫如海防。今国家承平日久,海疆宁谧,中外习为固然。但防患于未然,此为古训。今江苏省之上海、崇明、刘河、福山、狼山各紧要海口,营讯非不周罗,斥堠非不严密,战舸非不连樯接艘,然俱付之三五偏裨之将,督率兵卒往来戍守。凡形势之扼塞,防守之机宜,口岸之平险,何处为了望之所,何处为守御之区,向例督抚俱未亲至其地,考订讲求。按图聚米,终不如亲身目击。况士卒无知,大都恶劳好逸。若督抚时常临视,自必震动,不至废驰怠惰;且江南海口,数处毗连,附近巡行,往返不匝月,亦不致劳人废事。该督抚等,应仿效别省总督巡边之例,于海口紧要处,递年轮流巡视一次,不必纷更,以为建白,亦不可草率,视同俱文。则防范之事宜,既得探讨于平日;备御之营制,亦得讲究其万全。更可不时简阅操演,整饬戎行,似属有益。江南各督抚随即妥商定议,本年总督先往,次年则为抚巡,周而复始。还强调往巡时,务将形势扼塞,防守机宜、口岸平险,及何处为了望所,何处为守御区,逐一察看,详细探讨,并顺路简阅沿海营伍。事竣具折奏阅。乾隆帝认为可行,再次谕示:须妥协据实办理,不可虚应故事。
乾隆十一年(1746),《九宫大成谱》即《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编成。该书由周祥钰等撰,八十二卷。收集南北曲二千零九十四个曲牌,连同变体共四千四百六十六个曲调,尚有北曲套曲一百八十五套,南北合套三十六套。汇集唐、宋、元、明、清诸宫调及曲调,较为详备。
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三十日,清政府允准卡瓦在茂隆山开矿。卡瓦是滇省永顺东南徼外人,用内地民人吴尚贤在茂隆山厂开矿,照内地厂例,抽课作贡,每年解银一万一千两。因滇省山多田少,民少恒产。唯地产五金,不但滇民以为生计,即江、广、黔各省民人,亦多来滇开采,食力谋生,在彼处打(石曹)开矿及走厂贸易,不下二三万人,内外各厂,百余年来从无不靖。以其地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所以清政府才允许卡瓦在茂隆山开矿。
乾隆十一年(1746)七月,福建省上杭县民罗日光、罗日照等,因蠲免钱粮,欲将所纳业户田租四六均分,遂聚众持械拦截下乡收租的业户与典史。他们先将典史驱赶回城,打伤业户,抢夺钱谷,随后又分拨乡民把守道口险隘,手执竹枪木棍,并在高阜地方堆积石块,以备抗拒官府。随从者不下千余人。抗租者占据山头,连接十余里,见知县及千把总到境,就鸣锣放枪,蜂拥掷石。官兵施放弓箭,罗日照等则执枪搠伤县役。八月二十九日,福建提督武进将此事件上奏后,乾隆帝谕示:普免天下钱粮,原期损上益下,与民休息。至于佃户应交业主田租,只能令地方官劝说田主,自行酌减,并未限定分数,使之宽减。减与不减,应听业主酌量。岂有任佃户自减额数,抗不交租之理?罗日光等借减租起衅,逞凶不法,此风断不可长,应严拿,从重处治,以儆刁顽。
乾隆十二年(1747)九月初三日,《皇清文颖》一书告成,乾隆帝亲制序文。康熙时命大学士陈廷敬选辑《皇清文颖》,未及刊布。雍正时允廷臣所请,开馆编辑,随时附益,日久未竣。乾隆帝因命甲子以前,先为编次。凡御制诗文二十四卷,臣工赋颂及诸体诗文一百卷。
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初八日,清政府刑部行令四川、云南、湖南、广西等省各督抚,转饬所属州县,严禁贩买贵州苗民子女。盗买者,除川贩按例治罪外,将买主照违制例治罪。所买苗民,令原籍亲属领回。
先是乾隆七年(1742)乾隆帝颁旨:“自从龙人员子孙外,愿改归民籍,移居外省者,准其具呈本管官查奏。”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初七日,乾隆帝又命:“嗣后八旗汉军人等,愿在外省居住者,在京报明该旗,在外呈明督、抚,不拘远近,任其随便散处。”这样,旗人遂可入民籍居外省。
乾隆十二年(1747)正月十三日,因台湾至厦门,水程仅十余更次,中隔澎湖岛,亦兵民聚居之地;台湾虽处海外,但与内地呼吸相通;且其商船梁头高不过一丈以内,总在台厦往来渡载,并不能越洋贩运;漳、泉二府商人赴台贩谷,既不致透越外洋,且于民食有益;清政府决定:以后如遇台郡丰收年,允许漳、泉二府商贾及在台湾的二府民人,自十月起至次年二月止,于地方官处领照贩运。如有夹带射利等弊,严行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