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应节(1517年~1591年),明山东潍县(今潍坊)人,字子和,号白川。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二十九年(1550),俺答围北京,单骑护车饷援军。四十二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四年(1570)进兵部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修筑边墙、台堡。万历元年(1573)以功进右都御史。五年官至刑部尚书。不久遭劾致仕。著有《沿边军筹》、《蓟门奏议》等。(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李东阳(1447—1516),明代诗文作家。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4岁即能作径尺大字,一时有神童之称。天顺八年(1464)进士及第,年仅18岁,选为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四年(1491)进太常少卿。次年,旱灾求言,东阳上书议时政得失,帝称善,擢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入内阁专典诰敕。阁中疏草多出其手,疏出,天下传诵。弘治八年(1495)以本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弘治十八年,孝宗临死,他与刘健、谢迁同受顾命。武宗立,太监刘瑾用事,内阁形同虚设。次年,他与刘健、谢迁同日辞位。中旨去刘健、谢迁,独留李东阳。其时,老臣、忠直士放逐殆尽,而李东阳却依附周旋,颇为气节之士所讥仪。但他尚能或明或暗地保护、营救了一批遭到刘瑾迫害的官员。正德五年(1510),刘瑾伏诛,他上书求罢,慰留。后2年,以老疾乞休。家居4年而卒,年70岁。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文续稿》20卷。 其诗作主要有3方面内容:1、拟古乐府诗。共有101首。对这些诗歌,他自视甚高。在其《拟古乐府引》中,对汉魏以还的历代乐府颇有微辞,认为自己的乐府是“间取史册所载忠臣义士、幽人贞妇奇踪异事,触之目而感之乎心,喜愕忧惧愤懑无聊不平之气,或因人命题,或缘事立义,托诸韵语,各为篇什,长短丰约,惟其所止,徐疾高下,随所会而为之,内取合意,外求合律”。其实,诗中甚多封建说教,体现他的历史观与伦理观,只有少数几首尚有意义,如《筑城怨》悲叹丁夫筑城之困苦,《文成死》讥讽欲成神仙的愚妄,《三字狱》感慨奸臣误国之可恨。2、馆阁时期所写的咏怀、唱酬、题画诗。这类诗较多地抒发了个人的情思,较为完整地表现一位官高事闲、雍容华贵者的形象。《院中即事》描写冬日的生活,《雨后与文明游城南马上和鸣治韵》描写春日出游生活,写淡淡的幽愁,写生活中的情趣。温雅和粹是这类诗的主要特点。3、几次外出京师的写实诗。这里有对官府弊端的揭露,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如《白杨行》描写“出没无完裈”的饥民,觅得一点“可代盘间餐”的“沙中蚬”,竟然欢腾跳跃,境况相当凄惨。这类诗作,说明李东阳是一位头脑较为清醒、具有一定民本思想的封建官吏。其诗论强调学习盛唐,要从“法度音调”上入手。 他亦善作古文,《记女医》讥讽庸医的可恨和人们信奉庸医的愚味,《黎文僖公集序》能较准确地刻人物的内在个性,表现了他那“放言高论,不少为迁就”的可贵精神。这些都是较好的篇章。(来源: 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 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17页)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又名章铜,字子黻,号少泉、少荃,晚号仪叟。清合肥(今属肥东县)人。祖上原姓许,后兼祧李姓。1847年中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随其父李文安镇压太平军,1858年入曾国藩幕,1861年起编练淮军,翌年率淮军乘船至上海,升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次年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节制各路“剿捻”事务。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1895年卸直督任,1899至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曾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选派留学生出洋,建立同文馆,创办水师学堂。购买军火、军舰。建立北洋海军。曾游历欧美,主张对外开放,引进西方技术,但在对外交涉和列强入侵时,妥协退让,代表中国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如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中俄密约》、1901年《辛丑条约》等。在合肥广有房地田产,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有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新编《李鸿章全集》。(来源:安徽人物大辞典, 1992-11)
方观承(1698~1768年),清代诗人。字遐榖,号问亭、宜田。桐城(今属安徽)人。祖父方登峰、父方式济坐戴名世《南山集》案流放黑龙江,其时观承尚幼,寄食于江宁清凉山寺。后常徒步赴塞外探亲,南北往来,于是尽知山川形势和风俗民情。他发愤勤学,才名渐为人们所知。雍正十一年(1733),经平郡王举荐,任记室,随征准噶尔。师还,授内阁中书。乾隆朝,历任吏部郎中、直隶清河道、山东巡抚等职,官至直隶总督,加太子太保。长期掌管治河工程,功绩卓著。卒谥恪敏。 方观承工诗,并善书法。他的诗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出入关塞及随军远征的所见所感,如《饥诗》、《卧蒿荐暖甚》、《大父遣赴奉天》、《野宿》等等。这类诗,大都写出了真切的生活感受,笔调沉郁,意绪“苍凉悲壮”(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诗中佳句如“黑风饮马人呼井,白雪眠车夜裹毡”(《野宿》),“麻衣万里呼天泪,冻雪千山负米心”(《家兄来书拟春初抵塞将至奉忆之作》,“关程如织信仍稀,况是天涯卧铁衣。塞障东西七千里,可怜雁不解横飞”(《寄怀叶圣嘉》)等等,都显示了用语劲健、造境雄奇的特点。他也写过一些文笔自然、饶有情致的篇章,如《途中看花》之一:“女儿装罢鬓鬖鬖,鬓底桃花一面酣。结伴前村携手去,每逢花处又重簪。”声情摇曳,历历如绘。 至于其后期诗歌,由于他官位日益显赫,生活日渐狭窄,“多应制之作,风格亦稍稍下矣”。(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著有《东闾剩稿》、《入塞诗》、《怀南草》、《竖步吟》、《叩舷吟》、《宜田汇稿》、《看蚕词》、《松漠草》各1卷,均收入《述本堂诗集》中,此外,还著有《薇香集》1卷、《燕香集》2卷、《燕香二集》2卷和《问亭集》。 (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 1991-10)
字源洁,号洁庵。明武进(江苏常州)人。建文进士。永乐五年(1407),受命察访建文帝下落,二十一年还朝。宣德元年(1426)进礼部尚书。六年,又兼领行在户部。“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与侍郎于廉合作,坚持抵抗,反对迁都。景帝即位,进太子太傅。英宗复辟,称病辞职。历事六朝,垂六十年,谥忠安。有《其轩集》。(来源:中国历史辞典·第三册, 2000-09)
杨兆(?—1587),明陕西肤施(治今延安)人,字梦境,号晴川。嘉靖进士。累迁都御史,巡抚顺天,总督蓟辽等处军务。万历十一年(1583)以边功进工部尚书。十五年致仕,病死。(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张华(232年-300年),西晋诗文作家。字茂先。范阳方城(河北固安)人。少孤贫,曾以牧羊为生。博学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魏末被荐为太常博士。入晋,因力主伐吴有功,历任要职。惠帝时,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杀害。 张华博闻强志,曾编撰《博物志》10卷,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因此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有今人范宁校本。张华诗歌今存三十余首。“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钟嵘《诗品》),是他诗歌的基本风格。其中《情诗》5首,写夫妇离别后相互思恋的心情,感情真挚,语言朴质,较为著名。钟嵘《诗品》称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另有少数诗篇如《壮士篇》、《轻薄篇》等,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现实的一定程度的批判,比较难得。《隋书·经籍志》著录张华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 1991-10)
李贤(1408-1466 ),字原德。明邓县(今属河南)人。宣德进士。景泰二年(1451)上正本十策,超擢兵部右侍郎,转户部,复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是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与徐有贞被诬下狱,后得释,复尚书,直内阁如故。石亨事败,乃进言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谥文达。曾奉命编《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古穰杂录》、《天顺日记》。(来源:中国历史辞典·第二册, 2000-09)
瓜尔佳·荣禄(1836年4月7日—1903年4月11日),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字仲华。1878年由内务府大臣兼步军统领,升为工部尚书。因纳贿被参罢免。1891年出任西安将军。中日甲午战争中,任步军统领,特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以卫皇室。1895年任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上疏清参酌中外兵制,设武备特科,各省设武备学堂。反对维新变法。1898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掌握重兵,协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镇压维新派。1900年参与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㑺为大阿哥(即皇储),企图废黜光绪帝。在义和团运动中主张镇压义和团,保护各国驻华使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逃往西安。1902年还京后,加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1903年病死。(来源:《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元朝皇帝。又译图帖穆尔、脱帖木儿。蒙古语尊称札牙笃皇帝。蒙古孛儿只斤氏。武宗※海山次子,明宗和世㻋弟。英宗至治元年(1321)出居海南。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奉诏还京,封怀王,食邑瑞州65000户。次年出居建康。致和元年(1328)迁江陵。以己为武宗子,未能继承帝位,甚怨。七月,泰定帝死,九月,权臣倒剌沙等立泰定帝子阿剌吉八即帝位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同月,他被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等迎归大都(今北京),称帝,改元天历,形成两帝并存局面。十月,以兵围攻上都,迫倒剌沙奉皇帝宝出降。次年正月,让位于兄和世㻋,是为明宗。四月被立为皇太子。八月,亲迎明宗于王忽察都(今河北张北县北),伺机与燕铁木儿合谋毒死明宗。复即位于上都。同年平息四川囊加台之乱,至顺二年(1331),讨平云南秃坚之乱。在位期间,兴文治,创建奎章阁学士院,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诏翰林国史院和奎章阁辑本朝典故,仿唐会要、宋会要,编修《经世大典》,至顺二年书成;尊儒崇佛,修葺曲阜孔庙,建颜回庙,加封孔子父母及诸弟子,从帝师受佛戒,作佛事。因耽于逸乐,委政于右丞相燕铁木儿,致使燕铁木儿恃权擅政,“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元史》卷138),吏治败坏;因滥加赏赐,广作佛事,泛增衙门,续增卫士鹰坊,所费浩繁,“帑藏空虚,生民凋瘵”(《元史》卷33),广西、云南、海南、岭北等地人民反抗持续不断;与明宗系的帝位之争持续不断,使明宗后八不沙被谗遇害,立已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以承帝位,远徙明宗子妥懽帖睦尔于高丽、广西静江。死后追谥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顺帝至元六年(1340),以其谋为不轨,使明宗饮恨而死为由,诏除庙主。(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