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其馆址例由内务府于紫禁城内临时拨给,书成后仍退还内务府。故清代五次纂修会典(清代会典初纂修于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四年重修,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第三次纂修,嘉庆六年至二十三年第四次纂修,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第五次纂修),其会典馆之馆址并非固定在同一处所。如乾隆会典纂修时之会典馆,后来拨交国史馆使用;光绪会典纂修时之会典馆是在国史馆之北。两者虽然同在东华门内,但具体坐落位置则不同。因属临时机构,会典馆本身无印信,其对外行文是借用内阁典籍厅印信。馆内职官亦都是临时抽调而来,有正副总裁官、总校官、纂修官、详校官、校对官、收掌官及誊录官等,还有为数不少的供事、各色匠役及临时招募绘图人员。其中总裁官照例由大学士等元老重臣兼充,副总裁则是从部院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内选充。会典的纂修官与其他修书各馆有所不同,一般修书馆的纂修官大都以翰詹官为主,而会典主要是记述各部院衙门的典章制度,部院官员对此比较熟悉,因此历来会典的纂修官均是以部属司员为主, 翰詹为辅。会典馆于所纂会典脱稿后,即逐渐裁减人员,先是纂修、协修各官陆续各回本任,主要留下誊录、校对各官及吏役,待武英殿刊刻完毕,会典馆即正式裁撤。与此同时,皇帝照例要对参与纂修各官进行封赏奖叙。
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
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八方形洞门,两侧安琉璃漏窗,将竹香馆围成独立小院。院内松柏苍翠,环境幽雅。
贞度门毗连许多库房,皇宫内御用器物大都贮藏在这里,因此,这里是宫廷禁地,昼夜都有官兵守护巡查。
宁寿门在皇极门北,是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这一区域原为明代一号殿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为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门制依乾清门制度改建,门名仍沿旧称。
宜芸馆在颐和园玉澜堂后。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时(1875-1908)重修。是光绪帝的隆裕皇后在园中的住处。
福宜斋、萱寿堂:寿安宫后面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假山,假山的东西两侧各有三开间小殿,其中东侧小殿称“福宜斋”,西侧小殿称“萱寿堂”。
北京紫禁城中的一座小殿,位于雨花阁东侧,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前有延庆门,门外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南为宫垣,是个死胡同。进入延庆殿一是从雨花阁院落东北角小门进,或者从太极殿院落西南角小门进入,西可通雨花阁东配楼,东可通太极殿,立春时,皇帝在这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
毓庆宫,古代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并游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继续扩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缮。
澄瑞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与御花园东北的浮碧亭相互对称呼应,正北为倚园北墙而建的位育斋,正南为千秋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m,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坐落于桥上。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1961年3月4日,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隆昌寺 (Longchang Temple),原名千华寺。佛教律宗祖庭,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自宝志创寺以来,已逾1500余年。据《宝华山志》记载:“宝华律宗为金陵四百八十大梵刹最上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令宝华山律院住持、律师赴京放皇戒(即授御戒),宝华的名望随之日高。该院先后授戒70余期,全国僧尼均来此受戒,以为正宗。
隆昌寺,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海外。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不少僧尼曾来此受戒。解放后,1955、1957和1992年三次举行授戒活动,受戒僧尼1000多人。
隆昌寺规模宏大壮观,鼎盛时期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现存的几口大铁锅一次即可煮米千余斤。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 ,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于辽宁省海城市的银塔是辽宁地区迄今保存完好的辽金时期古塔之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矩亭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抑斋西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
阅是楼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为清宫观戏场所,乾隆三十七年建。

西二长街北端的百子门,斜对着重华宫的正门重华门。前院正殿为崇敬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正中接抱厦3间,为改建后所添。明间开门,古钱纹棂花槅扇门4扇,其余为槛窗。殿内正中悬弘历为和硕宝亲王时亲笔书匾额“乐善堂”。联曰'圣光昭,敬诚常自勉;天伦敦叙,忠孝在躬行'。这是乾隆皇帝自拟的、由大臣张廷玉敬书的。乾隆皇帝即位前的诗集,就定名为'乐善堂'集。崇敬殿原为乾隆作皇子时的居所,乾隆五年扩建。
殿中台上设宝座,座前另配紫檀脚踏一只,风格与宝座相同。座后为三扇屏风,两侧为宫扇、香几、香筒等,香几上承太平有象和甪端各一对。东西暖阁供奉佛像,东暖阁悬挂着康熙皇帝书写的'意叶心香'匾。
雨花阁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复建于1997年,坐落在古雨花台遗址上。阁叠三层,檐卷四重,内有巨幅云光法师说法瓷砖画,讲诉着雨花台的历史。
阁内还有一尊讲经石座,四周散缀99 粒雨花石,营造出云光法师讲经讲得天花乱坠的场景。讲经石座后墙上,悬挂30米长《法显和尚西天取经画卷》;外阁环以南郊名胜图,陈列文物古玩仿古器物;回廊上展有著名书法家陈大羽、尉天池等的楹联。
武英殿建筑群为前后两重,由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焕章殿、恒寿斋、浴德堂诸殿堂以及左右廊房63楹组成。
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
池中水引自护城河,池壁雕有石蟠首出水口,池中芙蓉出水,游鱼穿泳,为御花园的景色增添了清新活泼的情趣。
圣水寺,始建于唐广明年间(公元 880 年),明正统元年(1436 年)以“圣水”名之。古寺旧址在今观音殿后崖壁下,今寺为 1985 年以后所修建 。据民国版《绵阳县志》载:“圣水寺:治西十五里。建自前明,雍正时重修”。 
圣水寺,位于绵阳市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风景区,自古以龙泉圣水著名,最初名“甘泉寺”,其历史可上溯至唐永徽年间(公元 650~655 年),已历 1300 余年,堪称川西北历史悠久的古刹之一。据《绵阳县志》记载,赤壁古有《圣水龙湫记》摩崖题刻,其文云:“名山院西崖,壁下有龙湫焉,祷雨辄应。唐永徽中,名‘甘泉’,元曰‘阜名泉’,明曰‘圣水’。明正统元年(公元 1436 年)建寺,因以名之。”圣水寺观音殿后崖壁下,“龙湫”尚存,清泉常满。
圣水寺,1991年被绵阳市列为四川省重点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