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乾隆六十年(1795)九、十月间,乾隆帝对封疆大吏的贪污不法行为,陆续给以严厉制裁。九月初八日,前闽浙总督富勒浑以在任期间,索取盐商等银五万五千两,被查抄家产,发往热河效力赎罪。初九日,雅德因在闽浙总督任内,索取盐商银四万五千两,被发往伊犁,自备资斧,效力赎罪。二十一日,前任黑龙江将军都尔嘉、明亮、舒亮,因在任内犯有侵渔貂皮等罪,分别被仗流、论绞和留乌鲁木齐效力。十月初九日,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在任内侵吞库银八万五千余两,收受盐规银十五万两,受厦门同知黄奠邦馈银九千二百余两,家有如意一百余两;福建巡抚浦霖婪索馈银,贪黩不法,家存银二十八万余两,金七百余两;按察使钱受椿在审案时,私向伍拉纳和浦霖抽换案卷,藐法徇情,三人俱被斩首。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乾隆帝御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及王公大臣等,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建元嘉庆元年,届期归政。乾隆帝在谕示中说:朕即位之初,就曾表示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他同时又强调: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
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十三日,石柳邓等领导湖南、贵州苗民发动反清起义。石柳邓是贵族松桃厅(今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寨人。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他同湖南永绥厅(今花垣)黄瓜寨人石三保,相约于乾隆六十年正月十八日在两地同时发动起义,以“逐客民,复故土”相号召。由于起义消息被汉族地主杨芳侦知告密,石柳邓遂提前于十三日发动起义。十八日,石三保亦率众起义。几天后,凤凰厅(今湖南凤凰县)属吴陇登、吴半生,乾州厅属吴八月等纷起响应。二十九日,湘西苗民义军在鸦西寨大败官军,杀死镇筸镇(今湖南凤凰县南)总兵明安图、永绥副将伊萨那、同知彭凤尧,不久又攻下乾州城(今湖南吉首西南)。闰三月,石柳邓率义军南攻松桃,并以兵包围贵州镇远镇总兵珠隆阿于正大营城内。清朝总督福康安、提督花连布闻讯后率兵赶到,十八日解正大营围后,便放火烧山。二十六日,义军撤出松桃,石柳邓率师入湘西,与石三保在永绥黄瓜寨会师。黄瓜寨是湘黔苗民起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石柳邓与石三保在黄瓜寨会师后,福康安与和琳等分别率川、滇、黔、湘清军尾追逼进黄瓜寨。四月,清军绕道进攻黄瓜山大梁,起义军采取“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也,其去我来”战术,巧妙利用地形,避实就虚,东游西击,打击清军,还击败了护送粮饷的花连布军。后来,终因寡不敌众,石柳邓与石三保率领义军被迫转移,清军占领并火烧了黄瓜寨。石柳邓、石三保自黄瓜寨转移后,继续联络各部,集结力量,与清军进行斗争。他们地乾州平隆推举吴八月为王。福康安与和琳率清军分路围追起义军。吴半生在鸭保寨兵败后投降。在福康安“以苗攻苗”的策略下,吴陇登也归附清军。十一月,吴八月率领义军转战至臣盘寨,吴陇登伪装溃散,也混入臣盘寨。初三日,吴八月被吴陇登计俘,解至福康安军营后遭杀害。湘黔苗民起义遇到严重挫折。
嘉庆元年(1796)四月初一日,嘉庆帝谕示军机大臣,要调兵遣将,分路攻堵白莲教军。结果,陕甘总督宜绵、总兵百祥分攻郧县、郧西一带;乌鲁木齐都统永保、西安将军恒瑞分攻竹西、保康一带;湖广总督毕沅、杭州将军成德分攻当阳、远安一带;湖北巡抚惠龄和富志那分攻枝江、宜都一带;湖广提督鄂辉和彭之年分攻襄阳、均州一带;大学士署四川总督孙士毅督攻川、楚交界一带。嘉庆帝要求各路官兵分投掩捕,办一处必须肃清一处。不久,他又命拨库银二百万两,以备军需。
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正式把皇位传给嘉庆帝,自己称太上皇,实行训政。嘉庆帝名颙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初六日,母亲是孝仪恭顺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六岁开始读书,以兵部侍郎奉宽为师,十三岁通五经,向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向侍讲学士朱珪学古文古体诗。他自幼深得乾隆帝,十四岁那年,乾隆帝认定他为继承人,按秘密建储法,把他的名字写上后,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也是这一年,乾隆帝为他完成了大婚礼。嘉庆帝未即位前,喜读历史书籍,对上下三千年历朝治绩一目了然。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被封为嘉亲王。自此之后,每年东西陵春祀,坛庙祈祷,他都代表乾隆帝前往行礼。因此,虽然他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内定后并没有公开宣布,但是他一天比一天更受乾隆帝宠信。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在位六十年的乾隆帝终于在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以及王公大臣等,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嘉庆帝即位这一天,礼仪十分隆重,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前檐下,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传位诏书、传位贺表一应具备。嘉庆帝即位的消息,由礼部、鸿胪寺官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国宣布,不过,由于乾隆帝还活着,作为太上皇训政,所以,嘉庆帝即位的前三年里,实际上不掌大权,只是个傀儡皇帝而已。
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十七日,将军明亮奏报清政府,石柳邓中枪身亡,苗民起义受重创。石柳邓是贵州松桃厅(今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寨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二月,他同湖南永绥厅(今花垣)黄瓜寨人石三保,相约在乾隆六十年正月十八日在两地同时发动起义。由于起义消息泄露,石柳邓遂提前于十三日发动起义;十八日,石三保也率众起义。不久,凤凰厅(今湖南凤凰)属吴陇登、吴半生,乾州厅属吴八月等纷起响应。二十九日,起义军在鸦西寨大败官军,杀死清朝总兵明安图、永绥副将伊萨那、同知彭凤尧,攻下乾州城(今湖南吉首西南)。乾隆六十年闰三月二十六日,石柳邓率师入湘西,与石三保会师于永绥(今湖南花垣)黄瓜寨,在这里和清军展开激战后,转移到乾州平隆。嘉庆元年七月十八日,石三保军被清朝四川总督和琳击败,石三保被俘后,解至京师被害。石柳邓率领苗民起义军继续奋战,在平垅一带活动。九月,清军在当地汉族地主的协助下,大举进犯平垅。石柳邓率众展开了英勇的保卫战,一起坚持了三个月,击毙清将守备王泰和等人,给清军以重大杀伤。后来,清军由平陇后山贵鱼坡、大顶坡等处分路进攻,破木城,夺石卡,使苗民起义军陷于困难境地。起义军首领吴八月的八子吴廷礼、吴廷义被叛徒出卖,石柳邓在战斗中受伤后壮烈牺牲。清军攻陷了平陇,苗民起义遭受到重大挫折。
嘉庆元年(1796)九月十五日,徐天德与其徐天寿,以及王登廷等人在四川达州亭子铺率领白莲教徒起义。徐天德,四川达州(今达县)亭子铺人,世代务农,曾充当州役,后被斥革,遂习白莲教,传授教众。湖北白莲教徒发难以后,四川白莲教徒众也积极准备,欲起而响应。因此,徐天德起义后,群众纷纷参加抗清武装队伍,十几天时间,就组织起近万人的军队。徐天德称大都督,白莲教军都以白布缠头,竖立旗号。徐天德起义不久,东乡的白莲教首领王三槐、冷天禄、张子聪等,也聚众响应。于是,四川的白莲教起义逐呈波澜壮阔之势。陕西巡抚秦承恩屯兵兴安,四川总督英善,成都将军勤礼善率兵进剿,都慑于起义军的声威,畏缩不前。英善派中营游击尚维岳、左营游击范懋率二千人驻扎娘娘庙,令左营教司清福出东乡天星桥为犄角之势。徐天德领导白莲教军在亭子铺停留数日以后,便转屯麻柳场,乘清军不备,夜袭娘娘庙,打死了尚维岳、范懋、清福以及把总多名,清军全军覆没。然后,徐天德又率领白莲教军,扫荡了达州、东乡、太平、新宁、渠县、大竹等地的团寨乡勇武装。于是,白莲教首领黄富才、卿有义起事,徐天德便率起义军经太平进入陕西境内,分兵攻打兴安府的安康、平利、紫阳等县。在徐天德白莲教军率领下,陕西各地的白莲教也纷纷举起义旗。十二月二十九日,徐天德领导的白莲教军攻陷东乡城,杀死清朝总兵袁国璜、知县张宁阳等,声势大振。
嘉庆元年(1796)二月初二日,王聪儿等人率领白莲教徒在襄阳黄龙珰(今湖北襄樊东南)起义。王聪儿,又称齐王氏,湖北襄阳人。她自幼流落江湖,娴习骑射,貌美侠勇。其夫齐林是襄阳县总差役,又是白莲教襄阳地区总老师。齐林等原定于正月元宵节(十五日)起事,因密谋外汇,被捕杀,首级悬挂于城门,同时被捕杀者一百余人。齐林徒弟林启荣、张汉潮等要为齐林发丧复仇,便在二月初二日聚集白莲教徒几千人,推举王聪儿为总教师,在齐林故里襄阳黄龙珰起义。王聪儿时年二十岁,衣著尽白,非常有号召力。起事后,她率领白莲教军攻打襄阳城,未能攻下,又打樊城。这期间,同时起事的白莲教另一首领曾大寿违反军令,王聪儿下令将其斩首。于是,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军纪律更加严明,活跃于湖北、河南边界地区。这期间,原来由齐林约好的白莲教起义四处发动。在荆州,有聂杰人、张正谟、刘宏绎、覃正潮起枝江,踞灌脑湾;在荆门,有熊道成、陈德本攻破了当阳县,占据了城池;在郧阳,则有曾士兴、曹海阳起竹山,并攻破竹山、保康。此外,还有杨子敖起耒阳,谭贵起旗鼓寨,楚金贵、鲁惟志起孝感,林之华、覃加耀起长阳。这些起义军与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军相互呼应,声势日益浩大。
嘉庆二年(1797)七月初三日,毕沅病死于湖广总督任的消息上达清廷,嘉庆帝赠其太子太保,并赐祭葬。毕沅,字秋帆,又字纕蘅,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继为翰林院侍讲,兼《大清一统志》及方略馆纂修。乾隆三十一年起,出京外任。先官陕西按察使,上奏甘肃干旱,免欠赋四百万。后任陕西巡抚,督垦田,浚水渠,收碑碣,储学宫,曾谏言陇右耕作与畜牧相兼,实为边土无穷之利。后来又任山东巡抚,奏蠲山东积欠四百八十七万,常平社仓粮五十万余石。他居官期间,先后镇压过回民、苗民以及白莲教起义。毕沅推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居官于外几十年间,主持编纂了《续资治通鉴》,还延清学者编写了《传经表》、《湖北通志》、《史籍考》等。他还著有《关中胜迹图记》、《西安府志》、《关中金石记》、《中州金石记》、《山左金石记》、《灵岩山人诗集》、《灵岩山人文集》等,是清代著名的文史学家。
嘉庆二年(1797),著名历史学家王鸣盛病逝,终年七十六岁。王鸣盛,字凤喈,又字礼堂,自号西庄,晚年改号西纟止居士。江苏嘉定人,乾隆年间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被弹劾降光禄寺卿。乾隆二十八年(1763),母丧告归,卜居苏州。他早年治经,宗郑康成学,撰有《尚书后案》及《周礼军赋说》。退官后专治史学,历二十年著成《十七史商榷》一百卷。晚年自编考证文字《蛾术编》一百卷。王鸣盛对于小学、金石学、目录学也都有研究。此外,他生性俭素,无声色玩好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