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顺治十二年(1655)十月十八日,顺治帝以漕运至为重务,常拖欠稽迟,谕令户部:以后除漕运总督外,各省督抚亦当分任责成。除湖广漕粮暂留充饷外,江南、江北、浙江、江西等处,命该督抚督率所属各粮道及州县卫所等官恪遵漕规,冬兑春开,依限到淮;河南、山东督抚应督率所属征兑开行,察催北上。后又议定:各省漕粮征收限十月分内,兑运限十一月分内;过淮、江北限十二月分内,江南、江宁、苏、松等处限正月,江西、浙江限二月;不过淮之山东、河南限正月尽数开行。督抚、粮道、监兑官计违限一至三月以上者,各降罚有差。
顺治十二年(1655)九月二十五日,顺治帝颁赐异姓公以下、文官三品以上“御制”之《资政要览》、《范行恒言》、《劝善要言》、《儆心录》各一部。其目的就是要汉族官僚做忠于清朝的忠臣孝子、贤人廉吏。
顺治十二年(1655)七月初十日,清廷制定了恤刑条例:凡恤刑官审录罪囚,有死罪可矜疑及事无佐证可结者,具奏处置;流徙以下罪,减等发落;笞罪赦免;赃犯侵盗官银五十两、粮一百石以上者仍监追,如应还官银不及五十两,并入官给主百两以上,监追至五年,或正犯身故、逮及子孙,勘无家产者,奏请豁免。后又规定:每遇恤刑之年,内外一体停决。
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初二日,清廷制定了赐恤外藩蒙古王公例:亲王去世,赐牛一头,羊八只,酒九瓶,纸一万张;郡王以下各有差。
顺治十二年(1655)十一月初五日,顺治帝下令将纳贿行私之巡按顾仁处斩。先是七月初九日,顺治帝派顾仁等巡视各地,临行前告诫他们说,作为皇帝耳目之官,出而代巡,一定要真心勤瘁,洁己率属;如果以为君门万里,任意行私,贪赃坏法,即使铢两之微,必诛无赦。然而时过三月,吏部书吏章冕叩刎颈叩阍,讦告巡按顾仁悖旨婪赃、陷害无辜。顺治帝对此案重视。为查明章冕所告是否起初,即命将顾仁押解来京,由他亲自会同内大臣严加审理。结果查明:顾仁悖旨藐法,滥收用旧时蠹役六人,又欲向章冕索取贿赂,不遂所欲,即枉法责治,远发真定府,企图将其毙命灭口;刑部司官贺绳烈也居间行贿,为虎作伥。这使顺治帝极为震怒,将顾仁处斩、贺绳烈处绞,同时还将推荐顾仁的王尔禄、王永吉、曹溶等分别降调。十一月二十九日,顺治帝又将顾仁案通报全国,警告巡方各御史,倘有似此违法受贿犯赃者,即行正法,决不宽宥。
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初十日,清廷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为景山,西华门外台为瀛台。
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初八日,叔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病逝,终年五十七岁。顺治帝亲政后,济尔哈朗是唯一在世的清朝开国宗室元勋,虽被削夺了政治权力,依然拥有很高的地位,非常关心清朝的一统大业。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他病危时,顺治帝亲往探视,当被问及遗嘱时,回答说:自己身受太祖、太宗和顺治三朝厚恩,以攻取云贵、殄灭永历、统一四海为念。济尔哈朗死后,葬于北京西直门外白石桥,立碑纪功,谥曰献。
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日,喀尔喀大喇嘛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又译作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遣使赍表文到京,向顺治帝敬献佛像、马匹和貂皮等物,与清通好。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名札那巴札尔,顺治初年得到五世达赖喇嘛和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支持,在喀尔喀蒙古地区传播黄教,成为该地区的政教领袖。他与清通好后,清在喀尔喀设置土谢图汗、车臣汗、丹津喇嘛、墨尔根诺颜、毕席勒尔图法、鲁卡藏诺颜、车臣济农、坤都伦陀音八札萨克,定例每年各进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年贡”,清廷赏每札萨克银茶筒一、重三十两,银盆一,缎三十匹,青布七十匹。这就促进了清朝和蒙古地区的联系,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初七日,和硕亲王济尔哈朗上疏顺治帝,要求他效法古制,设立起居注官,置诸左右,使之一一记载皇帝言行,“以垂宪万世,传之无穷”,获得了顺治帝赞许。这是有清一代设立起居注官的开始。
顺治十三年(1656),毛晋校刻的《十七史》成书。毛晋,字子晋,号潜在,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入清以后,毛晋汲古阁藏书达八万四千册,雄踞江南。他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力量刻印《十七史》。汲古阁楼下两廊前后住满了刻印工匠,规模在海内刻书作坊中首屈一指。印书所用的纸,毛晋特地派人到江西定造,厚的称作“毛边”,薄的称作“毛太”(这些纸名以后仍被沿用而不废)。他在清兵南下,乡里遭劫及动荡不安的形势下,不改初衷,拖着有病之躯,率领子孙、工匠不问寒暑,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顺治十三年,《十七史》终于校刻完成。后人评论说,该书之刻“功于史学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