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民风民俗
全部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王渔洋居易录云:“近京师筵席,多尚异味,戏占绝句云:「滦鲫 黄羊满玉盘,菜鸡紫蟹等闲看,」”在渔洋时亦觉奢靡甚矣,近日筵席, 必用填鸭,一鸭值银一两有余。鱼翅必用镇江肉翅,其上者觔直二两 有余,鳇鱼脆骨,白者觔直二三两,一席之需,竟有倍于何曾日食所 费矣,踵事增华,亦可惧也。(竹叶亭杂记) 北平俗曲梨园馆云:“忽听得一声「摆酒」答应「是,」按款式许 多层续有规赴席后至矩。先摆下水磨银厢轻苗的牙筷,酒杯儿是明世 官窑的御制诗,布碟儿是五彩成窑层层见喜,地章儿清楚花样儿重叠, 刀裁斧齐而且是刀刃子一般薄若纸,仿佛是一拿就破不结实。又只见 罗碟怀碗纷纷至,全都是宋代的花纹童子斗鸡,足儿下面镌着字,原 来是经过名人细品题。察着当儿许多冰碗,照的那时新果品似琉璃。 饽饽式样还别致,全按着膳房内派点心局。小旦们络续接连齐敬酒, 只吃得 满座生春到申正时。说「吃饭罢,」小厮忙把残杯撤,顷刻间 果酒端开摆上席。这棹碗是真款名窑的拾样锦,原来是崇文门变价入过库的东西。这里面所盛虽是鸡鸭鱼肉,但只是另一种烹调别致新奇。 睄来不过是十大碗,第一是清汤细做的一碗攒丝雀儿,肉丸子加上鱼 剁。还有那肥炖清蒸糯米的鸡鸭羹,花样是余长字骰子块,竟使蹼儿 得好几只,虾米仁儿没影子大血点儿红,去甲摘盔有一寸余。还有那 苏东坡留下的酱油炖肉,陈眉公法制的栗子闷鸡,相配着双镀金环的 银镟子,支架着八宝烧猪是片吃。火烤肉挂炉烧的肥羊稀烂,酱糟鱼 剥皮去刺把骨头剔。正中间安设两个海碗,盛的是参炖雏鸭合白鳝鱼”。(百本张钞本子弟书)(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小儿嬉戏,群环一小儿,而匿一小儿于外,一小儿呼问曰: “正月里狼来咬猪么?”众曰:“未”,按月月问之,皆曰:“未”,至 于八月,则外之小儿,破群而取环之小儿而去,诸小儿逐之以为乐。(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调诗胜傻,郭犯天,如也有 南城不像山羊不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八旗小姑 旗俗,家庭之间,礼节最繁重,而未字之小姑,其尊亚于姑,宴

居会食,翁姑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进盘匜,奉巾栉惟 谨,如仆媪焉。京师有谚语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大姑娘满街 。盖即指小姑也。小姑之在家庭,虽其父母兄嫂,亦皆尊称之为 姑奶奶,因此之故,而所谓姑奶奶者,颇得不规则之自由,南城外之 茶楼,酒馆,戏园,球房,罔不有姑奶奶,衣香鬓影,杂沓于众中。 每值新年,则踪迹所到之处,为厂甸香厂白云观等处,姑奶奶盛装艳 服,杂坐于茶棚。光宣间巡警厅谕令男女分座,未几,而又禁止妇女 品茶,此风乃因之稍戢。(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窝窝头会 窝窝头会者,始于清末慈善团体,其食料,抟黍屑制成窝帽形,故曰窝窝头。此会专为救济贫民,集资于众,不足,则演义务戏充之。 其资纯为劝募,无一定之收支,不仅赈饥,兼筹御寒,冬令冻馁无告, 皆由会中赒恤之。(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抔土窖藏之,蕴火坑晅之。十月中旬, 牡丹已进御矣,元旦进椿芽、黄瓜。所费一花,几半万钱,一芽、一 瓜,几半千钱。(以上帝京景物略)
施闰章都下岁首见盆桃作花诗有云:“层冰暮皑皑,燕市繁花开; 辇入列侯第,欢倾上客杯。花时尤未至,火力竞相催。拍手笑春风, 待汝奚为哉!人巧凌节序,熏炙移根荄。芳菲岂不早,咄嗟随雕摧。”《愚山先生诗集》
京师灯市已有牡丹。(松泉诗注) 今京师花肆,争先献早,秋天开梅花,冬天开牡丹,春天开栀子,郁气熏蒸,早荣先悴,利其速售,不顾根伤,名为花之催妆,实乃花 之受厄也。《晒书堂笔录》
花匠于暖窖中,正月灯节烘出瓜茄等菜,叶上各有草虫,巧夺天 工矣。《燕都杂咏注》
今京师唐花有牡丹,岁龠将新,取以进御,士大夫或取饰庭中, 及相馈送,有不惜费中人之产者。《光绪顺天府志》
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 金橘垂红,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冶,尽在一堂,故又谓之为 堂花也。《燕京岁时记》
元旦日,小民以鬃穿乌金纸,画彩为闹蛾,簪之。《帝京景物略》 燕地上元节用乌金纸剪成飞蛾,以猪鬃尖分披,片纸贴之,或五或七,下缚一处,以针作柄,妇女戴之,名曰“闹蛾儿”,此古之遗俗 也。(璅谭)
今京师凡孟春之月,儿女多剪采为花,或草虫之类插首,曰“闹 嚷嚷”。〔余氏辨林)
查慎行《凤城新年》词:“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 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敬业堂诗集》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二月,菠薐于风帐下过冬,经春则为鲜赤根菜,老而碧叶尖细, 则为火焰赤根菜。同金钩虾米以面包合,烙而食之,乃仲春之时品也。(帝京岁时纪胜)(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燕都士庶,中秋馈遗月饼西瓜之属,名看月会。(月令广义)(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冬月十五日月当头,如遇望时,则塔影无尖,人影亦极短。小儿 女之好事者,必无睡以俟当头,临阶取影以验之。《燕京岁时记》

十一月十五日,看月当头。《天咫偶闻》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安葬,汉语词汇,拼音是ān zàng,释义是埋葬。意为人死后埋葬及葬骨骸等仪式。

旧都的工商两界,数百年来,几乎全是山东和山西人的势力,劳 工以山东为多,买卖则山西较盛。山西的大字号汇兑庄,偏在前门以 东打磨厂,山东的大字号绸缎店,偏在前门以西大栅栏,亦趣事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冯溥诗:“太仓红粒蒸腐■(冫+人),官俸支余庾底饶;对半舂来 消暑气,健脾犹胜好长□”。(佳山堂诗集)

北人不好食稻,每云食之病热,然都城百万户,籴太仓稻米,食 者甚多,未见其病。《日下旧闻考》(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苹果干,天津蟹腊,虽能行远,殊失本来风味。(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斋水品味来高桃仁若膏甘淡 养脾疗弱,进场宜买水(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烤牛肉诗:“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 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烫面饺注云:凡二人,一担前设方盘,中安锅灶笼屉, 后则高方匮,背有栏,止抽屉二层,下空,装水桶;一人担二圆笼, 内盛各种馅盆,现定现蒸。猪肉、口蘑、干菜、虾仁、香椿、龙须菜、 芽韮、藕、羊肉、茴香、白菜、豇豆、芽豆、胡萝卜、卤(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姑苏稻香村,以售卖糕饼蜜饯著名,招额辉煌,谓他埠并无分出。 然都门操糕饼蜜饯业者,以“稻香村”三字标其肆名,几似山阴道上 之应接不暇。南姬初来,以北土人情,多有未谙,即食品起居,亦时 苦不便,以是饮食所需,多趋稻香村,名酒佳茶,饧糖小菜,不失南 味,并皆上品,以观音寺街及廊房头条两肆为巨擘。然其居停伙伴, 来自维扬,皆非江南产,而标名则曰“姑苏分出”。商侩薄德,惟利是 图,作伪袭名,正彼惯技耳。(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时盛行骨种黑羊皮帽,其毛乌而润,倍于洊色,皮板极白耐久, 然价昂,甚高者须七八金一顶。(以上《水曹清暇录》)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时人服饰之讲新式者,帽结多用蓝色,腰巾多用湖色,白色,总 以浅淡为主。帽结宜小,腰巾长与袍齐,摇曳风前,颇饶恣态。(以上《京华百二竹枝词》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俗呼豪客为「寃大头。」。(燕兰小谱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