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粤商民,富于远行,设肆都城,如蜂集葩,而酒食肆尤擅胜味, 若陕西巷之奇园月波楼,酒幡摇卷,众香国权作杏花村,惜无牧童点 缀耳。凉盆如炸烧、烧鸭、香肠、金银肝;热炒如糖醋排骨,罗汉斋; 点心如蟹粉烧卖,炸烧包子,鸡肉汤饺,八宝饭等;或清鲜香脆,或甘浓润腻,羹臛烹割,各得其妙。即如宵夜,小菜及鸭饭,鱼生粥等 类,费赀无几,足谋一饱。而冬季之边炉,则味尤隽美。法用小炉一 具,上置羹锅,鸡鱼肚肾,宰成薄片,就锅内烫熟,瀹而食之,椒油 酱醋,随各所需。佐以鲜嫩菠菜,益复津津耐味。坠鞭公子,坐对名 花,沽得梨花酿,每命龟奴就近购置,促坐围炉,浅斟轻嚼,作消寒 会,正不减罗浮梦中也。(以上《京华春梦录》)(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大米粥:大米粥是种既好吃又易消化的东西,最宜儿童的口胃。 作法系用大麦米红江豆同时放人锅中,以极微的火熬一夜之久,第二 天仍以微火在锅下温着,挑到街上去卖。(以上北平的巷头小吃)(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西北早寒,凉秋九月,草上霜(裘名)翩然来矣。此后骨种、羊 灰、鼠脊、猧■(犭+刀)腿、猞猁狲,因时递进。若乃风天倚笛,雪 地传花,水獭海龙,如云低亚,太史紫貂,宰相元狐,不足言焉。惟 长夏水亭,芙蓉红飐,朱阑五六,照映玉颜,则 尽以白袷侍青樽也。今春特禁服色,旬月间,汰侈少减。(以上《金台残泪记》)(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香车一至,即须出京帖二千,掷酒保转付,名曰“车饭钱”。其侑 酒费,例取八千,则按节照算,不即掷付,存体统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范铜为干,约二尺许,空其中,缀以环,杂剧有打连厢者即此。 盖一二雏伶,乔扮好女郎,执檀板,且歌且拍,先置干于指尖,旋转 自如,铮铮作响,继移置眉语间,仰面注目,不稍欹侧,复作势一耸, 跳至鼻端,技至此为入神。于时,翘足望,凝神睨者,不知凡几,稍 不谨细,即铿然掷地,而恶声随之矣。方在眉宇间旋转时,左手敲板, 右手旋扇,口唱红绣鞋曲,五官并用,汗出如浆。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时俗遇金危危日,贪夫多具牲牢酒食,笙歌香烛,以媚财神,然 咏之者甚少,前见云菘一律,已经采录。顷见江右万廷兰七古,并录 之。诗曰:“金危危,鸡鸣盥漱待朝曦,男肃衣冠女涂脂,堂上灯烛光 陆离,堂下结彩氍毹施。大户刲羊肉淋漓,罗列肴核丰盛粢,龙井之 茶惠泉醨,旃檀香爇陌钱随,霏烟不辨户与墀。小户豚肩煮豆箕,馎 饦馊糁杂羹糜,老夫拈香妻扊扅,泥头百拜周四陲,伏地细语同一祈, 神之格兮黄金遗,连城之璧十朋龟,如游宝山争携持,予求予取不予 疵,此月失验彼日宜,神之听之不我欺。曲衣脱珥营盘匜,前者瓦缶 后玻璃,币重言甘身忘疲,霜花在户秋风吹,皑皑朔雪堆敝帷,手足 冻裂皲肤皮,无米何以为朝炊?宪书买得呼儿披,明年几度金危危?”(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一岁货声:“牛儿芒儿,过年的小黄历。”注云:“春牛图,一文钱 两张,自十月间卖,年外打春间必卖。”(见元旦条)(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 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以上燕京岁时记)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一岁货声“江米果馅来,甑儿糕”,注云:“担两头支高架,前设 甑炉,后设箱,盛各样面馅”。 燕都小食品杂咏甑儿糕云:“担凳炊糕亦怪哉,手和糖面口吹灰。 一声吆喝沿街过,博得儿童叫买来”。注曰:“售者担高凳,一端置小 火炉,一端置木柜,中实米制面及糖等,木甑中空,活底,以面及糖 置甑中蒸之,顷刻即得,推其底则糕自甑上出,儿童颇喜之,盖以其 现做现炊,甚有趣也”。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马尾裙始于朝鲜国,流入京师,京师人买服之,未有能织者,初 服者惟富商贵公子歌妓而已,以后武臣多服之,京师始有织卖者,于 是,无贵无贱,服者日盛,至成化末年,朝官多服之者矣,大抵服者 下体虚奓,取观美耳。《菽园杂记》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都竹枝词“头名架子(近时妇女以双架插髪际,挽髪如双角形, 曰架子头)。甚荒唐,脑后双垂一尺长,袍袖直如弓荷袋(近因袍袖 大宽,无褂不甚雅相,故皆将袍袖头移于褂上,直无袍矣)。可能恭 敬放挖杭?(清语袍袖也,旗礼妇女见尊长必放袍袖,今则亡矣)。”(见妇女门)
旗妆髻,后横两角,名“如意头”,罗巾护领,以御风寒。《燕都杂咏注》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时尚新谈游临时营业场诗:“新髻莲花号东洋,双镜金丝半面妆, 刹海人归风弄笛,满身俱带芰荷香”。(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京师富人,往往以节令花时习仪饯送日,置酒其家,及寺观花园 中,邀请朝士,实有所要结,而泛及者亦有之,亦有出于中心而无所 为者。后生莫辨,漫而应之,无不为其所中。(傍秋亭杂记)(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