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平台
注册
登录
首页
文献档案
文献专题
关系网络
知识服务
历史人物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历史事件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民风民俗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景观建筑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系统说明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
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延庆寺
延庆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部阳白乡善文村,该寺在建筑形制上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手法同境内佛光寺文殊殿相似。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之北。
天然图画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阁、竹 薖楼、五福堂、竹深荷静,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朗吟阁和竹薖楼为临湖所建,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
贞度门
贞度门毗连许多库房,皇宫内御用器物大都贮藏在这里,因此,这里是宫廷禁地,昼夜都有官兵守护巡查。
玉河斋
位置在颐和园西北部的耕织图景区,位于延赏亭和澄鲜堂的中间,由廊道把三座建筑物连成一体。 玉河斋也是建于清漪园时期,后来被英法联军焚毁,2003年重建。
梵华楼
梵华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倚宁寿宫北宫墙而立,南与景福宫相隔仅数米,坐北朝南,7开间,二层楼,黄色琉璃瓦卷棚歇山顶。楼下明间供旃檀佛铜像,高210cm。
金銮殿
金銮殿是太和殿的俗称,属于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
金銮殿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顺治帝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今名的“太和殿”。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八条垂脊共饰有八十八个仙人。
中和殿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住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是一处以卍字轩为主体的风景园林。建于雍正初年,旧称万字房。万方安和轩,造型独特,风景秀丽,四时皆宜择优居住。
万方安和建筑平面呈“ 卍 ”字形,整个汉白玉建筑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的殿宇。
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平桥乡,霸王坡南麓,紫岩河上,是古代上至保宁府,下至顺庆府的重要桥梁。《南部县志》载:“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由太平寺和尚僧正文捐修,僧华林重修。”桥以寺名,1976年改为公路石拱桥。
鱼跃鸢飞
鱼跃鸢飞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该景位于圆明园北区中部,北面不远处就是圆明园大北门。
该景建于雍正时期,是清帝欣赏圆明园北部景区及四周田园风光的绝佳场所。
杏花春馆
杏花春馆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杏花春馆在雍正时期被称为杏花村,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明》中的意境建造,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
玉壶冰
1.壶水成冰,形容寒冷。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研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 元 杨维桢 《吴子夜四时歌》:“朝来玉壶冰,为君添衣裳。”
2.喻高洁清廉。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宋 黄庭坚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奉身玉壶冰,立朝朱丝弦。” 清 刘献廷 《赠别还灯和尚》诗:“仪范三坛云海月,禅心一片玉壶冰。”
3.酒名。宋 叶梦得 《浣溪沙·送卢倅》词:“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复记他年。” 清 吴伟业 《戏题士女图》诗之五:“四壁萧条酒数升, 锦江 新酿玉壶冰。”
相国寺
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国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其所辖之地。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是圆明园文化遗址,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福田寺
福田寺,又名钟秀山寺 ,建于宋中叶,初名碧霞元君祠,盛于明清。明隆庆三年,通州知州为校正通州南高北低之风水,修城北福田寺,并于寺后筑土堆山,名钟秀山。进士顾养谦、陈尧、袁随为寺立碑著记。清末张謇捐资在钟秀山建碧霞元君阁,并亲撰寺名“福田寺”。寺内毗卢佛高踞莲台,为通州九大寺之一,与城南狼山广教寺遥相呼应,共护崇川福地。
凝晖堂
凝晖堂是北京故宫非开放区建福宫西花园建筑群中的一座古建筑。周围有敬胜斋、碧琳馆、延春阁等建筑。各建筑大小不一,高低错落,内以游廊相连,并配有山石树木,虚实得当,堪称融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于一体的佳作。
玉翠亭
玉翠亭原名毓翠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东北、西北隅。周围修竹作衬和园墙相l邻。
翠云馆
翠云馆在重华宫之后。
延和门
延和门御花园顺贞门内西侧东西向之门,明代已有。
洛阳桥
洛阳桥(Luoyang Bridge),曾用名“万安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交界,该桥北起蔡襄路,上跨洛阳江水道,西至桥南路,桥梁全长834米,宽7米。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洛阳桥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共563条记录  第12页/共29页
首页
«
1
2
...
9
10
11
12
13
14
15
...
28
29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