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平台
注册
登录
首页
文献档案
文献专题
关系网络
知识服务
历史人物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历史事件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民风民俗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景观建筑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系统说明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
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顺贞门
顺贞门位于内廷中路北端,为御花园之北门。始建于明初,原称坤宁门。
清虚观
清虚观又名福山寺、廖仙观,始建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连州保安人廖清虚居福山修炼,光大二年(公元568年)上升。连州人即以其居为观。宋朝神宗皇帝加赐显号为“灵禧真君”,后建真君殿、大雄殿、北帝殿、紫微殿、观音殿、三清殿等十二大殿。各殿错落有致,雄伟壮观,道士僧人众多,不但是道家七十二福地,而且也成了佛家胜地。流水古树之间,宛若仙境。
延晖阁
延晖阁是一个阁子,位于御花园内西北,北倚宫墙。明代初建时称清望阁,清代改今名。
阅是楼
阅是楼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为清宫观戏场所,乾隆三十七年建。
四门塔
四门塔,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方4千米处。塔身通体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单层,正方形,四面各开辟一个拱门,故而俗称“四门塔”。于隋大业七年(611年)建成,已有1400多年历史。
四门塔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亭阁式佛塔,为中国早期石质建筑之典范。有“中国第一石塔”、“华夏第一石塔”之美名。其造型简洁,有中国汉代建筑的道风。它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古代建筑建造特色都有着较高的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整个塔除塔刹部份略有装饰外,其它部份无明显的装饰,整个形体浑厚而朴实,古朴又简洁。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61年3月4日,四门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大内最北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树、柏树和竹子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中左门
太和殿东,面南之门谓之中左门,与之对称,太和殿西,面南之门谓之中右门。此门可通太和殿前后。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位于北京市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慧寺
大慧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1957年,大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宣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岛瑶台
蓬岛瑶台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莱、瀛洲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云岩寺
云岩寺,位于四川省江油窦圌山的云岩寺,该寺始建于唐,明末毁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汶川地震中损毁严重,中国古代道教佛教寺庙。云岩寺始建于唐,宋以后历代均有重修重建。明末遭兵燹,仅西配殿幸免,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云岩寺现存殿宇四重,有山门、文武殿(1989)重建、天王殿、大雄殿、西配殿等,建筑面积2771平方米,西配殿又称飞天藏殿,为四川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
云岩寺,殿内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形如佛教转轮藏,为四川省现存唯一较完整的宋代木构,也是宋辽金时代的小木作的重要实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澹泊宁静
澹泊宁静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水面以北,舍卫城西南。
瑟,澹泊相遭,洵矣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此景雍正5年1727年已建成。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扁鹊庙
扁鹊庙,又名扁鹊祠,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城西26公里的鹊山脚下神头村西,始建于战国时期,历代均有修葺,是祭祀、谒拜华夏医祖扁鹊的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左右两岭相扶,九龙河穿流而过,总面积15万平方米。
扁鹊庙是中国建筑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纪念祭祀扁鹊庙群,庙内古柏参天、建筑错落、碑刻林立,其中扁鹊殿、扁鹊墓、透灵碑、回生桥、九龙柏、古代碑廊、三清殿、汉代神兽为扁鹊庙八大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存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100余件,其中“透灵碑”保存最为完好,是研究扁鹊中医文化和中国医学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扁鹊庙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2006年,扁鹊庙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7月,扁鹊庙所在神头村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2020年11月, 扁鹊庙入选第一批河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藏拙斋
位于畅春园内。
集福门
位于御花园内
瞿昙寺
瞿昙寺(qú tán sì),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城南21公里处的马圈沟口,面朝瞿昙河,背靠罗汉山,北依松花顶,南对照碑山。藏语称“卓仓拉康果丹代”,又称“卓仓多杰羌”,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始建于建于明洪二十五年(1392年),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因所藏珍贵文物以及巨幅彩色壁画而闻名。瞿昙寺是典型的明代早期的官式建筑群。历史上瞿昙寺曾领属十三寺。
御书房
历史上的御书房是皇帝读书藏书的地方。“御书房”三字取自乾隆八玺之“御书房鉴藏宝”玺篆体真迹。
“汇流澄鉴”四字匾额原为乾隆在四库全书存放地文渊阁的御笔亲书,意即汇集知识之源,洞悉古今之理。
报恩塔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大报恩寺,是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高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这项工程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塔建成后,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
按明代官方史料,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正式名字为“第一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南方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老君洞
老君洞道观位于
重庆市
南岸区
黄桷桠附近的老君山上,面对茫茫重庆城,遥看斜对朝天门三角洲。是重庆主城区最大最主要的宫观,也是重庆市的重要
道观
。数百年来,每逢初一、十五或
清明
、
中元
等传统节日,香客朝香,游人登高,香火一时胜极。道观内香烟氤氲缭绕,山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老君洞始建于
汉朝
三国时期,正式创建于隋末唐初,历时1300多年。有说法
唐代
原为佛教寺庙“广化寺”,同时也有记载为夏禹之妻涂山氏神庙,成化十六(1480)年重修,明万历甲戌(1574)冬月有过拓建。明末战乱后开始为道士管理。从此正式改为道教宫观,名“太极宫”(俗称“老君洞”),曾经早期为正一天师道场,后再次颓废,清代乾隆四年(1739)开始由全真道士住持并复兴,从而遂渐成为全真龙门派道场。
南锣鼓巷
共563条记录  第15页/共29页
首页
«
1
2
...
12
13
14
15
16
17
18
...
28
29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