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漱芳斋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故宫博物院内重华宫东侧,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清乾隆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漱芳斋建筑及内装修均完好,为故宫博物院贵宾接待处,用于国家领导及外国首脑参观故宫时休息,为游人不得进入的非开放区。
净觉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玉田县城东南偏北22公里处,杨家套乡蛮子营村东,还乡河与沙流河交汇处。占地18540平方米。被称为“京东第一寺”。
2020年2月,为了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向全市旅游景区发出倡议,对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参观游览政策。
文渊阁,位于北京市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   是北京故宫中一座清代皇家藏书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文渊阁坐北面南,在建筑规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都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文渊阁则采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观看上去重檐两层,实际全阁共有上、中、下三层。文渊阁面宽33米,进深14米,面阔6间。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阁前凿一方池。   文渊阁建筑装饰和油漆彩画以冷色为主,  其建筑结构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对于研究中国清代藏书文化和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1961年3月4日,包含文渊阁在内的北京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明园是位于中国北京的一个园林,位于颐和园西侧的玉泉山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有诸多景物,较为著名的有玉泉、玉峰塔、华藏塔等。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龙王庙,位于安溪县参内乡乡区的北部,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庙,又名龙潭庙,旧时专门供奉四海龙王,龙王娘娘,日,月星君,雷公、电母风神雨伯诸神。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王庙,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龙王庙历史上是官府及民众遇旱祈雨的地方,香火十分鼎盛。 尉尝祷雨于此,诃责道士必求见龙,龙见形示尉。尉还,大雷雨击尉,毙之,故祀于庙旁。对此,史书记载及民间广泛流传着种种传说。明嘉靖《安溪县志》载:“在长泰马坑山(今祜水村马坑角落)后。有三潭,下一潭最深,龙王庙在焉。岁旱祷之,灵应不爽。嘉靖七年二月,旱甚,知县黄怿免冠,率士民祷于潭下,三步一拜,果雨。嘉靖三十一年六月旱,知县汪瑀徒跣祈水路拜,雨辄应。”清乾隆《安溪县志·杂记》在引用《宋志》时称:“参村龙潭庙,方二丈余,侧有大石,遇祷雨时,龟见则旱,蛇见则雨。”又有古书载:“龙潭庙在镇抚东部,水深色碧,若遇大旱,各方面来此祈雨,归未到家,即大雨淋漓,百求百应,无一或爽。”
龙王庙,新编《安溪县志》载:“民国32年(1943年)三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十六日,久旱不雨,田园龟裂,全县受旱378461亩。”相传,县长陈拱北曾率信男到龙潭庙祈雨,大雨滂沱。古人何鲁作有《龙潭致雨》一诗:怪石临潭辟洞空,人言直透海龙宫,若因旱魃来祈雨,只在嘘云顷刻中
观音寺,坐落在城区以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如莲花,故有“莲华接翠”之称。
观音寺,1956年8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以惊世绝伦的明代壁画著称。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前檐设仙楼。
殿前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14位皇帝的寝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增强。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乾清门后的区域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正门,在清代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坐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义折之。”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月华门,是唐东京洛阳宫城(紫微城)内的宫门之一,在乾元门外的横街之西。隋称西华门,唐初改右延福门,后改月华门。按《旧纪》记载:“天宝二年六月,应天门观灾,延烧至左右廷福门。”因此天宝年间犹名右延福门。
皇极门是故宫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之正门,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一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月坛又称夕月坛,是古代汉族人民祭月的场所。早在周代,即已有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制。仅存的月坛地处北京城西,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重修,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到民国初年废弃。一般称“月坛”即指此地。
月坛位于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西侧。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该坛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阶六级,俱白石。内棂星门四,东门外为瘗池,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西南为宰牲亭、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遗官房。外天门二座;东天门外北为礼神坊。月坛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白色的月亮。
明清北京月坛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以西,月坛北街以南,与其南部的仿古园林组成月坛公园。在明清文献中提及的坛内主要建筑,除祭坛坛台和内坛坛墙被拆毁外,其余如钟楼、天门、具服殿、神库等古建筑尚存。
1955年将其辟为公园,以供人们休息娱乐。经多年营建后,月坛公园的面积大为扩展。整个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特征,这里也就是明清时期的月坛。南园是新辟的游览区,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其设计建造以“月”为主题,园之名也取为“邀月园”。邀月园中部有一组小院,取“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意而名“天香院”。
2006年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承恩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司礼监太监温祥兴建,正德八年(1513年)竣工。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寺东为三界伏魔大帝庙,西为龙王庙。
承恩寺座北朝南,古树参天,格局完整。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东西配殿和倒座房。大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大雄宝殿旧存铜铸释迦牟尼大佛;天王殿左右各有倒转角房3间,转角处起阁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天王殿北为大雄宝殿,面阔5间,前廊后厦;大雄宝殿北有法堂5间;大雄宝殿与法堂之间,左右各有配殿3间、厢房7间;大墙院内四角各有一座石砌古碉楼。
2006年5月25日,承恩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坛,又名朝日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北路6号,占地面积20.62公顷,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 。
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点,由北天门、具服殿、西天门、神路、坛台组成。日坛坛台外墙为圆形,台面为方形,遵照”天圆地方“的设计原则。日坛是北京文物古迹五坛之一,也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日坛外建有日坛公园 [3]  。
2000年,日坛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日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会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神路街,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柏林寺,位于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中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2006年05月25日,柏林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国史馆,官署名,是中华民国时期政府的最高史政机关,这里拥有珍贵齐全的国家史料信息,可分为清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记史料、学术论文集及史料重刊等九个类别,并设有史料阅览及图书期刊空间供民众前往阅览。
清时属翰林院,最早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设于东华门内,掌监修《明史》、清史,有总裁、清文总校、提调、总纂、纂修、协修等官。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宫门为五扇,三明两暗。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
独乐寺为国家AAAA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