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平台
注册
登录
首页
文献档案
文献专题
关系网络
知识服务
历史人物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历史事件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民风民俗
文化生活
祭祀年节
婚丧嫁娶
衣食住行
景观建筑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系统说明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
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文华殿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午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文华殿明代是皇太子的观政之处,清代为举行经筵的地方。文华殿后面是主敬殿。
因文华殿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
社稷坛
社稷坛(Imperial Divine Templ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西侧,面积约360余亩,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
社稷坛与太庙相对,分别位于天安门的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社稷坛早期是分开设立的,称作太社坛、太稷坛,供奉社神和稷神,后逐渐合而为一,共同祭祀 。
1988年,社稷坛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朝天宫
朝天宫(Chaotian Palace)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内,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 ,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朝天宫之名,由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御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是明代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和节庆前文武百官演习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与神乐观同为明朝最高等级的皇家道观。
朝天宫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其建筑格局、样式、营造技术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而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朝天宫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壸祠。文庙正南有“万仞宫墙”照壁围绕,宫墙内为泮池,东西两侧各有砖砌牌坊,正面为棂星门,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过棂星门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敬一亭,大成殿东西两庑和走廊各十二间,敬一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御碑亭等。
1956年,朝天宫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朝天宫被辟为南京市博物馆 ;2005年,朝天宫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国务院公布朝天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hài zhōu guān dì miào)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
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
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务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区)凭借有效证件即可免门票游览景区。
地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与天坛遥相对应,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一座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
地坛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另配有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
1984年5月,地坛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地坛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殿,其名可以说是说相近开阔,正气凛然。这部分的建筑是完全依照紫禁城里太和殿复制而成的。这里既是朝会听政的地方同时又是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每年万寿宴(皇帝生日)、千秋宴(皇后生日)都要在这里举行。从乾隆朝起,每年清帝在圆明园必设“上元三宴”,即正月十四日宗亲宴,正月十五日外藩宴,正月十六日廷臣宴。其中外藩宴、廷臣宴也都是在正大光明殿举行的。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
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道教界的全国性机构均曾设立在白云观。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
百泉
百泉风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二公里的苏门山南麓,面积3.2平方公里。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 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百泉历经开凿,成一长方形泉湖,钓鱼亭、湖心亭、南大厅等地点缀在湖畔,风景优美。
百泉是中原地区著名的古典园林,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古建筑达90多处,其建筑风格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珑、清新秀丽,又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加上美丽的自然山水,被人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
1990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6月25日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福宫
建福宫是明清宫殿建筑,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西侧,清乾隆七年(1742年)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狭长地段修建而成。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 建福宫为一南北狭长的院落,东西宽约21m,南北长逾110m。整座院落从建福门起,以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和静怡轩4座重要建筑为核心,依次构成4进庭院。
文渊阁
文渊阁,位于北京市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 是北京故宫中一座清代皇家藏书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文渊阁坐北面南,在建筑规制、建筑功能和理念上,都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文渊阁则采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即外观看上去重檐两层,实际全阁共有上、中、下三层。文渊阁面宽33米,进深14米,面阔6间。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阁前凿一方池。 文渊阁建筑装饰和油漆彩画以冷色为主, 其建筑结构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对于研究中国清代藏书文化和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1961年3月4日,包含文渊阁在内的北京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林寺
少林寺,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皇史宬
皇史宬(huáng shǐ chéng,宬:古代藏书的屋子,后专指皇室藏书的地方。),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
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7月,建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7月。历时两年建成。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
2019年底,皇史宬文物腾退工作结束。2020年5月6日,院内拆违工作正式启动。拆违后故宫博物院将对古建进行原貌修复。
龙华寺
北京龙华寺,又名小龙华寺,大藏龙华寺、瑞应寺,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北沿23号。
龙华寺,始建于明,清道光年间曾改名心华寺,为拈花寺的下院。 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前殿、耳房、东西配殿。
龙华寺,后殿是保存较完整的小型寺庙。
真武庙
真武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路 。始建于明代,距今已500多年。真武庙为三进院落,两座大殿,分别供奉真武大帝、碧霞元君。
真武庙,另有四座配殿、两座、两座陪楼以及十几间山房,总建筑面积三千平方米。真武庙是方圆几十钟楼个村庄的中心庙宇,香火极盛,名扬遐迩。因道观很有灵性,且主殿供奉真武大帝,被道教内部誉为北方“小武当”。
重华宫
重华宫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内廷西路西六宫以北,原为明代乾西五所之二所。弘历为皇子时,初居毓庆宫,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移居乾西二所,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住地赐名“乐善堂”。弘历登基后,此处作为肇祥之地升为宫,名重华。重华之名出自《书·舜典》,孔颖达疏:“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尧舜乃上古的贤明帝王,舜继尧位,后人以尧天舜日比喻理想的太平盛世。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拟此宫名,意在颂扬乾隆皇帝有舜之德,继位名正言顺,能使国家有尧舜之治。
乾隆晚年时,将他做宝亲王时期曾经住过的重华宫变成了一个小的博物馆。他令人将这里按照从前自己与皇后富察氏一起居住的房间原貌进行布置,周围摆着他未登基时用过的各种生活物品,以及祖父、父亲两代老皇帝赏赐的各种贵重的纪念品。这显示出他幻想时间可以永远停止在那个美好的时代,让他能够长久地缅怀。这是很多普通中国人晚年常常会有却苦于难以实现的冲动,这个时候,这位千古帝王终于彻底变回到了凡人。
日坛
日坛,又名朝日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北路6号,占地面积20.62公顷,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 。
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点,由北天门、具服殿、西天门、神路、坛台组成。日坛坛台外墙为圆形,台面为方形,遵照”天圆地方“的设计原则。日坛是北京文物古迹五坛之一,也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日坛外建有日坛公园 [3] 。
2000年,日坛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日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另外,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需要强调,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责任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撤销。
绛雪轩
绛雪轩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东南,为一座小型殿宇,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朝末年焚毁于战火,顺治年间重建,于乾隆年间重修,是一座典型的清式建筑,为御花园中赏景休息之处。后依宫墙,座东面西,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3间,平面为“凸”字形。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上为福寿万字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门窗为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柱、框、梁、枋饰斑竹纹彩画,朴实淡雅。
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都江堰市区北5公里幸福镇灵岩山七星岩下,称“灵岩圣灯”,旧为“灌县十景”之一·区别于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刹(济南灵岩寺、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和天台国清寺)中的济南灵岩寺。
国史馆
国史馆,官署名,是中华民国时期政府的最高史政机关,这里拥有珍贵齐全的国家史料信息,可分为清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记史料、学术论文集及史料重刊等九个类别,并设有史料阅览及图书期刊空间供民众前往阅览。
清时属翰林院,最早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设于东华门内,掌监修《明史》、清史,有总裁、清文总校、提调、总纂、纂修、协修等官。
共563条记录  第3页/共29页
首页
«
1
2
3
4
5
6
7
8
...
28
29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