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雨香馆为香山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霞标蹬,位于十八盘下。始建于清乾隆(公元1745年),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原为“九曲十八盘”蹬道间的三间敞亭。在此可观霞起,乾隆帝有诗“踏蹬看霞起”句,故名霞标蹬。

坤宁门为坤宁宫后台阶下正中面北之门,北通御花园。
府君庙位于村南500米处,坐北朝南,占地450平方米,有南北两殿。何年所建不详,毁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府君庙:位于村南500米处,坐北朝南,占地450平方米,有南北两殿。何年所建不详,毁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20世纪40年代,大殿成废墟,北殿残壁尚存,其刻有“白衣大士祠”的石碑和石匾完好无损。数层用青石筑的台阶也还存在,但磨损较重,可见建筑年代久远。庙西南立石马一匹,身高1.8米,长3米,1956年有人就地挖坑灌水,让石马自倒,用土掩埋。自此,再无人进地毁坏稼禾。1958年有一知情人将石马挖出砸碎,作为烧石灰的原料卖掉。1980年,此处建淄川区人民保险公司,府君庙无存。
殊像寺,位于山西省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
殊像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
位于畅春园内。
宝相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明代原为咸若馆东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为楼式建筑,是园中主体建筑咸若馆的东配楼,清代时为皇太后、太妃们的礼佛之所。
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
佛日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吉云楼而建,北依宁寿宫北宫墙,东有石梯与梵华楼相连。楼为2层,上下各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
方顺桥,曾名双凤桥、访舜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方顺桥镇方顺桥村,南北跨越方顺河。方顺桥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309年)。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桥毁重修。 
方顺桥桥身由大跨度单圆拱为主体,两侧各附有一个小拱,为泄洪保护桥身之用。桥身为花岗岩料石结构。桥面呈弧形,桥上共有30根望柱。   中间桥拱上有吞水兽。南北桥头有汉白玉雕狮。方顺桥桥拱由长方形料石悬砌,桥面铺有长条石。 拱券采用横向交错砌筑而成的,拱的整体性较强。桥体两侧的栏杆粗壮高大。全桥造型优美,意境浑厚,线条柔和,工艺精细,为中国古代拱桥艺术的典范。
2013年5月3日,方顺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市东阳市南马镇
悬空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悬空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
仙人承露台,位于凤麟洲湖西岸山凹。该仙人承露台,底层青山石高1.28米,砖砌方形仙台高0.96米,圆形石须弥座高2.66米,铜仙人莲花座高2.43米。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形制仿自建福宫花园的“玉壶冰”。
斋座北面南,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两次间为支摘窗。位育斋前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建有一亭曰澄瑞。
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对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
斋座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两次间为支摘窗。位育斋前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建有一亭曰澄瑞。
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建筑物名。位于紫禁城西华门内右翼门之西,武英殿北正中,循墙第四门,东向。前后凡五重, 房四十三间, 原为明代仁智殿旧址,俗所谓白虎殿,即明代大行皇帝梓宫停放处。内务府下属三院七司均各有办公处所。
西黄寺是北京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 年),为清代达赖和班禅在京驻锡地。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为表明拥护清政府治藏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入侵西藏的坚定立场,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巴丹益希启程东行,为乾隆皇帝祝寿,在承德祝寿毕,便于当年九月初二日到京,驻锡西黄寺。十一月初二日下午,因病在西黄寺内圆寂。
乾隆皇帝为之辍朝以示哀悼,并令京城各寺为六世班禅诵经49 天。然后亲率王公大臣到西黄寺致祭,向班禅法体敬献哈达、金碗、玉器等供品。为表彰六世班禅大师爱国爱教的无量功德,乾隆下令于西黄寺西偏建清净化城塔及清净化城塔院,塔内葬六世班禅大师衣冠经咒等物,以志胜因。十一月二十九日,即在六世班禅圆寂后的第二十七天,乾隆御批造龛一座,内装六世班禅衣冠等物,俟新塔造竣安放。十二月十六日乾隆御批清净化城塔铜顶通高7丈6寸,塔院大殿加重檐等。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正月十八日,乾隆谕旨清净化城塔及塔院工程全面动工,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十一月,塔及塔院建成,乾隆御书《清净化城塔记》,以示纪念。
承德溥仁寺,又称前寺,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河北承德除了著名的避暑山庄,还有统称为“外八庙”的众多寺庙。而在几十座寺庙中,历史最早的当属溥仁寺。史载,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给60岁的康熙帝祝寿,蒙古王公奏请朝廷在避暑山庄附近建寺以为瞻礼和膜拜场所,得到康熙帝的恩准,始建溥仁、溥善二寺。其中,溥善寺今已不存。史载,当时蒙古王公们共筹措了白银20万两,用于建造溥仁寺,但康熙帝认为太过铺张,认为10万两足矣。最终,只用了10万两就建成了溥仁寺,余下的银两用于了溥善寺的建设。
天宝宫位于河南省许昌县艾庄回族乡北部,北临长葛市石固镇,东南距许昌市区25公里,东北距长葛市区12公里。据《许州长社创建天宝宫》碑文载: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创立天宝观。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观为宫。 天宝宫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原有建筑依次为山门、拜亭、岳王殿、关圣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三皇殿、真武殿。今老老君殿、三皇殿已不存,两侧有廊庑、掖门。山门为三个青砖拱券门洞,中间门洞较大,高7米,深6米,平顶。
濂溪乐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本景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园中心是一个被湖面和小溪所围绕的大岛,岛略偏西北,东南水面较广,湖四周被山环绕团团围住,山水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