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抚辰殿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建福宫的前殿,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蓝琉璃瓦顶黄琉璃瓦剪边,前后带廊,后廊左右接抄手游廊与建福宫相连,构成一进封闭的院落。
灯库,位于紫禁城西南、南薰殿东南侧,原为紫禁城内储存灯具之所。
灯库位于南薰殿东南侧、激桶处南侧,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廊房,顶覆黄琉璃瓦。灯库是紫禁城内储存灯具之所。如今,灯库是守卫故宫博物院的武警北京总队十四支队四中队的食堂。
在《乾隆京城全图》上,该建筑标为“磁器库”,此即紫禁城的“外瓷器库”。《古今地理述》上写道:“瓷器库在西华门内武英殿之南。”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东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也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碑刻,故有“南方碑林”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南海神庙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千佛庵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地尽其用,浑然一体,特别是大雄殿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贴金敷彩,金碧辉煌,精巧玲珑,梁架彩画富丽典雅,颇具特色,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仅大雄殿宝殿的彩塑精品就占全省明清彩塑作品的4%以上,而这些佳作仅塑于面积只有169.6平方米的小殿堂内,堪称佛教彩塑艺术之瑰宝。千佛庵寺院的官版《明永乐北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1996年小西天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临汾市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
 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 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崇祯七年(1634)安匾于东西配殿曰贞顺 斋 
云松巢位于长廊秋水亭北侧100米处,湖光山色共一楼的东侧。
御膳房位于紫禁城东路、南三所西侧,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内务府。
2013年12月30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一直用于收藏明清家具的故宫御膳房,拟2015年将首次向社会开放。该御膳房自故宫建院以来一直未对外开放过,仅作为库房使用。开放的御膳房将变身明清家具馆,一些明清时期珍贵的家具都将在此展出。
福胜寺位于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光村。寺区林荫蔽日,寺址高耸。建筑高低层迭,错落有致。
其馆址例由内务府于紫禁城内临时拨给,书成后仍退还内务府。故清代五次纂修会典(清代会典初纂修于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四年重修,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第三次纂修,嘉庆六年至二十三年第四次纂修,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第五次纂修),其会典馆之馆址并非固定在同一处所。如乾隆会典纂修时之会典馆,后来拨交国史馆使用;光绪会典纂修时之会典馆是在国史馆之北。两者虽然同在东华门内,但具体坐落位置则不同。因属临时机构,会典馆本身无印信,其对外行文是借用内阁典籍厅印信。馆内职官亦都是临时抽调而来,有正副总裁官、总校官、纂修官、详校官、校对官、收掌官及誊录官等,还有为数不少的供事、各色匠役及临时招募绘图人员。其中总裁官照例由大学士等元老重臣兼充,副总裁则是从部院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内选充。会典的纂修官与其他修书各馆有所不同,一般修书馆的纂修官大都以翰詹官为主,而会典主要是记述各部院衙门的典章制度,部院官员对此比较熟悉,因此历来会典的纂修官均是以部属司员为主, 翰詹为辅。会典馆于所纂会典脱稿后,即逐渐裁减人员,先是纂修、协修各官陆续各回本任,主要留下誊录、校对各官及吏役,待武英殿刊刻完毕,会典馆即正式裁撤。与此同时,皇帝照例要对参与纂修各官进行封赏奖叙。
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
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八方形洞门,两侧安琉璃漏窗,将竹香馆围成独立小院。院内松柏苍翠,环境幽雅。
贞度门毗连许多库房,皇宫内御用器物大都贮藏在这里,因此,这里是宫廷禁地,昼夜都有官兵守护巡查。
宁寿门在皇极门北,是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这一区域原为明代一号殿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为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门制依乾清门制度改建,门名仍沿旧称。
宜芸馆在颐和园玉澜堂后。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时(1875-1908)重修。是光绪帝的隆裕皇后在园中的住处。
福宜斋、萱寿堂:寿安宫后面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假山,假山的东西两侧各有三开间小殿,其中东侧小殿称“福宜斋”,西侧小殿称“萱寿堂”。
北京紫禁城中的一座小殿,位于雨花阁东侧,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前有延庆门,门外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南为宫垣,是个死胡同。进入延庆殿一是从雨花阁院落东北角小门进,或者从太极殿院落西南角小门进入,西可通雨花阁东配楼,东可通太极殿,立春时,皇帝在这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
毓庆宫,古代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并游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继续扩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缮。
澄瑞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与御花园东北的浮碧亭相互对称呼应,正北为倚园北墙而建的位育斋,正南为千秋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m,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坐落于桥上。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1961年3月4日,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隆昌寺 (Longchang Temple),原名千华寺。佛教律宗祖庭,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自宝志创寺以来,已逾1500余年。据《宝华山志》记载:“宝华律宗为金陵四百八十大梵刹最上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令宝华山律院住持、律师赴京放皇戒(即授御戒),宝华的名望随之日高。该院先后授戒70余期,全国僧尼均来此受戒,以为正宗。
隆昌寺,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海外。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不少僧尼曾来此受戒。解放后,1955、1957和1992年三次举行授戒活动,受戒僧尼1000多人。
隆昌寺规模宏大壮观,鼎盛时期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现存的几口大铁锅一次即可煮米千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