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北远山村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该景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
该景修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又称课农轩。皇帝在御园中的“农村”赏景,算是对农桑的关怀。圆明园毁后,此处已逐渐形成一个不小的村落,倒是成了真正的农村了。
 雨香馆为香山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方壶胜境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方壶胜境基本建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位于福海东北岸湾内,四宜书屋之东,涵虚朗鉴之北。是后代众多学者考证后公认的圆明园中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是以人们想象中的仙山楼阁为题材而建造的。 
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
整个建筑群的平面与里面均采用严格的对称布局,又一个中轴线连着南北两个群组。在方壶胜境以西还有一组充满意境的景区——三潭印月,该景区是圆明园仿建的西湖十景之一。
法兴寺,旧址坐落于长子县慈林山坳,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公元401年),现址座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 
法兴寺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兰殿和碑廊。现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记载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况。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城区约64公里。
静明园十六景 其十四 裂帛湖光
承运殿即明代亲王府邸正殿。明朝皇帝之子除太子外一律封亲王,亲王世子承袭亲王爵位,其余各子封郡王。皇子成年后,若不能成为太子,就要被封为亲王前往封地就藩,称为“之国”,也就是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居住。亲王封地往往都是大城市,终生在封地度过,除三年一次进京朝见外,无圣旨不得随意离开封地。
千秋亭位于北京御花园内澄瑞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
典籍厅是清朝中央内阁下设的机构。典籍厅是内阁的秘书部门,有学士10人(满 6人,汉 4人)、典籍6人(满、汉、汉军各 2人),供事22人。此外侍读学士、侍读、中书等兼在典籍厅办事者,由大学士派委,无定员。其办事之所,分南、北两厅。
如意馆原为圆明园内的房舍之一,位于福园门内东侧。当皇帝驻跸于紫禁城时,在如意馆中工作的人员移至紫禁城内启祥宫服务,皇帝于初春迁往圆明园时,所有在启祥宫的人员又移至如意馆中当差。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焚圆明园时,如意馆化为灰烬。
同治年间(1862年至1874年)将紫禁城内的启祥宫改名为太极殿,并于紫禁城内北五所重建“如意馆”。
依据《活计档》的载录方式与内容,嘉庆朝(1796至1820年)以后的如意馆与金玉作,匣裱作,油木作等作坊的地位相近。然而乾隆一朝,如意馆从一个房舍名称,变成造办处作坊之一,其地位从设置之初即相当特殊,后来甚至独占鳌头,至清仁宗亲政而渐趋平淡,其演变颇具戏剧性。
位于畅春园内。
在畅春园内
悬空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悬空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
凝香亭原名金香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西北隅,和玉翠亭相对称。凝香亭现无匾额。

梵宗楼位于紫禁城内廷,中正殿佛堂区,雨花阁西北,是一座倚墙而建的三开间卷棚歇山顶二层小楼,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中正殿一区佛堂建筑最晚者。
矩亭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抑斋西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
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
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
延趣楼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门窗上部皆用棂条拼成步步锦形式,素朴雅致。室内装修以多种做工精美的瓷片镶嵌装饰,既朴实淡雅,又不失皇家气度。
延趣楼初建时曾有天桥从楼上直通院内石山峰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将天桥拆去,遂成现今的格局。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