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位于畅春园内。
位于颐和园内。
北京界湖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内外湖与后溪河的分界处,是西堤最北面的桥梁。该桥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在清漪园时代,这座桥叫柳桥,而西堤南端的柳桥则称为界湖桥,重建颐和园时这两座桥的名称互易了。

绿云肪位于今香山饭店(虚朗斋旧址)北侧,周围老树参天,绿荫布地,乾隆年间仿热河避暑山庄之“云帆月舫”而建,形若舟舫,内设斋堂。
乾隆原诗序称:夫舟之用以水居无异陆处为利,而陆处者又以入室如在舟中为适。然而山居水宿,无事强生分别。况载舟覆舟,为鉴又岂独在水哉。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在原绿云肪遗址上修建了香山慈幼院图书馆,50年代改为小白楼。现被占用不对游人开放。
乾隆御制《绿云舫》诗曰:“园中水皆涓涓细流,不任舟楫,因仿避暑山庄内云帆月舫斋室而经舫名之。盖自欧阳氏画舫而后人多慕效之者,夫舟之用以水居无异陆处为利,而陆处者又以入室如在舟中为适。然则山居水宿,无事强生分别。况载舟覆舟,为鉴又岂独在水哉”!
清河道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西路3号,是河北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道台衙署。清河道为分巡道,始设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清道光年间,清河道署由裕华路天主教堂地迁至兴华路。 
清河道署共有六套院落,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  清河道署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建筑形式为硬山布瓦顶,布局严谨,南北方向的主轴线全长160余米,自临兴华沿线纵向串通一座大门。共有大门、垂花仪门院、大堂院、二堂院、三堂院,及东路东跨院、西路西花厅院、西花厅后院等古建筑18栋,中轴线上四套院落布局规整,均为一正房两厢房,正厢之间有庑廊相连,正房(北房)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两侧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廊步山墙施花卉图案。各院落两侧均开便门,以便进出。在中路二进院以东,存有清河道署东跨院;在中路四套院以西,有由左旁门出,有清河道署西花厅、西花厅后院。
文华门在文华殿前,东边是本仁殿,西边是集义殿,有工字廊与后殿相通,至主敬殿。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
千佛塔建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分为七层,通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
为保护铁塔,1991年12月3日在铁塔上方新建一座千佛塔,整个佛塔用花岗石筑砌而成,塔高九层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
佛塔二至八层墙内镶嵌千尊汉白玉佛,九层供奉千尊鎏金铜佛,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三千佛塔"的艺术特色。
日涉园,位于江苏泰州海陵南路436号乔园宾馆内,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明朝万历年间陈所蕴修建的私人住宅园林。日涉园其名源于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语意。泰州人又多称之为“乔园”,因为此园曾一度被两淮盐运使乔松年占有,故有此称。
灯库,位于紫禁城西南、南薰殿东南侧,原为紫禁城内储存灯具之所。
灯库位于南薰殿东南侧、激桶处南侧,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廊房,顶覆黄琉璃瓦。灯库是紫禁城内储存灯具之所。如今,灯库是守卫故宫博物院的武警北京总队十四支队四中队的食堂。
在《乾隆京城全图》上,该建筑标为“磁器库”,此即紫禁城的“外瓷器库”。《古今地理述》上写道:“瓷器库在西华门内武英殿之南。”
凝香亭原名金香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西北隅,和玉翠亭相对称。凝香亭现无匾额。

紫禁城内的一处亭子,位于中正殿与宝华殿月台的中间,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建筑·北面正对中正殿正门,南面与宝华殿后抱厦相望,平面呈四方形,但每面各出抱厦·其平面结构与佛教曼陀罗的结构一致·1924年香云亭与中正殿同毁于火之后,这座美丽建筑的真实面目已经无人得见·由于资料缺乏,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
惠风亭,位于建福宫后庭院的中央,正方形,面阔各三间,重檐攒尖式顶,上覆紫色琉璃瓦,孔雀蓝琉璃瓦剪边,白石须弥座台基,周以白石栏板、云纹望柱,秀美中亦显庄重典雅。
雨花阁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复建于1997年,坐落在古雨花台遗址上。阁叠三层,檐卷四重,内有巨幅云光法师说法瓷砖画,讲诉着雨花台的历史。
阁内还有一尊讲经石座,四周散缀99 粒雨花石,营造出云光法师讲经讲得天花乱坠的场景。讲经石座后墙上,悬挂30米长《法显和尚西天取经画卷》;外阁环以南郊名胜图,陈列文物古玩仿古器物;回廊上展有著名书法家陈大羽、尉天池等的楹联。
武英殿建筑群为前后两重,由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焕章殿、恒寿斋、浴德堂诸殿堂以及左右廊房63楹组成。
白玉宫位于山西省陵川县潞城镇郊底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宫过殿前檐四柱均为方形抹角石柱,光滑明亮,似玉一般,故称此宫为“白玉宫”。 此庙金代以前已建,金、明两代及民国时期均有重修。占地275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宫院中轴线上现存山门、三仙殿、正殿、后殿,两侧有垛楼、僧舍、廊房、耳殿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后山有一座亭叫做含新亭,它位于乐寿堂后山坡,是一座六角重檐攒尖小亭。始建于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1号社,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
白帝城拥有多座城门,发现的有东门、小北门、大北门、皇殿台瓮城门(桑閤门)、小西门、西门等。东、西城门靠近长江。白帝城筑造是在历代筑城基础上增补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压城的现象,南宋宋元战争山城则是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体系,具有强烈的军事堡垒特征 。
2006年5月25日,白帝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2022年1月,白帝城被列入重庆首批历史名园名单。

万春亭、周赏亭、富览亭、观妙亭、辑芳亭。原北京景山公园景山顶上。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万春亭建于中峰之上,三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式顶;周赏亭在中峰东边的东峰上,观妙亭在周赏亭东外侧峰上; 富览亭在中峰西边的西峰上,辑芳亭在其西外侧峰上。东、西两峰上的亭子为重檐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式,东、西两外侧峰上的亭子为重檐蓝琉璃瓦圆攒尖顶小亭。(来源:百科合称辞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
璎珞岩,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内的静翠湖西南面。始建于明代,是一处人工叠成的石山,有泉水流下,俗称"小瀑布",淙淙水声,悦耳动听,上边建有小亭匾书"清音",再后敞厅匾书康熙题名"绿筠深处"。
北远山村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该景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
该景修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又称课农轩。皇帝在御园中的“农村”赏景,算是对农桑的关怀。圆明园毁后,此处已逐渐形成一个不小的村落,倒是成了真正的农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