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太液晴波燕京八景之一。《日下旧闻考·形胜》:“太液池在城之右,东瞰琼华岛,而西北南三面极深广。芰荷菱芡,舒红卷翠,鱼跃鸟浮,上下天光,真胜境也。东南有仪天殿,中架长桥以通往来。又有土台,松桧苍苍然,天气清明,日光混漾,而波澜涟漪,清澈可爱,故曰太液晴波。”太液晴波,元代谓“太液秋波”,明人亦曰 “晴波”,后改“太液秋风”,乾隆题咏乃曰 “太液晴波”。明·杨荣 《燕山八景图诗·太液晴波》:“太液晴涵一镜开,溶溶漾漾自天来。光浮雪练明金阙,影带晴虹绕玉台。”(来源: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 1997-01)
清末民初国家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前身。首由清兼管学部军机大臣张之洞奏请设立,1909年(宣统元年)由学部在北京广华寺开始筹建,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为首任监督。1912年5月北京政府教育部接办,江瀚任馆长。8月27日正式开馆。旋更名北京图书馆。时鲁迅任职教育部,主管扩充、迁馆事宜。1915年迁至方家胡同,1917年1月26日恢复原名,次日开始售券阅览。当时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6144函,敦煌石室唐人写经8000卷,宋元精刊及旧抄本12000册,普通图书8000册。1928年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1931年迁北海。(来源:中华文化辞典, 2001-09)
国子监(guó zǐ jiàn),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置祭酒、司业,掌管教令;监丞,专领监务。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区别。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北京。南监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尤盛。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国子监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清沿袭明制,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等除外),设置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外还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清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直门外海淀附近,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所。系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之统称。其中圆明园为明故园,康熙年间曾是皇四子胤禛的赐园,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陆续修建,于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长春园、绮春园分别建成于乾隆中和嘉庆时。三园的平面布局呈倒置“品”字形,圆明园在西,长春园在东,万春园居南,福海居于中央。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各朝继续扩建增修,占地五千余亩,周长约二十里,园内建有亭台楼阁及殿堂轩榭一百四十余处,集中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在三园中面积最大,前后有四十八景。长春园的建筑为中西合璧,其中以西洋楼最为著名。绮春园也有三十景。园内藏有极为丰富的名贵字画和文物珍品,是一座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所藏珍品为英法联军抢掠一空,全园被焚毁。光绪二十六年(1900),复遭八国联军劫掠,遂成一片废墟。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2000-03)


景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占地23公顷,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 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  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达岭,Pa-ta-ling,亦作Badaling,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
万寿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梁河(长河)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建于唐朝。清乾隆十六年、光绪二十六年两次重修。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后成为菜圃,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
万寿寺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5万余件,主要包括历代书法、绘画、碑帖、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
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筑 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 (1406),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迄今590多年历经24个皇帝。虽 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保持原来的结构布局。总面积12万多平方米,屋宇 9000余间,其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大约3公里,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 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块。外朝以太和、中和、 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翼是文华和武英,这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 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这里是皇帝们居住、游玩和奉神 的地方,故宫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端门,形成宫门前面一长列建筑的前 奏。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午门后为一方形广场, 其上有弯曲的金水河横贯其间,河上建有五座汉白玉单拱石桥,桥北是九间重檐庑殿顶的 太和门,其两侧并列昭德、贞度二门。广场东西有通往文华殿和武英殿的协和、熙和二 门。三大殿是外朝的主体建筑,入太和门迎面为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中间是 方形单檐攒尖顶的中和殿,最后为九间重檐歇山顶的保和殿,三座殿建在一个工字形三层 汉白玉的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内廷从乾清门 始,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周围的十二座宫院。乾清宫东西 各有六组自成体系的院落,即东六宫和西六宫,每组院落都以前后殿、东西庑的标准格局 组成。东六宫南面有奉先殿、斋宫和毓庆宫,西六宫前面是养心殿。内廷中轴线之东有宁 寿宫一组建筑,俗称外东路,西有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势雄 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明、清 两代历史和历代艺术的重要资料。(来源:现代领导百科全书·科技与文化卷, 2008-05)
摩诃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南玲珑巷,慈寿寺塔东边。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此处原为太监赵政的墓地,赵政集资建此庵,希望有寺僧世代为他烧香。据说修建此庵所用的砖木都是修建故宫剩下的余料,整个建筑相当精美。现存有正殿、东西配殿、廊庑及方丈院等建筑,庵墙四隅各设角楼一座,尤为珍贵的是正殿内有明代壁画和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刻石。
鱼跃鸢飞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该景位于圆明园北区中部,北面不远处就是圆明园大北门。

该景建于雍正时期,是清帝欣赏圆明园北部景区及四周田园风光的绝佳场所。 
明清祭天之所。明初建于南京正阳门外,钟山之南,又称圜丘。洪武十年(1377)于坛上建大祀殿,改为合祀天地之所。永乐十八年(1420)复建于北京正阳门南之东。初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1534)改专祭昊天上帝,复名圜丘。更殿名为大享殿。殿为木构圆形建筑,高38米,直径30米,三重圆檐,深蓝色琉璃瓦,金宝顶。为祈谷求雨之处。清乾隆十六年(1751)更名祈年殿。坛为石构圆坛,高约38.67米,三层,直径分别为30米、50米、70米。此外还有皇穹宇、皇乾殿、回音壁等。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2000-03)
广济寺,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座落于西城区,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物巨丰,在国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广泛影响。
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牛街。是北京历史最久的清真寺。
玉泉山风景秀丽,泉水清澈,晶莹如玉,山以泉名,故名玉泉。金章宗于山麓建芙蓉殿,辟为玉泉行宫。由于这里水清而碧,澄洁似玉,“以兹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因而当初定名“玉泉垂虹”,成为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山在万寿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个石洞,一个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浅莫测;一个在山南,泉水流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门刻"玉泉"二字,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婉然其流若虹,故叫"玉泉垂虹"。乾隆改为"玉泉趵突"。他说:"泉喷跃而出,雪涌涛翻,济南趵突也不过是也,向题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实矣。因此予以正名。诗中并有:"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
药王是中国民间对古代名医的尊称,或称医王。中国历来名医辈出,如春秋时期的扁鹊,唐代的孙思邈、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韦老师)等人被不同地区的当地人奉为药王,并设庙祭祀,统称为药王庙。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25华里的兰渚山下,与禹陵、东湖并立为绍兴市郊三大著名风景点之一,一直因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名闻海内外;近十几年中,因“兰亭书法节”的持续举办而声名更盛。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
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广宁城即北镇城,始建于辽代(显州),金元时置广宁府,明置广宁卫,为九边重镇之一的辽东镇,设总兵戍守。清置广宁县,民国初改名北镇。

清置广宁县,民国初改名北镇。明初所建广宁城(北镇城)南城墙南城门楼正处于今之北镇鼓楼位置。后来城池向南扩展,明代南城门楼遂成为今之鼓楼。

砖砌台基,长24米、宽20米、高8米。楼台上有女墙。台上两层楼阁有民国十八年(1929年)书“幽州重镇”、“冀北严疆”八个大字。

镇城中街北、鼓楼前有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敕建的表彰辽东总兵李成梁功绩的石坊,高9米、宽13米,精雕有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四季花卉等浮雕。

明王朝特修石牌坊一座,即如今依然屹立在北镇城内鼓楼南的李成梁石牌坊,它与广宁城墙和北镇鼓楼,均为明广宁城的遗迹。 


法源寺,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 
法源寺,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56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
法源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