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典籍厅是清朝中央内阁下设的机构。典籍厅是内阁的秘书部门,有学士10人(满 6人,汉 4人)、典籍6人(满、汉、汉军各 2人),供事22人。此外侍读学士、侍读、中书等兼在典籍厅办事者,由大学士派委,无定员。其办事之所,分南、北两厅。
在畅春园内
九经三事殿,清朝康熙时大型离宫畅春园正殿,为康熙帝驻跸畅春园时临朝礼仪之所,其作用相当于清紫禁城太和殿和乾清宫一区(太和殿为大朝之所,乾清门为常朝之所,九经三事殿为常朝,兼有一部分大朝的功能)以及雍正后后五朝的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和光绪时的颐和园仁寿殿。毁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纵火。
山色湖光共一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内,这座楼阁给人的美感是一种静态美,是一种心灵与环境契合为一的美。审美主体融入在湖光山色之中,融入在这与楼共存的春花秋月、日出日落、风雪阴晴之中。
明德堂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内,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中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一方面是因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另一方面则是因当1380年朱元璋下令于该学宫开设儒学馆,以为官家童生(朝官子女)授业之所建。故此推理,南京府学当时明伦、明德两堂应该俱有。
真觉寺金刚宝座,又称五塔寺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白石桥路五塔寺村24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 
真觉寺金刚宝座,为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故称为金刚宝座式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分为塔座和五塔两部分。塔下部为长方形砖砌拱券结构塔座,即金刚宝座。真觉寺金刚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一座,通入塔室。真觉寺金刚宝座顶上有一座下方上圆两层檐的琉璃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罩亭顶上有一皇家寺院的标志“蟠龙藻井”。玻璃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小石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及塔身上遍饰雕刻,整座金刚宝座塔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大型雕刻艺术品。它是中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是中国明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的代表,是中外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1961年3月4日,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千佛庵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地尽其用,浑然一体,特别是大雄殿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贴金敷彩,金碧辉煌,精巧玲珑,梁架彩画富丽典雅,颇具特色,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仅大雄殿宝殿的彩塑精品就占全省明清彩塑作品的4%以上,而这些佳作仅塑于面积只有169.6平方米的小殿堂内,堪称佛教彩塑艺术之瑰宝。千佛庵寺院的官版《明永乐北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1996年小西天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临汾市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宝华殿。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位于雨花阁后昭福门内,是清宫中正殿佛堂区中主供释迦牟尼佛的一处佛堂。
回子学,位于故宫西部武英殿后方略馆左侧,现在是未开放区。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2001年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湖广会馆坐落在西城区骡马市大街东口南侧(虎坊桥西南)。其部分建筑原为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故宅,后修建成全楚会馆。 嘉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与顺天府尹李钧简在此创建湖广会馆。会馆原来规模较小,道光十年(1830年)集资重修,升其殿宇,建筑戏楼,添设穿廊。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置亭榭等,总面积约四千七百多平方米。
馆内有乡贤祠、文昌阁、宝善堂、楚畹堂等。园中种有竹木花草,并堆有假山、太湖石等。前清时名流学士常在此宴会唱酬,成为宣南一胜地。两湖旅京人士,更定时在此聚会、礼神和祭祀乡贤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
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河两岸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
诸葛亮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
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
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
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1996年,诸葛亮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
静明园十六景 其六 绣壁诗态
廓如亭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以南的东堤上,俗名八方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光绪时重修。与十七孔桥、南湖岛在空间上互相映衬。
廓如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84.95平方米,平面呈八方形,每面显3间,周围有廊,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亭中共有42根柱子。亭内每面各有一块木匾(共8块),上镌乾隆御制诗文。
从2019年3月起,颐和园首次对廓如亭内部采取暂时关闭措施,持续至10月份。 
内阁大库,为建筑物名。建于明代,清代沿用,是内阁收贮文书、档案的库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内阁大堂之东。内阁大库为砖石结构,墙面辟窗,窗中有铁柱,外有铁板窗。其存放红本、典籍、关防等件之库房,称之为红本库
玉峰塔也称“大塔”或“定光塔”,位于北京西北的玉泉山主峰上香积寺内。“玉峰塔影”是静明园十六景之一,塔顶距地面150米,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
御书处,原名文书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改名御书处,清代内务府下属机构之一。
景明楼位于北京颐和园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1750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