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储秀宫,北京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是始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明清后妃居住地。储秀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前出廊。
檐下斗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东、西配殿分别为养和殿、缓福殿,均为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后殿丽景轩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东、西配殿分别为凤光室、猗兰馆。
清咸丰年间,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今丽景轩),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清朝退位后,婉容曾居住于此,并在装修陈设中融入西洋元素。现为1884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期的原状陈列。
2018年5月,故宫启动了储秀宫的照明系统。

霞标蹬,位于十八盘下。始建于清乾隆(公元1745年),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原为“九曲十八盘”蹬道间的三间敞亭。在此可观霞起,乾隆帝有诗“踏蹬看霞起”句,故名霞标蹬。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 ,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
倦勤斋,清朝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的东北部,即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的北端,有一处建筑,面南向,北靠红墙,东西共九间,是宁寿宫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名为“倦勤斋”。其正中前檐下悬乾隆御笔“倦勤斋”额,取“耄期倦于勤”之意,显示这里是太上皇的憩息之所。
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81号,为佛教禅宗丛林,始建于隋代,现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
宝光寺由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是四川成都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收藏文物丰富的佛教寺庙。 
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12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寺历史文化街区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两次重修。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林寺,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城内西门南侧,俗称西寺,西大寺。据雍正七年(1792年)《阳高县志》载,云林寺是由皇帝下诏而建,系明代建筑。
云林寺,清光绪、宣统年间修葺扩建。
云林寺,本身的价值在主殿三面殿墙的壁画。1996 年1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浴德殿是建筑物名。即重华宫之西庑, 位于紫禁城内西六宫之北。殿内匾额为“抑斋”。据清高宗《圆明园长春仙馆抑斋》诗注:“长春仙馆,予为皇子时居也,颜书室曰抑斋,与重华宫西厢同。
清高宗即位后,凡园亭行馆有可静憩观书者,率以抑斋为名额”。又据清高宗《抑斋记》内有:“予向居重华宫,洁治西厢为书室,而名之曰抑斋”  。
剑山是五山家族中第三座山,山高87.33米,剑山因为山的形状像一柄出了鞘横放着的宝剑,又名剑脊山,因为山峰如刀刃,又称刀刃山。狼五山中,其他四座山都是纵向走势,惟独剑山呈横向走势。 
钟粹宫内
苏州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的风貌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
园内景观可用“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来形容。在苑林区的前湖中有一个大岛,岛上有瑞景轩、林香山翠、延爽楼三座建筑物。延爽楼是个三层高的大楼阁,是畅春园的制高点,可南眺朝寝,北望碧波。
抚辰殿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建福宫的前殿,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蓝琉璃瓦顶黄琉璃瓦剪边,前后带廊,后廊左右接抄手游廊与建福宫相连,构成一进封闭的院落。
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云松巢位于长廊秋水亭北侧100米处,湖光山色共一楼的东侧。
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
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其馆址例由内务府于紫禁城内临时拨给,书成后仍退还内务府。故清代五次纂修会典(清代会典初纂修于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四年重修,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第三次纂修,嘉庆六年至二十三年第四次纂修,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第五次纂修),其会典馆之馆址并非固定在同一处所。如乾隆会典纂修时之会典馆,后来拨交国史馆使用;光绪会典纂修时之会典馆是在国史馆之北。两者虽然同在东华门内,但具体坐落位置则不同。因属临时机构,会典馆本身无印信,其对外行文是借用内阁典籍厅印信。馆内职官亦都是临时抽调而来,有正副总裁官、总校官、纂修官、详校官、校对官、收掌官及誊录官等,还有为数不少的供事、各色匠役及临时招募绘图人员。其中总裁官照例由大学士等元老重臣兼充,副总裁则是从部院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内选充。会典的纂修官与其他修书各馆有所不同,一般修书馆的纂修官大都以翰詹官为主,而会典主要是记述各部院衙门的典章制度,部院官员对此比较熟悉,因此历来会典的纂修官均是以部属司员为主, 翰詹为辅。会典馆于所纂会典脱稿后,即逐渐裁减人员,先是纂修、协修各官陆续各回本任,主要留下誊录、校对各官及吏役,待武英殿刊刻完毕,会典馆即正式裁撤。与此同时,皇帝照例要对参与纂修各官进行封赏奖叙。
凝香亭原名金香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西北隅,和玉翠亭相对称。凝香亭现无匾额。

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
池中水引自护城河,池壁雕有石蟠首出水口,池中芙蓉出水,游鱼穿泳,为御花园的景色增添了清新活泼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