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
顺治元年(1644)七月初五日,南明福王政权派应天(南京)巡抚左懋第为正使,左都督陈洪范、太仆寺少卿马绍愉为副使,携金千两、银十万两、缎绢万匹,北上向清乞和。乞和的条件是:第一,在北京天寿山特立园陵,改葬崇祯帝后;第二,割山海关外地与清;第三,每年向清献银币十万两。但清廷的目的要消灭南明小朝廷,统一全国,遂不接受和议,并拘捕了左懋第,将其幽禁在太医院,而将陈、马二人释放。陈、马回到南京后,充当了清兵进军南京的内应。次年五月南京被清军攻占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在太医院过着幽禁生活的左懋第痛苦不食。当多尔衮派人令他和属下人剃发时,左懋第等坚决拒绝,被下刑部狱。后来多尔衮和汉官多方劝降,左懋第等除力拒外,惟求速死。多尔衮看劝降不成,下令将其斩首。左懋第至菜市口刑场后,问属下人:“悔乎?”属下人回答说:“求仁得仁,又何悔?”左懋第连呼“好,好”,南向四拜,端坐受刃而死。
顺治元年(1644)五月十五日,在明朝残余的大地主、大官僚、大军阀的扶植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弘光政权把“讨贼复仇”作为宗旨,命史可法以督师地位驻镇扬州,指挥江北四镇与农民军对抗。但它一开始就分成依附四镇的马士英、阮大铖派和依附左良玉(以镇压农民军起义起家的军阀)的东林余党。他们争权夺利,互相攻击,势同水火。两派都主张镇压农民起义军,而寄希望于和清朝统治者妥楞。而弘光帝本人更是终日沉湎酒色,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生活,对人民的剥削甚于往日。弘光政权终于在清军的铁蹄和人民的唾骂声中土崩瓦解。顺治二年(1645)五月十五日清军占领南京,弘光帝在逃亡途中于二十二日被俘,次年被解京处死。
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到达山海关,即对东罗、西罗、北翼等城发起猛攻,吴三桂督兵顽抗。大战自辰至午约六个时辰,除守御西罗城的吴军设了一伪降计,使农民军将士信以为真,遭受了一些挫折外,守御东罗、北翼二城的吴军均濒临危殆,难于支撑。不料,当天晚上多尔衮率清军到达山海关,次日凌晨,吴三桂以炮轰击农民军的包围圈,从隙道突围直驰清营,拜见多尔衮,剃发称臣。狡猾而机敏的多尔衮害怕农民军,不敢与之硬拼,于是命吴三桂打头阵,自己则蓄锐不发,按兵不动。吴三桂倾精锐而出,农民军英勇搏战。到了午后,农民军将吴军紧紧包围起来,吴军东驰西突,苦战良久,几不能支。正当双方精疲力竭时,作壁上观的清军从阵右冲出,农民军措手不及,忽然间狂风大作,农民军将士睁不开眼,终于败下阵来。山海关战役是关系到李自成农民军兴亡的一次重要战役。李自成自进入北京后,在军事上产生了麻痹大意思想,在策略和战略上又欠周密的考虑,更没有看到清军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以为吴三桂不堪一击,结果吃了败仗,在北京也站不住脚,只得撤回陕西。
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农民军到达山海关前,即派部将唐通带数百人前去招降吴三桂,行至距山海关二三十里处的一片石时,突然遭到吴三桂和当地豪绅地主武装的袭击。农民军奋勇杀敌,直战至日暮,牺牲了百余名战士,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这次战役规模虽小,但却表明吴三桂已向农军举了屠刀,李自成的招降活动彻底破产了。
崇祉十七年(1644)三月,大顺军会师北京城下。十七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军环攻九门。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入,攻占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崇祯帝朱由检听到城破,立即命其三个儿子更衣出逃,逼周皇后自缢,剑砍长女乐安公主手臂,又杀妃嫔数人,然后换上便服,携太监王承恩等数十人,出东华门,企图出逃,没成功,又返回宫内。十九日清晨,李自成军攻破内城。崇祯亲自响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响应,崇祯见大势已去,便与太监王承恩入内苑,对缢于煤山(今景山)寿皇亭树下,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顺治二年(1645),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为响应南明弘光政权的征召,撰写了著名的《乙酉四论》。弘光政权建立后,顾炎武由原明昆山知县杨永言举荐,获得了一个兵部司务的官职,于是他就把复明的希望寄托于弘光政权,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和《钱法论》,合称“乙酉四论”。在四论中,顾炎武从弘光政权立国南京的实际出发,针对明末在农田、钱法和军制诸方面的积弊,提出了一些解救危难的应急措施。在《军制论》中,他提出了“寓兵于农”之法,强调不能尽驱民为兵,否则民怨沸腾,国事将不忍言矣。在《形势论》中,他主张北守徐、泗,西控荆、襄,南通巴、蜀,进而联天下为一,国势可振。在《田功论》中,他指出当前之急务是召民垦田,发展农业生产,以保证军饷。在《钱法论》中,他指出钱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流而不穷。这些措施虽然切实可行,但在当时弘光政权内部文官同室操戈,武将拥兵自重,水火不容的形势面前终于成为泡影。
顺治二年(1645),清廷下诏纂修《明史》,以内三院大学士洪承畴、冯铨、范文程、刚林等为总裁官,以学士詹霸、宁完我等为副总裁官,并选取纂修、收掌及满、汉字誊录等官。但是,当时明朝灭亡不久,档案史料散失极多,实录也很不全,明熹宗天启实录就是缺天启四年纪事,天启七年六月及崇祯一朝事迹俱缺。这就给纂修《明史》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大学士刚林在顺治八年二月向清廷提出建议,以重金购求天启、崇祯实录以及邸报、野史、外传等书籍。但由于当时清廷忙于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无暇顾及此事。修史的条件既不成熟,自然也就无成绩可言了。
顺治二年(1645)七月二十四日,清廷准户部奏,于西陲招商市茶,给予勘合,以易“番”马,“酌量价值,两得其平,无失柔远之义”。上年曾定茶马交易条例,每茶一篦重十斤,上马给茶篦十二,中马给九,下马给七。本年起,年差御史辖五茶马司,通接“西番”关隘处所,拨官军巡守,如有私茶出境,即捉拿赴官治罪。
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初七日,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南安伯郑芝龙奉明太祖九世孙、唐王朱聿键监国于福州。二十七日,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建元隆武(隆武有光武中兴之义)。封黄道周为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郑芝龙为平虏候,主持军事。这是南京失陷后,南明建立的第二个政权。八月,隆武朝廷君臣议战守,决定把浙闽交界的仙霞岭作为防线,以兵十五万人把守,制止清军南下;招兵买马,编练行伍,准备明春进兵,收复失地,实现中兴。但是,隆武王朝一开始内部纷争十分激烈,郑芝龙一派和黄道周一派互相倾轧,势如水火。尤其是郑芝龙,他之所以拥立隆武帝,是要打着隆武的旗号,政治上扩张势力,经济上保持和扩大自己的巨大财产,并寻机出卖隆武帝,以投降清朝,换取更大的荣华富贵。因此,郑芝龙把持的隆武王朝和弘光小朝廷一样一事不作,一矢不发,拥兵不战。顺治三年八月,郑芝龙按照与降将、清军五省经略洪承畴所订密约,尽撤仙霞岭防线的兵力。八月十七日,清军从容进入福建。隆武帝于二十一日逃到汀州(今长汀县),二十八日被俘获,并被押回福州斩首。隆武王朝至此复灭。
顺治二年(1645)六月初一日,吴江进士吴日生和举人孙兆奎等人,听到清兵南下的消息,聚集一千多人,屯兵在太湖边上的长白荡,准备截击清兵。太湖和洞庭湖上的各路义军也纷起响应,一时声势浩大。他们用白布裹头,被称为“白头军”。接着,吴日生就率领“白头军”攻进吴江县城,杀掉降清的知县朱国佐,还与驻吴淞的明总兵吴志葵取得联系,准备共同收复苏州。但由于吴志葵不积极支援,攻打苏州的战斗失败了。清廷听到吴江失守的消息,连忙调集军队前来围剿。吴日生指挥千余只渔船,半路截击,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清廷不甘失败,再派降将李成栋和松江提督吴胜兆层层围剿,吴日生寡不敌众,泅水潜逃。不久,他又回到长白荡,重新整编军队,制旗铸印,设官分职,阵营为之一新,并从长白荡到淀山湖建立了许多白头军抗清的根据地。次年六月,正当白头军准备攻打嘉善时,吴日生由于误中了清知县刘肃之的诈降计,被捕并解至杭州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