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会诗云:“看会良辰人碰人,不分男女汗津津,未曾扮鬼先 成鬼,枉把胭脂点绛唇”。(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咏八旗兵云:“衫厂前襟草帽横,手擎虎叭喇儿(鸟名即伯劳 也)行,官差署了原无事,早饭餐完便出城”。(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燕地苹婆果,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采兰杂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童子鸡,按取鸡之嫩者,煮而熏之,因名。(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一岁货声“糖杂面”注云:“挎筐,卖糖,细如一握丝,亦捏蝎蛇 各种玩艺”。(见元旦条)
燕都小食品杂咏糖咂面云:“全凭手艺见工奇,一握糖条细似丝。 儿女喜谀齐叫买,札花长辫各成词”。注曰:“以饴糖一块,两手频撦 之,顷刻成丝。口中有词曰:“姑娘吃了我的糖咂面,又会札花又会 纺线;小秃儿吃了我的糖咂面,明天长头髪,后天梳小辫,”云云,故 儿童多乐就之”。(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又少侍卫叹云:“自是旗人自不同,天生仪表有威风,本就是赳 赳武夫干城器,更兼他手头散漫衣帽鲜明。精奇泥哈番顶儿红俏,摆 春风的孔雀翎,时兴的帽样儿拉三水,内造鲜明紫杠缨,翡翠翎管金 厢口,翎绳儿在帽外头搭拉着蛱蝶相逢,院样儿靴子三直平底,提字 号是京都久寓的内兴隆,外套儿是带膆的貂皮月白绫子做里,库灰线 绉火狐皮袍暖而轻,小荷包平金打子三蓝的穗,天青色扣绉搭包里儿 红,表抽儿是顾绣爪蝶赤金口,羊脂珮是寿山福海喜相逢,带着个油 盘三针常行随表,他偏说是钢轮金套单版镂钉,小刀子是厢银什件秦 鳇鱼的鞘,大火镰嵌宝厢银式样精,菠菜绿的搬指赤金挂里,水上飘 的烟壷儿盖是紫精,水烟袋是大小两分和阗白的嘴,荷包是红皮太平 袋戳纱小胆瓶,马坐褥牛皮托子宝蓝缎面,还有那螺蛳花硬口腰刀嵌 宝玲珑”。(以上百本张钞本子弟书)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旗亭赌酒,每以点将为令,举宏量者二人为大将,赌酒几觥,任 指坐客各一人为小将,相将猜拳,以先胜决雌雄,由是,彼此对敌, 胜者以箸加盏作记,负即撤去,至两下俱尽,则将与将敌,败者自灌(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胡孟向茉莉花诗:“兹花最郁烈,亦是八闽产;舟船共北来,道 里复何限。燕中豪贵重尔香,盆盎骈罗栽满堂。浇用腥汁开特盛,繁 星垫露馥气凌晨光。闺中爱此起恒早,摘取偏宜鬒髪傍。严冬火室就 暖气,能移物性缘工良。藏之竟可延数载,较之幽兰活颇长”。(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郝懿行都门竹枝词:“人物繁华第一都,挑灯唤酒更呼卢,(木+ 橐)声缝才下人踪定,须避金吾过九衢”。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黄鱼,京师呼“黄花鱼”,从天津来,鲜者味尚佳,然至大者不过 六七寸,而其值数倍南中。(食味杂咏注)
京都竹枝词:“黄花鱼到要争先,多费无非早一天。正是榆钱才 緑后,声声芍药卖街前。”(见饮食门)黄花鱼,即石首,京师名“黄花”。(晒书堂诗钞注) 都门杂咏黄花鱼诗:“黄花尺半压纱厨,才是河鲜入市初。一尾千钱作豪举,家家弾铗餍烹鱼。” 京师三月有黄花鱼,即石首鱼。初次到京时,由崇文门监督照例呈进,否则为私货。虽有挟带而来者,不敢卖也。四月有大头鱼,即 海鲫鱼,其味稍逊,例不进呈。《燕京岁时记》黄花鱼亦名黄鱼,每岁三月初,自天津运至京师,崇文门税局必 先进御,然 后市中始得售卖,都人呼为黄花鱼,即石首鱼也。当芦 汉铁路未通时,至速须翌日可达,酒楼得之,居为奇货,居民饫之, 视为奇鲜,虽江浙人士之在京师者,亦食而甘之,虽已馁而有恶臭, 亦必诩于人而赞之曰“佳”,谓“今日吃黄花鱼也”。《清稗类钞》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羊头肉:每年秋冬之季,有售此种。法以白水煮羊头,切成薄片, 以盐末洒肉上。又兼卖羊蹄筋、羊蹄、羊眼、羊脑之类,味鲜不腻。(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车饭钱一项,惟于酒肆招饮时取之,而下处则否,亦惟午晚时一 取,而连局则否。如午时相招已出此赀,随携之观戏,或赴下处,则 无须重出。惟再赴酒楼,则仍须照付。初疑窒碍不通,询之老白相, 谓各酒馆于车饭资皆有抽费,故应尔也。午时不招,仅约观剧,则此 赀仍付,以是日始相见也。至夜间跻堂欢饮,即是日并未一面,连应 数条,亦不索此费,间有索者,乃充其仆私橐,非定例也。(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花儿寺大街在崇文门外大街东,每月逢四日有市,日用及农器为 多,来者多乡人,其北四条胡同,则皆闺阁妆饰所须,翠羽明珰,假 花义髻之属,累累肆间。(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俗称京米粥,汤纯青,味美。 附售脆麻花,与此同食,此为燕市清晨点心之一。(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饽饽铺的买卖,柜上原没手艺,所学不过就是包包儿,装匣子, 打打蒲包子,所有的货物,都归红炉做,不管多阔的饽饽铺,离开红 炉就算不行,(没的卖)。这种手艺,早年每月才挣大杆儿钱,二十来 吊,后来齐了会子行(念杭),才挣个二两来银子,(还得说掌案儿的)。 所用的材料,离不开白油蒸面,有做酥的,有不做酥的,如芙蓉糕萨 其马等等,可不用小糖儿,都是自己炒料子,所以各样糕点之外,直 到南糖都归这一行。(来源:《北京风俗类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