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牛街。是北京历史最久的清真寺。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 ,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燕京八景之一。《日下旧闻考·形胜》:“西 山来自太行,连冈叠岫,上干云霄,挹抱回环,争奇献秀。值大雪初霁,凝华积素,若屑琼雕玉,千岩万壑,宛然图画。”明·杨荣《西山霁雪》: “西山日上雪初晴,素壁银屏万叠明。”金幼孜《西山霁雪》:“海上云收旭景新,连峰积雪净如银。”清·陈孚 《西山积雪》: “平明起视岩壑间,插天琼瑶一千丈。”(来源: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 1997-01)
漱芳斋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故宫博物院内重华宫东侧,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清乾隆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漱芳斋建筑及内装修均完好,为故宫博物院贵宾接待处,用于国家领导及外国首脑参观故宫时休息,为游人不得进入的非开放区。
浴德堂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院内西北平台上,其名源自《礼记》中“浴德澡身”之语,是清代词臣校书的值房,专司刊刻、装潢书籍等事宜。
正觉寺,始建于东晋,宋金年间重修,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安上村莲花山上。
燕京八景之一。《日下旧闻考·形胜》:“琼岛在皇城西北苑中。下瞰池水,环以雉堞,地势坡陀,叠石为山,磛岩磊砢,层叠而上,石磴阴洞,萦纡蔽亏,乔松古桧,深翳森蔚,隐然神仙洞府也。谓之大山子。山顶有广寒殿,殿之四隅各有亭。左二亭曰玉虹、方壶,右二亭曰金露、瀛洲。山半有三殿,中曰仁智,东曰介福,西曰延和。其下太液池,前有飞桥,以通仪天殿,东有石桥以通琼林苑。山之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采,郁郁纷纷,变化翕忽,莫测其妙,故曰琼岛春云。”明·金幼孜 《琼岛春云》: “蓬莱东望近扶桑,冉冉春云接下方。”杨荣《琼岛春云》:“乍轻树杪和烟湿,轻覆花枝过雨晴。每日氤氲浮玉殿,常时缥缈护金茎。”(来源: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 1997-01)
三官庙位于通州区西北部。在三官庙巷东端南侧。
历代帝王庙,也称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乾隆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
2019年1月,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历代帝王庙将启动15年来的首次大规模修缮。历代帝王庙修缮方案已获批复,闭馆准备修缮,预计进场施工,2020年修缮完成后重新开放。
华盖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名,为明代南京紫禁城诸殿之一。朱元璋元年(1367)始建,是明朝紫禁城三大殿之一。
据史料记载,明故宫工程从1366年9月开始,到第二年宫城基本竣工,洪武十年皇城大致上建成。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这里即位,建立大明王朝。
钦安殿是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宫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添建墙垣后自成格局。清乾隆年间曾经在前檐接盖抱厦3间,最后拆除。
慈云寺始建于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是由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亲创建的民间第一寺院,素手有“释源”“祖庭”“中华第一寺”之誉。寺院占地面积约60亩,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曾有十余次大规模重修。慈云寺是在明朝寺院的原址修复和重建,完整保留了当时的建筑格局。
景区对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实行免门票开放,免票时间自景区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午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文华殿明代是皇太子的观政之处,清代为举行经筵的地方。
南薰殿始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为一独立的院落。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明、次间各设朱红漆木阁,分5层,奉历代帝王像。每轴画像均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木色小匣,按阁之层次分别安放。殿之东室安奉历代皇后像;西室放置一木柜,贮明代帝后册宝。殿内木构及彩画均为明朝遗物,十分珍贵。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绣漪桥在北京南如意门内,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交界处。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经常从西直门外倚虹堂或乐善园(今北京动物园)上船,经长河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绣漪桥建成高拱形单孔桥,北京人习惯称它为“罗锅桥”。绣漪桥建造于1750年,是连接东堤与西堤、长河与昆明湖的水陆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
另外,南宋尤袤、清代潘耒的藏书地亦名遂初堂。
安禅寺位于山西太谷城西南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名源于佛教谛义。始建年代未详,清光绪三年(1877年)曾重修。藏经殿经鉴定为北宋遗构,深阔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覆盖灰色筒板瓦,柱子梁架尚属宋代建筑形制。此外有大雄宝殿等建筑。
慈云普护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九洲景区正北,紧靠后湖北岸,是一处寺庙园林。
该景建于康熙年后叶,景名“涧阁”。雍正继位后,圆明园升格为御园时,正南建立宫门,取向明出治之意;正殿居中央,以建皇极八方拱向。本景地处中轴线正北,“立自鸣钟楼,楼高三丈”。
左翼门,建筑物名。位于紫禁城内体仁阁之北。
顺治三年(1646) 十月修建工成。门座五间。康熙时地震,清圣祖命满汉大学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各官集于此门,遣侍卫口传弭灾六事上谕,令会同详议举行。清制,文职四品、武职三品以下官员仆从人等,由神武门内东夹道进至左翼门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