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燕雀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北侧,又称前湖,历史上的燕雀湖颇负盛名,为金陵名胜。燕雀湖与玄武湖是南京古代的两大湖泊,两湖以钟山为界。玄武湖在钟山西,称后湖;燕雀湖在钟山南,称前湖。燕雀湖还被称为白荡湖,南朝萧梁时期,始称燕雀湖或太子湖。
燕雀湖古时面积极大,东临钟山脚下,南至明故宫午门一带,西抵解放路,北达后宰门一带,周长约三十里。以钟山为界。玄武湖在钟山北,称后湖;燕雀湖在钟山南,称前湖。
古时的燕雀湖湖边芦苇丛生,各种水鸟常栖息于此,湖水与钟山相映衬,一派生机勃勃的雄姿秀景。燕雀湖在元末明初发生巨大变化,明太祖朱元璋为在该地营建南京故宫敕令迁三山,填燕雀,燕雀湖大部分填塞。如今湖的面积不很大,但十分幽静。
四神祠是供奉四神的地方。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神祠由一座八角形亭子前出抱厦组成,周围出廊。
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太行山东南麓的辉县市境内, 1992年由林业部批建并对外开放。1999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经营面积2591公顷,森林覆盖率95%。
传心殿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东南隅的在文华殿东侧,是一组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祭祀性建筑。整个院落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5米,占地2500平方米。院子前方无正门,而在东、西两墙的前半部各开一随墙式琉璃门,上覆黄色琉璃瓦。东墙较高,西墙与文华殿院墙相邻,墙体稍矮,故西门楼高于院墙,为整式琉璃门楼。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之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镂月开云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南角,是圆明园最早的建筑群之一。
雍正年间称“牡丹亭”,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皇帝,当年曾一起在这里赏牡丹,因而这里被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乾隆九年(1744年)牡丹台改名"纪恩堂"以纪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孙三代在此聚会赏花的往事。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
养性门为宁寿宫区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三进宫殿的正门,门内各殿原是乾隆退位后的休养之地。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长约64.24米,宽约37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宝峰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宝峰镇宝珠峰下。寺院初名为“泐潭寺”,又称“法林寺”,因坐落在石门山内,故有“石门古刹”之称。唐大中年间易名“宝峰寺”,沿用至今。宝峰寺自创建1200余年来,几度兴废,“文革”中列蒙厄运,香火中断。1993年兴工重建,每栋殿堂均由时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亲自设计,所有资金亦由他向海内外募化。
宝峰寺是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自唐贞元元年(785年)起,马祖曾多次率徒来此弘法。随着马祖“洪州禅”的建立,宝峰寺道场文化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龙岩寺,位于县梁泉村,原名龙泉寺,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重修过殿,并奉敕将原寺名改为龙岩寺。为金、明时期建筑。

柏林寺,位于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中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2006年05月25日,柏林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澡身浴德,汉语成语,拼音是zǎo shēn yù dé,意思是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出自《礼记·儒行》。
大王庙(第二批省保),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范庄村。
大王庙是藏山神晋国大夫赵武的行宫,现庙内建筑仅存大殿,据脊檩题记,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边长9.7米,平面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前檐墙下建须弥座,下有青石包基。四周施单翘单昂栱,补间斗栱各一朵。
大王庙,殿内梁架前后内额与四椽袱构成井口方梁,纵横摆在稍间的中间,四角用三层抹角梁与斗栱层层挑起井口梁,下饰垂梁柱,构成“悬梁吊柱”,因此也称为“无梁殿”。
大王庙殿内山墙上有出行、回宫图,后墙有尚膳、尚服壁画80余平方米,沥粉贴金,为明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宋代太府寺下有“布库、茶库、杂物库”等。《宋史·职官志》:“茶库,掌受江浙、荆湖、建剑茶茗,以给翰林诸司及赏赉出鬻。”
汉本房

  又名汉本堂,有侍读学士4人(满、汉各2人),侍读5人(满3人,汉2人)、中书42人(满31人,汉军8人,汉3人),贴写中书16人(都是满员),供事3人。其职掌为收发通本,翻写贴黄及各项应翻为满文之文书,如上谕、碑文、册宝、祝版应译为满文者均属之。故又有翻译房之称。
克勤郡王府(Prince Chan titles Mansion)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现存规模较好的一座王府,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原占地面积不大,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克勤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熊希龄,21世纪初,克勤郡王府修葺一新,恢复昔日风貌。
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
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 ,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 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0月29日,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