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北京紫禁城中的一座小殿,位于雨花阁东侧,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前有延庆门,门外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南为宫垣,是个死胡同。进入延庆殿一是从雨花阁院落东北角小门进,或者从太极殿院落西南角小门进入,西可通雨花阁东配楼,东可通太极殿,立春时,皇帝在这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
位于北京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亭座西面东,坐落于须弥座平台上,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抱厦,平面呈“凸”字形,三面出歇山式顶,中间为四角攒尖琉璃宝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下饰以苏式彩画。明间后设黑漆云龙屏门,挡住了亭后的高墙,有延伸花园西进之感。北侧有游廊接旭辉庭。

柏林寺,位于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题额"万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龙藏》经版,是中国释藏中现存的唯一木刻经版。
2006年05月25日,柏林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毓庆宫,古代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并游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继续扩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缮。
万松老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1号旁门,座落在北京第一胡同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因之得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老人塔的全称为“元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是北京作为文化古城的早期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时加高至九级。现塔为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玲珑精致。
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是光绪帝的寝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于此。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
另外,南宋尤袤、清代潘耒的藏书地亦名遂初堂。
传心殿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东南隅的在文华殿东侧,是一组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祭祀性建筑。整个院落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5米,占地2500平方米。院子前方无正门,而在东、西两墙的前半部各开一随墙式琉璃门,上覆黄色琉璃瓦。东墙较高,西墙与文华殿院墙相邻,墙体稍矮,故西门楼高于院墙,为整式琉璃门楼。
大佛堂,即慈宁宫后殿,为清代太后、太妃礼佛之所,可能因其是清宫众多佛堂中体量最大者,俗称为“大佛堂”。
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国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其所辖之地。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玉翠亭原名毓翠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东北、西北隅。周围修竹作衬和园墙相l邻。
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
1.壶水成冰,形容寒冷。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研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 元 杨维桢 《吴子夜四时歌》:“朝来玉壶冰,为君添衣裳。”
2.喻高洁清廉。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宋 黄庭坚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奉身玉壶冰,立朝朱丝弦。” 清 刘献廷 《赠别还灯和尚》诗:“仪范三坛云海月,禅心一片玉壶冰。”
3.酒名。宋 叶梦得 《浣溪沙·送卢倅》词:“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复记他年。” 清 吴伟业 《戏题士女图》诗之五:“四壁萧条酒数升, 锦江 新酿玉壶冰。”
四神祠是供奉四神的地方。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神祠由一座八角形亭子前出抱厦组成,周围出廊。
故宫未开放区的1个建筑物。有2间屋子,配殿2间。兆祥所在清代是较低级嫔御的娘家人入宫期间的住处。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长约64.24米,宽约37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摩诃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南玲珑巷,慈寿寺塔东边。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此处原为太监赵政的墓地,赵政集资建此庵,希望有寺僧世代为他烧香。据说修建此庵所用的砖木都是修建故宫剩下的余料,整个建筑相当精美。现存有正殿、东西配殿、廊庑及方丈院等建筑,庵墙四隅各设角楼一座,尤为珍贵的是正殿内有明代壁画和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