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太极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宫殿名称。自三国时期,魏明帝始建太极殿后,直至唐朝历代皇宫正殿(类似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皆为太极殿,之后北宋西京洛阳的大内正殿亦为太极殿,清代北京紫禁城亦有太极殿。
静明园十六景 其十六 翠云嘉荫
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 
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   。
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动工。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 。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慈宁门是内廷外西路慈宁宫的正门,清乾隆年间改建慈宁宫时一并拆建。慈宁门为殿宇式大门,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周围环以石雕望柱、栏板。门前出三阶,当中设龙凤御路石。阶前左右陈列铜鎏金瑞兽各1。门内接高台甬道与慈宁宫月台相连。
万松老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1号旁门,座落在北京第一胡同砖塔胡同(砖塔胡同因之得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老人塔的全称为“元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是北京作为文化古城的早期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时加高至九级。现塔为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玲珑精致。
凝晖堂是北京故宫非开放区建福宫西花园建筑群中的一座古建筑。周围有敬胜斋、碧琳馆、延春阁等建筑。各建筑大小不一,高低错落,内以游廊相连,并配有山石树木,虚实得当,堪称融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于一体的佳作。 
咸若馆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中央,是园中主体建筑,为清代太后、太妃礼佛之所。
延和门御花园顺贞门内西侧东西向之门,明代已有。
洛阳桥(Luoyang Bridge),曾用名“万安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交界,该桥北起蔡襄路,上跨洛阳江水道,西至桥南路,桥梁全长834米,宽7米。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洛阳桥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贞度门毗连许多库房,皇宫内御用器物大都贮藏在这里,因此,这里是宫廷禁地,昼夜都有官兵守护巡查。
金銮殿是太和殿的俗称,属于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
金銮殿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顺治帝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今名的“太和殿”。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八条垂脊共饰有八十八个仙人。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住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日精门是乾清宫其中的一道门。

乾清宫东西两侧的日精门和月华门代表着日、月,左右并列两个永巷,东西列六宫,共为十二宫,是后妃居住之地,它代表着十二个星辰,犹如众星拱卫。
翊坤宫:元和殿、延洪殿 。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   ;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核定为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2020年2月,为了致敬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们,隆兴寺景区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持有医师证、护士证的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游览。
位于故宫内。
净土寺,又称东都净土道场,建于北魏天赐元年(公元404年)。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南伊水东岸,伊川长寿山巨型卧佛之中的白云岩上,山门前是由东向西流的“定盟泉”与“倒涧泉”合流处,称“二龙戏珠”宝地。北魏孝文帝陵与净土寺同处于一条南北中轴线。
净土寺出土有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的“云山舍利之塔”铭文石刻,“云山”一词突出表明净土寺所在的白云岩,犹如天上吉祥的的白云,降落在此处。与《汉书 广成赋》所描绘的“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相吻合。
《旧唐书》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大正藏》卷50《慈恩传》卷上说:“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东都净土寺。察法师堪传法教,因将诣道场,诵习经业。”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大理寺卿郑善果奉敕度僧27名,跟随二哥长捷在净土寺习佛的陈袆,被破格录取在兹寺剃度出家,时年13岁,法名玄奘。后由此到西天取经,“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说“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云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叙述了玄奘自幼在净土寺出家,又从净土寺“杖策孤征,往游西域”到西天取经的历史事实 。
洞天深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圆明园宫门区东南隅福园门内,是一处以皇子书房和住所为主体的建筑风景群。其主体是东西二所及西部南北二岛的上书房,东北部为清宫画院如意馆小院,东夹道外侧邻园墙则是长条状库房院。
静明园十六景 其八 清凉禅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