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
千佛塔建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分为七层,通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
为保护铁塔,1991年12月3日在铁塔上方新建一座千佛塔,整个佛塔用花岗石筑砌而成,塔高九层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
佛塔二至八层墙内镶嵌千尊汉白玉佛,九层供奉千尊鎏金铜佛,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三千佛塔"的艺术特色。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夹山景区核心景点,距石门县城8公里,寺周围山水环绕,景色秀丽。唐代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会大和尚获赐领众僧开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誉,规模宏大有“骑马关山门”之称。至明代,由于兵火连年,殿宇大多毁落,佛事衰退,仅有僧众60余名。到清顺治初年,有奉天玉大和尚驻锡于此,率众僧建寺,使禅关重启,规模远超唐、宋、元时期,扩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殿,经殿、天王殿、韦驼庄、山门、涌花亭、洗墨池、玉玺井、放生池、塔林、紫石碑坊以及钟、鼓楼等,誉称为“楚南名刹”。
在颐和园长廊最西头的北侧,临近古石舫的地方,有一座典雅别致的小庭院,名为“石丈亭”,平面呈“门”字型。 
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
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八方形洞门,两侧安琉璃漏窗,将竹香馆围成独立小院。院内松柏苍翠,环境幽雅。
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
是钦定编纂书籍校勘装潢的地方
崇庆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宋元丰二年(1079年)完备塑像,明清均有扩建和修葺。坐落于山西省长子县城东南22.5公里处的紫云山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英殿,是一组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现为故宫博物院的典籍馆和书画馆的所在地。
英华殿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香雾窟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是清静宜园时期二十八景中地理位置最高的一景,因位居半山,此处绿荫掩映,清静优雅,草木芳香弥漫,故被称做香雾窟,意为芳香密布的静室。
静明园十六景 其四 竹垆山房
小东门又名“内治门”,是清代盛京城九门之一。位于四平路(今中街路)东端。
延赏斋临水而建,延赏意为留连观赏。为乾隆当年观赏农耕景象的重要观景建筑。室内仿当年场景布置。正厅安放九屏罩背及宝座,屏风上刻有乾隆御笔书写的八首风景诗。
含清斋位于慈宁宫花园内东侧、宝相楼以南,与西侧延寿堂对称而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乾隆皇帝侍奉太后或丁忧守制之用。
西山桥,位于建德市乾潭镇梓洲村的西山桥,为南宋时期桥梁,距今已有743年。留有“咸淳岁在乙丑”的题记。
西山桥是一座条石折边单拱桥,全长18米,宽3.7米,高5.5米,拱跨度11米。桥面是用石板铺接而成。拱是以石条用联锁式砌法,桥呈五边形,第边以6根竖向石条上顶2根横向石条为一组,共五组,38根石条构成拱架,然后用青石铺砌而成。
圣水寺,始建于唐广明年间(公元 880 年),明正统元年(1436 年)以“圣水”名之。古寺旧址在今观音殿后崖壁下,今寺为 1985 年以后所修建 。据民国版《绵阳县志》载:“圣水寺:治西十五里。建自前明,雍正时重修”。 
圣水寺,位于绵阳市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风景区,自古以龙泉圣水著名,最初名“甘泉寺”,其历史可上溯至唐永徽年间(公元 650~655 年),已历 1300 余年,堪称川西北历史悠久的古刹之一。据《绵阳县志》记载,赤壁古有《圣水龙湫记》摩崖题刻,其文云:“名山院西崖,壁下有龙湫焉,祷雨辄应。唐永徽中,名‘甘泉’,元曰‘阜名泉’,明曰‘圣水’。明正统元年(公元 1436 年)建寺,因以名之。”圣水寺观音殿后崖壁下,“龙湫”尚存,清泉常满。
圣水寺,1991年被绵阳市列为四川省重点寺院。
璎珞岩,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内的静翠湖西南面。始建于明代,是一处人工叠成的石山,有泉水流下,俗称"小瀑布",淙淙水声,悦耳动听,上边建有小亭匾书"清音",再后敞厅匾书康熙题名"绿筠深处"。
武陵春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武陵春色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乾隆帝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东为天然佳妙,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绾春轩、品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