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
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西山桥,位于建德市乾潭镇梓洲村的西山桥,为南宋时期桥梁,距今已有743年。留有“咸淳岁在乙丑”的题记。
西山桥是一座条石折边单拱桥,全长18米,宽3.7米,高5.5米,拱跨度11米。桥面是用石板铺接而成。拱是以石条用联锁式砌法,桥呈五边形,第边以6根竖向石条上顶2根横向石条为一组,共五组,38根石条构成拱架,然后用青石铺砌而成。
其馆址例由内务府于紫禁城内临时拨给,书成后仍退还内务府。故清代五次纂修会典(清代会典初纂修于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四年重修,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第三次纂修,嘉庆六年至二十三年第四次纂修,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第五次纂修),其会典馆之馆址并非固定在同一处所。如乾隆会典纂修时之会典馆,后来拨交国史馆使用;光绪会典纂修时之会典馆是在国史馆之北。两者虽然同在东华门内,但具体坐落位置则不同。因属临时机构,会典馆本身无印信,其对外行文是借用内阁典籍厅印信。馆内职官亦都是临时抽调而来,有正副总裁官、总校官、纂修官、详校官、校对官、收掌官及誊录官等,还有为数不少的供事、各色匠役及临时招募绘图人员。其中总裁官照例由大学士等元老重臣兼充,副总裁则是从部院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内选充。会典的纂修官与其他修书各馆有所不同,一般修书馆的纂修官大都以翰詹官为主,而会典主要是记述各部院衙门的典章制度,部院官员对此比较熟悉,因此历来会典的纂修官均是以部属司员为主, 翰詹为辅。会典馆于所纂会典脱稿后,即逐渐裁减人员,先是纂修、协修各官陆续各回本任,主要留下誊录、校对各官及吏役,待武英殿刊刻完毕,会典馆即正式裁撤。与此同时,皇帝照例要对参与纂修各官进行封赏奖叙。
耸秀亭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檐下饰倒挂楣子,下设坐凳栏杆。亭下悬崖峭壁,洞谷幽深。登临亭内,可俯瞰园内外景致,是良好的观景点。同时,由于该亭高耸于石山之上,位置显要,加之形式简洁,外观玲珑剔透,又是园内的重要景观。
矩亭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抑斋西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
圣水寺,始建于唐广明年间(公元 880 年),明正统元年(1436 年)以“圣水”名之。古寺旧址在今观音殿后崖壁下,今寺为 1985 年以后所修建 。据民国版《绵阳县志》载:“圣水寺:治西十五里。建自前明,雍正时重修”。 
圣水寺,位于绵阳市城西涪江右岸的塔子山风景区,自古以龙泉圣水著名,最初名“甘泉寺”,其历史可上溯至唐永徽年间(公元 650~655 年),已历 1300 余年,堪称川西北历史悠久的古刹之一。据《绵阳县志》记载,赤壁古有《圣水龙湫记》摩崖题刻,其文云:“名山院西崖,壁下有龙湫焉,祷雨辄应。唐永徽中,名‘甘泉’,元曰‘阜名泉’,明曰‘圣水’。明正统元年(公元 1436 年)建寺,因以名之。”圣水寺观音殿后崖壁下,“龙湫”尚存,清泉常满。
圣水寺,1991年被绵阳市列为四川省重点寺院。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五台山南台西麓)。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佛光寺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
1961年3月4日,佛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06月26日,包括佛光寺在内的五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净觉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玉田县城东南偏北22公里处,杨家套乡蛮子营村东,还乡河与沙流河交汇处。占地18540平方米。被称为“京东第一寺”。
2020年2月,为了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向全市旅游景区发出倡议,对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参观游览政策。
十笏园(Shihuyuan Garden),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故得名“十笏园”。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90余方,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 。
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昌庙是州城内中心文物景点,它西接西门城楼城墙、洗马池旧址、象牙山烈士塔、叶挺囚居旧址;南接南门古城楼城墙及武圣宫、巴王墓遗址;东与五峰连珠塔隔清江相望,清江自祠下瑞狮崖蜿蜓而过,与柿子坝三义宫、薛家巷、四维街、中山路等古色古香的街巷民居相映成趣;北与白衣庵、问月亭遗址遥遥相望,从而构成了以文昌庙为中心的老城文物分布网络。藏语称“尤拉康”,始建于明代后期(1590-1600年之间),位于县城西部6公里处河西乡下排村西侧山坪台根,北距黄河1000米,庙宇建筑依山傍水,坐西朝东,居高临下,可望贵德三河风米。庙前暖泉河萦绕北流,又有下排、格尔加、刘屯等村社庄院、农田、树林为屏。
英华殿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龙兴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为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开国皇帝敕建,是明朝皇家寺庙。
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区。
半截塔,位于围场县塔镇村半截塔完小小学校内。坐落在半截塔中学教学楼旁边,距县城37.5公里。 塔基占地面100平方米,塔高40米,塔座为正方形,边长10米,高8米。该塔为空心圆形,系单体建筑,为砖、木、石结构。塔正面为圆形拱门,用青灰石精细加工,砌筑而成。塔座上砖砌三层,椭圆形塔身。每层正面均留拱门,塔身上端置宝珠形塔顶。
峡雪琴音是静明园十六景之一。它位于玉峰塔和妙高塔之间,是观景听泉的佳地,峡雪琴音北侧是翠迎亭。
多稼如云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
本景南面是荷花池,种了大量的荷花,是皇帝率大臣或同嫔妃、皇子、皇孙观赏荷花的地方。
汇芳书院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紫碧山房之南,鸿慈永祜之东。
本景平面为眉月形(眉月轩),内有抒藻轩、涵远斋、随安室,隔溪有“断桥残雪”,仿杭州西湖十景。
延赏斋临水而建,延赏意为留连观赏。为乾隆当年观赏农耕景象的重要观景建筑。室内仿当年场景布置。正厅安放九屏罩背及宝座,屏风上刻有乾隆御笔书写的八首风景诗。
西峰秀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西面隔河为小匡庐,后有龙王庙。东为含韵轩、一堂和气、自得轩、岚镜舫,北部花港观鱼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的意境。
清溪书屋是康熙皇帝的寝宫,周边有观澜榭、集凤轩、疏峰、太朴等环湖景点,十分舒适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