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堆秀山,明曰堆绣山,清乾隆年间改名堆秀山,位于故宫御花园中东北部、钦安殿后东北侧,背靠着高大的宫墙,腾空而立,十分精巧秀雅。
万春亭、周赏亭、富览亭、观妙亭、辑芳亭。原北京景山公园景山顶上。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万春亭建于中峰之上,三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式顶;周赏亭在中峰东边的东峰上,观妙亭在周赏亭东外侧峰上; 富览亭在中峰西边的西峰上,辑芳亭在其西外侧峰上。东、西两峰上的亭子为重檐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式,东、西两外侧峰上的亭子为重檐蓝琉璃瓦圆攒尖顶小亭。(来源:百科合称辞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
翊坤宫:元和殿、延洪殿 。
璎珞岩,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内的静翠湖西南面。始建于明代,是一处人工叠成的石山,有泉水流下,俗称"小瀑布",淙淙水声,悦耳动听,上边建有小亭匾书"清音",再后敞厅匾书康熙题名"绿筠深处"。
映水兰香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映水兰香位于澹泊宁静之西,正殿五楹,西向,东南为钓鱼矶,北为印月池、知耕织。
别有洞天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居福海东南隅山水间,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前后,时称秀清村,1739年(乾隆四年)定名“别有洞天”。后在1751年、1762年和1803年(嘉庆八年)前后,又有多次添建和改建。是座亭台错落、环境幽雅的园中园。雍正时期曾在此处开炉炼丹,乾隆(1736-1795年在位)、嘉庆(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园居住。
云岩寺,位于四川省江油窦圌山的云岩寺,该寺始建于唐,明末毁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汶川地震中损毁严重,中国古代道教佛教寺庙。云岩寺始建于唐,宋以后历代均有重修重建。明末遭兵燹,仅西配殿幸免,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云岩寺现存殿宇四重,有山门、文武殿(1989)重建、天王殿、大雄殿、西配殿等,建筑面积2771平方米,西配殿又称飞天藏殿,为四川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
云岩寺,殿内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形如佛教转轮藏,为四川省现存唯一较完整的宋代木构,也是宋辽金时代的小木作的重要实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茹古涵今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茹古涵今亦总称韶景轩,位于九洲清晏西侧,东临后湖,占地 9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3300 平方米 。
该景为皇帝冬季读书之地。四周宽敞清幽,一直是清朝皇帝与大臣谈古论今、吟诗作画的地方。茹古涵今景区内还收藏大量清朝历代皇帝及大臣们的书画原件。
静明园十六景 其九 采香云径

坤宁门为坤宁宫后台阶下正中面北之门,北通御花园。
澹泊宁静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水面以北,舍卫城西南。
瑟,澹泊相遭,洵矣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此景雍正5年1727年已建成。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虚朗斋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组建筑。这里原为康熙十六年(1677年)修建的香山行宫,门下悬有康熙御题“涧碧溪清”匾额。
含清斋位于慈宁宫花园内东侧、宝相楼以南,与西侧延寿堂对称而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乾隆皇帝侍奉太后或丁忧守制之用。
延福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桃溪镇福平山,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赐名延福寺。现存的建筑以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后殿和两侧厢房。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御制寻沿书屋诗首句「寻绎黄家语,沿回学海澜」,开宗明义地道出了书屋命名之因。
书屋面阔5间,进深1间,前后出廊,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硬山顶。明间安步步锦槅扇门,余为槛墙支摘窗。前有垂花门1座,既是院门,亦为整个庆寿堂建筑群的主入口。东西配殿各3间,黄琉璃瓦卷棚硬山顶,明间开门,步步锦槅心。西配殿明间后檐开门,接过道直通乐寿堂前院。寻沿书屋院内正殿、配殿及垂花门之间以抄手游廊环抱相属,自成天地,营造出有别于庆寿堂其它院落的清雅的建筑氛围。
慈禧太后住乐寿堂时,光绪皇帝每日清晨请安、侍膳,通常先至此处坐候。现建筑完好。
剑山是五山家族中第三座山,山高87.33米,剑山因为山的形状像一柄出了鞘横放着的宝剑,又名剑脊山,因为山峰如刀刃,又称刀刃山。狼五山中,其他四座山都是纵向走势,惟独剑山呈横向走势。 
院中“大庖井”极富盛名,井水清甜甘洌,可与京西玉泉山之水相妣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说,井水至今仍未干涸。
三圣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迁建现址。寺院座北向南,一进二院,寺共有殿堂禅房30余间。前院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院之间建有舞台一座,另有一处台基,南北两个舞台,中间用隔板分开,俗称鸳鸯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有木雕华严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违院,侍立等泥塑。此外还有荆门三圣寺,盂县三圣寺,芜湖三圣寺,彭州三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