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位于御花园内
听鹂馆位于举世闻名的皇家行宫颐和园内。园内有殿堂楼阁,亭台廊榭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三千馀间。听鹂馆为十三处重要建筑之一,座落在万寿山南麓,前隔长廊,面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上著名的"画中游",四周翠竹掩映,景色宜人。当时是慈禧太后和其宠臣们欣赏音乐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之优美动听,故名“听鹂馆”,牌匾系由慈禧太后亲笔手书。
长春观,中国著名的道教场所之一,长春观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弟子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著名道教宫观。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长春园在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45年(乾隆十年)前后。此地原为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稍后又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1766年-1772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 [1]  东路诸景。占地70余公顷,有园中园和建筑景群约20处,包括仿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瞻园的如园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
海会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神路街,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廓然大公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本景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水木明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在映水兰香东北。
本景为仿扬州水竹居。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的先例。
北为文源阁,是清廷在全国范围兴建七座藏书楼之一,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全国各地有许多桥梁名叫“玉带桥”。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其它的如江西省信丰县玉带桥,等等。
玉华岫景区位于芙蓉馆南侧,建筑包括玉华寺,玉华岫,皋涂精舍,邀月榭,绮望亭,溢芳轩等建筑。[[明代}明]]正统九年(1444年)建玉华寺,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寺旁增建玉华岫等建筑。玉华岫是一处精巧别致的园中之园,是小憩、品茶的好地方。由于此处视野开阔,是园内观赏红叶的最佳处。玉华岫于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焚毁。
夹镜鸣琴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夹镜鸣琴主体建筑是一座横跨水上的重檐四坡攒尖顶桥亭,亭子上挂乾隆御书“夹镜鸣琴”匾额,这里的夹镜是指桥北面的福海与桥南的内湖用桥相“夹”,而鸣琴则是指桥东面山坡上小瀑布跃落,冲激石罅的自鸣。
万春亭在北京有两处:
一 、紫禁城内的万春亭
万春亭位于故宫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万春亭、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
具体区别在宝顶上,万春亭顶部宝顶上有云文(或者火焰纹),而千秋亭则没有。
二 、景山万春亭
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
景山五亭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万春亭坐落在中央,高17.4米,亭内面积是18平方米。
承乾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同样也是东六宫之首。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玉翠亭原名毓翠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东北、西北隅。周围修竹作衬和园墙相l邻。
澄瑞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与御花园东北的浮碧亭相互对称呼应,正北为倚园北墙而建的位育斋,正南为千秋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m,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坐落于桥上。
缎库,清朝内务府广储司所属六库之一。掌储缎、纱、绸、绫、绢、布等物。
历史上的御书房是皇帝读书藏书的地方。“御书房”三字取自乾隆八玺之“御书房鉴藏宝”玺篆体真迹。
“汇流澄鉴”四字匾额原为乾隆在四库全书存放地文渊阁的御笔亲书,意即汇集知识之源,洞悉古今之理。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大报恩寺,是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高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这项工程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塔建成后,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
按明代官方史料,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正式名字为“第一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南方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静明园是位于中国北京的一个园林,位于颐和园西侧的玉泉山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有诸多景物,较为著名的有玉泉、玉峰塔、华藏塔等。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乾清门后的区域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正门,在清代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坐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义折之。”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白衣观位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