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近园是一处兴建于清朝的乾隆年间坐落于常州的古典园林建筑,又名静园、恽家花园。
浴德殿是建筑物名。即重华宫之西庑, 位于紫禁城内西六宫之北。殿内匾额为“抑斋”。据清高宗《圆明园长春仙馆抑斋》诗注:“长春仙馆,予为皇子时居也,颜书室曰抑斋,与重华宫西厢同。
清高宗即位后,凡园亭行馆有可静憩观书者,率以抑斋为名额”。又据清高宗《抑斋记》内有:“予向居重华宫,洁治西厢为书室,而名之曰抑斋”  。
无尽意轩位于颐和园养云轩之西,为一组四合院形式建筑,背依万寿山,门临荷塘,园西为国花台。院内墙上装饰有造型各异的什锦灯窗。院内正轩五间,东西各有3间厢房,东西北环闭,面南敞开,背山临水,极为幽静。
文华殿后面是主敬殿。
翠云馆在重华宫之后。
武英殿,是一组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现为故宫博物院的典籍馆和书画馆的所在地。
万方安和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是一处以卍字轩为主体的风景园林。建于雍正初年,旧称万字房。万方安和轩,造型独特,风景秀丽,四时皆宜择优居住。
万方安和建筑平面呈“ 卍 ”字形,整个汉白玉建筑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的殿宇。
玉华岫景区位于芙蓉馆南侧,建筑包括玉华寺,玉华岫,皋涂精舍,邀月榭,绮望亭,溢芳轩等建筑。[[明代}明]]正统九年(1444年)建玉华寺,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寺旁增建玉华岫等建筑。玉华岫是一处精巧别致的园中之园,是小憩、品茶的好地方。由于此处视野开阔,是园内观赏红叶的最佳处。玉华岫于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焚毁。
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西部恒州镇北岳路2号,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间(500—512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总占地面积为173982平方米。 
北岳庙建筑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  庙内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在中轴线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御香亭、朝岳门、牌坊、石桥等。北岳庙是一座内涵丰厚的文化艺术殿堂,集古建、绘画、书法、石雕、定瓷等艺术于一身。 北岳庙碑刻对研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82年2月23日,北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月10日,北岳庙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面东,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

机构名。即饲养清代皇帝乘骑的御马一厩。设有厩长一员、厩副二名、厩丁二十名、草夫三十六名。其厩在上驷院署之旁。其院署旁又有皇子良马一厩、对子马一厩。凡管试御马之大臣、侍卫,均系特派,专管骑试,从而为皇帝挑选御马,并选收进贡马匹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增建的一所佛楼。这是建福宫及其花园自乾隆七年始建后最后建成的一座建筑。楼进深一间,面阔七间,上下二层,楼梯设在东侧,供上下,楼内曾供有佛像若干尊。

在《清实录》中记载了乾隆皇帝在三年正月亲自到畅春园视察指导修缮工作,同时将太后居所分别定名“春晖堂”及“寿萱春永”。《日下旧闻考》载,两处均在畅春园中路,规模为:“二宫门五楹,中为春晖堂五楹,东西配殿各五楹。后为垂花门,内殿五楹,为寿萱春永。左右配殿五楹,东西耳殿各三楹。后照殿十五楹。”乾隆十二年,为皇太后夏凊避暑,修葺畅春园西路的凝春堂、蕊珠院和集凤轩。原本居住于圆明园长春仙馆的太后,正式移驻畅春园直至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在乾隆四十二年以前,畅春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管理,安全保卫工作也很到位。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乾隆)十年定,增设畅春园门汛为二十处,日以护军参领一人,副参领、署参领四人,护军、护军校二百人守卫。”

  乾隆六十年八月,《清实录》出现了“管理畅春园、三山事务”这样的官衔,首次将“三山”及畅春园并提,除圆明园外,畅春园地位与其他所有园林地位相当,交内务府管理。乾隆帝过世后,别提子孙是否继续用这所园子“奉养太后”,这座曾经的“御园之首”已不再如何珍贵稀有,反而是跟随一个没落的王朝被反复蹂躏洗劫。


箭亭,位于紫禁城东部景运门外、奉先殿以南的开阔平地上,是清朝皇帝及其子孙练习骑马射箭之所。
四宜书屋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南为采芳洲、无边风月之阁,西南为涵秋堂、远秀山房,北为烟月清真楼。有别于绮春园四宜书屋。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濂溪乐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本景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园中心是一个被湖面和小溪所围绕的大岛,岛略偏西北,东南水面较广,湖四周被山环绕团团围住,山水连成一片。
汇芳书院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紫碧山房之南,鸿慈永祜之东。
本景平面为眉月形(眉月轩),内有抒藻轩、涵远斋、随安室,隔溪有“断桥残雪”,仿杭州西湖十景。
天然图画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之北。
天然图画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阁、竹 薖楼、五福堂、竹深荷静,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朗吟阁和竹薖楼为临湖所建,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
静明园十六景 其八 清凉禅窟
广德寺,中国皇家禅林,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城西三里许的卧龙山。始建于唐朝开元年前(公元713年前),原名石佛寺;大历二年(767)更名为保唐寺;大历十三年(778),敕名“禅林寺”;德宗建中初年(780),敕名善济寺;昭宗天复三年(903),敕名“再兴禅林寺”。
广德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敕名“广利禅寺”。明武宗正德年间敕赐“广德寺”。一千三百余年来,广德寺历尽沧桑,几度被毁,又数次重建。有“西来第一禅林”之誉,为四川著名的观音道场。